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如果自己錯了,那你只有改過的責任,沒有生氣的資格;如果別人錯了,那應該讓別人生氣,而不應該自己生氣。脾氣終究不是個好東西,不管你有理沒理,也不管是否傷到別人,一律都要傷到自己,難怪有本事的人都沒有脾氣。​​​​

英媒稱俄羅斯飛行員紛紛跳槽中國:月收入可達20萬

英媒稱,俄羅斯飛行員大量外流,中國是主要目的地,令俄各大航空公司深感頭痛。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5日報導,俄羅斯《生意人報》消息顯示,近兩年多以來,已有300多名飛行員、機長和教練員離開俄羅斯,赴國外就職,另有400多人正在尋找國外的工作。這些飛行員中的絕大多數去了中國,還有一些去了東南亞和中東國家的航空公司。

俄羅斯最大的航空公司“俄羅斯航空”也難倖免。俄航首席執行官維塔利·薩維利耶夫6月底在股東會議上說,已有120人離開了俄航子公司“俄羅斯國家航空公司”。

俄羅斯政府機構和各大航空公司都在軟硬兼施,設法挽留這些高級人才。但是他們的努力均未奏效。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俄語部採訪了一些俄羅斯飛行員。他們說,俄羅斯飛行員外流的趨勢其實才剛剛開始,未來將有更多人離開。

一位在俄羅斯某主要航空公司任職的機長表示,有很多飛行員已經辦理好各種證件,正準備離開。這些人的人數比已經離開的人還要多。

飛行員為何外流?

俄羅斯飛行員外流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航空公司工資要高很多。

俄羅斯航空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稱,該公司機長月薪47萬盧布(約合5.2萬元人民幣——本網注)。但俄羅斯飛行員工會的數據顯示,俄航機長月薪沒有那麼多,只有40萬盧布。而在俄航子公司“俄羅斯國家航空公司”,機長月薪僅12萬盧布。

飛行員工會說,東歐國家的機長月薪大約在4000美元至7500美元(約合2.8萬元至5萬元人民幣)之間,而美國和中國的機長月薪超過1.4萬美元(約合9.4萬元人民幣)。在中國,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月薪高達1.7萬美元至2.5萬美元(約合11.35萬元至16.69萬元人民幣)。

俄羅斯航空業的職業介紹機構Aviapersonal說,加上各種獎金,中國客機機長的月收入可達2.6萬美元至3萬美元(約合17.36萬元至20萬元人民幣)。 

除了現金收入以外,工作條件——住宿、交通、保險和家屬安置等——也是飛行員考慮的重點。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工作時間的安排。許多出國求職的俄羅斯飛行員都說,外國航空公司的工作壓力小得多,公司管理層也盡量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

俄羅斯飛行員工資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2014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危機一方面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另一方面還迫使各大航空公司裁減支出。還有一個原因是,在2015年到2016年間俄羅斯航空運輸蕭條,使許多飛行員失業。

2015年,私營的俄羅斯洲際航空宣告破產,一夜之間有1000多名飛行員失業。

正在此時,中國航空業的人事政策發生了變化。自2016年起,中國簡化了向飛行員提供工作許可的程序,“進一步刺激了俄飛行員的外流潮”。

如何制止外流?

自2016年以來,情況又有變化。俄羅斯航空運輸業開始有起色,今年的運輸量比去年增加了20%,各大航空公司又開始招收飛行員。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俄語部引述專家的話說,現在副駕駛很多,但機長短缺。

因此,俄羅斯當局開始試圖扭轉飛行員外流的趨勢。

報導稱,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開始拒絕向外國航空公司提供飛行員執照的信息,以此為飛行員出國求職設置障礙。 

但是,許多俄羅斯飛行員的信息都保存在愛爾蘭和百慕大群島,外國航空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獲取。而且俄羅斯飛行員可以很容易地將其俄羅斯飛行執照轉成美國執照。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飛行員想去中國工作,他總有辦法成行。

