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阿瑟·米勒百年"他的劇本記錄了半個美利堅


牛津大學一位美國文學專家曾說:要想研究美國和“美國夢”,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可以了解一半,而另一半的知識可以從阿瑟·米勒的作品中得到。 
與其說阿瑟·米勒是一名偉大的劇作家,不如說,他是美國文化佈景中的一枚重要角色,一出現代劇的主角。
微縮美國史
在成為知名劇作家之前,米勒曾擁有一個富足的童年,也曾經歷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前半生幾乎就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一部微縮美國史。

1915年,阿瑟·米勒出生在紐約一個波蘭猶太裔移民家庭,父親伊薩德擁有一家400人的女裝工廠,全家居住在曼哈頓一幢可以俯瞰中央公園的閣樓中。但1929年大蕭條使他家變得一貧如洗,於是搬家到布魯克林區,當時米勒十幾歲,每天早起,在上學前送麵包掙錢補貼家用。從林肯高中畢業後,米勒不得不在一家倉庫做搬運工和文員以支付大學學費。
1936年,21歲的米勒發表第一部劇作《榮譽的真諦》,並在密歇根大學公演。這部處女作即為他贏得霍普渥德獎。之後他與大學時認識的女友結婚、生子。因為他曾經在美式足球賽中受過傷,有幸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免除兵役。
“此刻就是永恆”
提到米勒,不能不提到瑪麗蓮·夢露。他們兩人1951年在洛杉磯一場聚會上認識,很快便陷入愛河。回到紐約後,米勒說自己“好像一個剛從火海逃出來的人”,在迷人的夢露面前,一向自控的米勒變得像毛頭小青年一樣狂熱於愛情。1956年他們結為夫妻。婚禮那天,夢露在結婚照上提寫了“希望,希望,希望!”,而米勒則用小刀在戒指上刻上了“此刻就是永恆”。他在1960年創作出長篇小說《不合時宜的人》,繼而改編成電影腳本,成為夢露出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勞倫斯·奧利弗、費雯麗、夢露、米勒合影
“美國戲劇的良心”
在米勒認識夢露之前,他已經創作了揭露美國夢實質的四大劇,其中包括《我們的兒子》和著名的《推銷員之死》。這部創作於1949年的劇作為他贏得了普立茲獎、三座托​​尼獎,以及紐約劇評人圈內獎——這還是一個劇本第一次囊括以上三個獎項。《推銷員之死》在百老匯連續上演了742場,也為米勒贏得了國際聲譽。
1953年,緊接著《推銷員之死》,他創作了劇本《熔爐》。在中國,這個劇本還有更為人熟知的名字——《薩勒姆的女巫》。
已故奧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出演的《推銷員之死》
《薩勒姆女巫》的故事源自美國殖民地時代的一樁株連無數人的“逐巫案”。米勒在這部劇中影射1950年代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對無辜人士的迫害。因反對美國的極右翼麥卡錫主義,米勒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
他本人曾說:
藝術應該在社會改革中發揮有效作用。
偉大的戲劇都向人們提出重大問題,否則就只不過是純藝術技巧罷了。我不能想像值得我花費時間為之效力的戲劇不想改變世界,正如一個具有創造力的科學家不可能不想證實各項已知事物的正確性。

戲劇史“乒乓外交”
阿瑟•米勒曾經兩次來到中國。第一次來是在1978年,那時中國剛剛向世界重新開放,他和當時的妻子英格•莫拉斯以旅遊者的身份前來。他們一起記錄著看到的人事,他寫下了很多文字,莫拉斯拍了很多照片。這些文字和照片很快成為了一本《遭遇中國》。1983年他們第二次來中國,還是用筆、用相機一起記錄著中國。但這次,他們不再是旅遊者的身份,米勒受邀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推銷員之死》。1983年5月,《推銷員之死》在北京公演,大為轟動,幾乎成為“乒乓外交”,中美關係解凍之後兩國戲劇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歷史上真實的“薩勒姆女巫案”
1692年,美國馬薩諸塞灣薩勒姆鎮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審巫案”,那個曾導致兩百多人被關進監獄、十多人被絞死的震驚世界的事件,被後人稱為“人類歷史上最離奇、最可怕的篇章”。美國還建立了專門的“薩勒姆女巫紀念館”,希望後人記住這段教訓。
話劇《薩勒姆的女巫》劇情
一場荒唐的“審判”由此發端——因一位少女的染病,居心叵測的人說她中了妖魔邪祟,驚恐之下少女隨意指認女巫,於是一連串毫無人性的控訴接踵而至,受指認者被抓走並嚴刑拷問:你承不承認是女巫?誠實者不承認自己是女巫,就被判定堅持與上帝為敵,最終被處以絞刑。撒謊者則被判為有“悔改之心”,雖能得以偷生,卻會使後代背負永久的惡名……
王曉鷹與《薩勒姆的女巫》
早在國話成立前,王曉鷹導演就看過阿瑟·米勒《薩勒姆的女巫》劇本並深深為之著迷:“ 第一次拿到這個劇本時,我讀到半夜,讀得頭痛欲裂,這個故事令我內心震顫,無法停止思索,也不禁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事並開始拷問自己。
王曉鷹在話劇中追求一種“殘酷的詩意”,他在導演闡述中說:“ 當我頭頂絞索,當行刑的鼓聲震響在身邊,誠實和謊言,我將會如何選擇?
舞台的靈感也源於此
除了陰森的教堂、粗糙的囚車、猙獰的巨型面具外,台上五個高大人形居高臨下地既逼視劇中人也逼視著觀眾,而當戲劇矛盾衝突激發至頂點時,觀眾席上方突然墜下幾十根絞索,這種舞台視覺處理既迎合了原劇陰冷的氛圍,也讓觀眾身臨其境,和演員一起面對靈魂的拷問。
音樂上
轟然而起的交響樂《春之祭》用原始、狂放的音響給人帶來強烈的聽覺衝擊。劇中別出心裁地將《春之祭》的片段與空靈的聖詠旋律對位交織,似乎隱喻著:這場以“上帝”聖名為由的無端審判,實則是人性中最自私、軟弱、卑劣的一面。

“傳奇之作”
十年歸來
2002年,初組建成的國家話劇院憑藉《薩勒姆的女巫》一炮打響,劇中環環相扣的情節、演員竭盡全力近乎瘋狂的演繹曾令無數觀眾叫絕。自2005年在首都劇場演出後,該劇已有十年未登台,已成為了戲迷們念念不忘的“傳奇之作”。
十年前同台的演員們有些已是久未謀面,接到通知後他們立即建了群,張秋歌王衛國在群裡激動地聊道:
一轉眼十年就過去了,這十年的長進可都得揉進戲裡!
對於歷久彌新之作,王曉鷹導演在表演上有了更細膩的要求。飾演男主角普羅克託的張秋歌說:
02年我第一次看劇本時沒看懂,很多表達方式都是導演強加給我的。而通過此後三年的不斷演出和我自己十年來的成長,我已經能深入走進角色內心。現在我可以說,這是我參演過的戲劇作品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天是一整天NGO領袖輪壇,因出庭就只能遲到,錯過了部長的演講,佳龍部長很大方,今年的論壇比去年好太多  早上去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