俄羅斯各大航空公司也在想辦法讓飛行員回流。儘管飛行員工資還未升至國際水平,但航空公司用獎金來鼓勵在國外工作的機長回國。

但是,在飛行員眼中,這些激勵措施太有限,沒有什麼吸引力。

英國廣播公司俄語部採訪的飛行員都認為,要解決飛行員外流的現狀,唯一的辦法還是採取市場機制,用更具競爭力的工作條件來吸引人才。
不讀書,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書中涵義。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有經歷了才會成為你的閱歷,最終形成你的格局。正是這些無形的事物,讓你能保持清澈的頭腦看待自己的人生和這個世界


長的漂亮不如活的漂亮,身上有錢不如身上有才,說的好聽不如做的好看,等著被人誇不如悶聲發大財,死要面子不如過的痛快,東想西想不如做了再說,難以選擇不如隨便瞎選。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你以為重要的東西,其實都是束縛你的枷鎖。人最重要的,只有兩樣:自信和灑脫。

【《哈佛商業評論》公佈2017全球百佳CEO:馬化騰上榜】
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近日發布了2017年度全球100位最佳CEO榜單。榜單顯示,今年表現最佳的CEO是西班牙零售商Inditex集團CEO帕布羅·伊薩拉(Pablo Isla)。Inditex最著名的是其旗艦時尚品牌Zara。
 ​​​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一名劍橋學者的感嘆:中國崛起,為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 雅克認為,中國崛起勢不可擋,“會以一種極其深遠的方式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顛覆西方國家200餘年來的主導地位。
我們很快就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但思想卻依舊沉浸在舊世界之中:我們早已習慣了現在這個世界處理問題的範式與套路,從骨子裡認定它們都是理所當然的,都是活生生的現實,而非變化的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
考慮到美國的全球霸權延續了幾十年,西方的霸權地位更是歷史悠久,這種想法不足為奇。我們習慣稱當今世界是“西方的”,甚至是“美國的”,卻很少設想世界是否還會呈現另外的模樣。

馬丁• 雅克所著的《大國雄心》一書
西方經驗的狹隘性
以全球化為例,占主導地位的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全球化是世界其他國家日益西方化的過程,即接受自由市場、西方資本輸入、私有化、法治、人權制度和民主規範的過程,並將其視為理所當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西方國家確實付出了很多政治努力。與此同時,自由競爭、市場和技術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強大壓力,使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城市都呈現出融合和同質化的態勢,隨處可見的摩天大樓、高速公路、移動電話等就是典型例證。
然而,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也形成了強大的全球化反制力量,對本國的家庭、政府和公司等進行形塑,使其各具特色。此外,隨著國家的日益繁榮昌盛,它們對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更加自信,越來越不願意效仿西方。
全球化遠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其實相當複雜:美國固然可能是最具影響力的行為體,例如能夠對數輪全球貿易談判施加很大的壓力,但最大的贏家卻是東亞,最大的受益者則是中國。

馬丁• 雅克(Martin·Jacques)
全球化進程本身就是無休止的衝突和碰撞的過程:一方面,西方政治壓力等力量使世界不斷融合、趨同;另一方面,各國、各地區又不斷呈現出離心化和本土化態勢。
1960年之前,與世界其他的、基本上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相比,西方國家和日本享有巨大的經濟優勢。但從那之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逐漸縮小了與西方的差距。
結果,發達國家與較為成功的發展中國家之間越來越難以區分,如韓國和中國台灣目前都被視為發達地區。
這就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隨著這些國家和地區逐步達到西方的發展水平,它們會變得更像西方,還是更不像西方,抑或是兼而有之呢?顯然,趨同的壓力將導致前者,而離心化和本土化的力量又將導致相反的趨勢。
西方主流觀點認為,只存在唯一一種現代化的方式,即走西方的道路,接受西方的製度、價值觀、習俗和信仰,如法治、自由市場和民主等規範。此外,那些自認為比他人更加先進、更加文明的民眾和文明通常都覺得,落後的國家只有按照先進國家的發展道路走,才能逐步趕上。
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擁有影響力的世界來說,這場討論的意義是深遠的。如果它們最後發展成類似西方的國家,換句話說,即實現西方現代性,那麼新世界將與我們早已習慣的當代世界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僅以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4 個國家為例,屆時它們在本質上幾乎與西方無異。
這也正是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設想的未來。福山預言後冷戰時代將建立在一種體現自由市場和民主等西方原則的全新普世主義上。
如果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方式有別於、甚至迥異於西方模式,那麼其主導的世界將與我們當前仍然生活在其中的、“西方製造”的世界完全不同。
在20 世紀下半葉之前,只有西方國家才具有現代性(其中日本是個特例),因為也只有這些國家實現了經濟騰飛。可能有人認為,蘇聯模式也是一種現代化的路徑。但從人均GDP、農村人口所佔比例及技術水平等方面來衡量,蘇聯與自己聲稱的正好相反,它依然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此外,儘管蘇聯是個歐亞國家,但它卻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沿襲了很多西方傳統。
日本是一個特例,“二戰”之前,日本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並不太引人注目,直到19 世紀70 年代才開始工業化進程。但1945 年以後,在經濟方面,日本一躍成為西方國家的強勁對手,到20 世紀80 年代,更是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不過,日本在這一時期總是試圖表明自己具備成為西方國家的特質,盡量淡化自己的政治特色和文化特性。日本在“二戰” 戰敗後一直被美國占領,直至1951 年。日本的憲法是由美國製定的,無權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日本的安全防護不得不依賴1951 年締結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即使沒有淪為美國的附屬國,日本的主權也受到了限制。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日本儘管在文化方面與西方國家存在極大的差異,但卻依舊不屈不撓地試圖強調自己的西方特性。
直至不久之前,除日本以外,現代世界的成員幾乎全都是西方國家,包括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換言之,便是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筆下的“歐洲分支”(European offshoots),即歐洲移民定居的國家以及歐洲後來征服的國家。
實際上,西方現代性,或者說我們迄今為止所知道的現代性,只是人類發展歷程中的很小一部分。這些現代性經驗或是歐洲的,或源於歐洲,它們完全或大部分共享著同樣的文化、政治、思想、種族和民族特徵。
然而,西方經驗的狹隘性和由此導致的非代表性,通常容易為人們所忽視。在過去的200 多年裡,西方國家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隨著那些擁有不同於西方文化、歷史及文明遺產的國家開始了現代化進程,西方經驗的狹隘性和局限性就越發明顯。

中國影響力不限於經濟
我認為世界上並非僅有一種現代性的模式,我們正在見證一個豐富多樣、相互競爭的現代性並存的世界的誕生。這正是21世紀全新的、獨有的特徵之一,我們迎來了一個我稱之為“現代性競爭”的時代。
直至20 世紀50年代末,第一批東亞國家和地區—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才開始了經濟騰飛。70 年代,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其他一些國家才加入了這一行列,再後來是中國。
一些特徵曾或多或少地僅局限於東亞國家和地區——我指的是東北亞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台灣和香港地區),及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等),現如今已迅速擴散到其他地區和大洲,如拉丁美洲和印度次大陸。
1950 年,美國GDP幾乎是東亞國家的3倍,所有亞洲國家的2倍。而到了2001年,美國GDP僅是亞洲的2/3,同時也遠低於東亞的水平。
儘管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在蓬勃發展,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才是最重要的經濟體。中國是新世界的開創者和驅動力,對新世界擁有日益強大的支配權。短短十餘年的時間,其影響力已經遍及東亞、中亞、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
中國與韓國、中國台灣等早期的亞洲新興國家和地區截然不同,中國從來就不是美國的附庸,同時還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因此,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影響,是亞洲其他新興國家所無法比擬的。
然而,直到不久之前,西方還存有一種共識,即無論是作為現代性的結果,還是作為現代性的前提條件,抑或是這兩種情況的結合體,中國最終將變成一個西方式的國家。
過去30 多年裡,美國的對華政策就是以這種信念為基調的,也為美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對中國的出口開放市場、贊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允許中國成為日益成熟的國際組織成員提供了支持。
西方主流觀點認為,從根本上看,中國的崛起​​不會對世界產生太大的改變。這種看法基於三個關鍵假設:從本質來講,中國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經濟方面;中國必將成為一個典型的西方國家;隨著中國融入國際社會、接受現有國際制度,現存國際體系仍然會一如既往。
然而,所有的假設都是錯誤的。中國的崛起​​將會以一種影響極其深遠的方式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
現在,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崛起帶來的影響,尤其是次貸危機之前許多消費品價格持續下降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中國的人口規模是美國的4 倍,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了兩位數。

高盛公司預測,到2027 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儘管屆時中國依然處於向現代經濟體轉變過程的相對初級階段。這些經濟預測可謂驚心動魄。
然而,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假定中國的影響本質上主要表現在經濟方面呢?新崛起的國家必然會憑藉經濟實力來追求更為遠大的政治、文化和軍事目標,中國也必將成為具有統治性的力量。
但是要西方國家去想像這種情形,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由於佔據全球支配地位的時間太久,西方國家已經用這些假設禁錮了自己的思想,已經無法做到從其他的角度去看待世界。
它們習慣於用西方化的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取得進步的程度,西方國家一直自認為是人類發展的最高峰,努力使“最西方”的特徵顯得名副其實,而其他國家進步與否、進步多大,就看它西方化的程度如何。政治和文化上的差異,被視為落後的代名詞,他們認為這將隨著經濟現代化的進程逐步消失。
但是,認為中國將會順理成章地變成一個西方式的國家,那是不可能的。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與西方幾乎毫無共同之處。只有剔除歷史和文化的影響,將世界簡化成只關乎經濟和技術的時候,才有可能得出中國變得越來越西方的結論。
東亞國家雖然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歐洲殖民統治,又被美國權勢籠罩了半個世紀,但它們事實上並沒有西化太深,這實在令人稱奇。如果這個說法適用於整個東亞地區,那它就更適合中國的情況了。

根植中國歷史的四個主題
這裡有四個主題,每一個都植根於中國的歷史,它們共同刻畫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不同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意義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可能在中國如何看待自身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和角色的問題上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首先,不應該僅將中國視為一個民族國家,即使目前中國是這樣自我定位的和被定位的。中國在現有的疆域內存在了差不多兩千年之久,但只在20 世紀才開始自認為是民族國家。中國人的認同早在中國斷定自己是民族國家以前就已經形成了,這一點與西方截然不同。
在歐洲和美國,人們的認同主要都是從民族國家的角度來表述的。通過不斷地提及自己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人深知界定自己身份的不是國家意識而是文明意識。在此背景下,中國不應該被首先看作民族國家,而更應該是文明國家。不能簡單地將中國與其他國家等而化之,這一論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在民族觀念上,中國與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等人口大國同樣也有所不同。儘管程度各異,但後者普遍認為,它們生來就是多民族國家。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佔世界總人口的1/5)的國家,最初一定是由眾多民族組成,這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佔中國總人口92% 的漢族,卻堅信中國是由一個民族—中華民族構成的。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不斷融合、同化。

19 世紀末葉,處於清王朝統治時期的中國日益陷入了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列強的包圍之中,民族主義者為了抗擊外來入侵者和推翻清朝統治,提出了“漢族”這一說法,獲得了人們的廣泛支持。實際上“漢族”一詞的作用,比起中國漫長歷史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微不足道。
在政治和文化作品中,民族往往是人們容易忽略的話題,但是對待民族和種族問題的態度,卻是理解各個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們塑造和界定著中國人看待境內外的外國人的方式。中國人對待差異的態度,是決定中國作為一支全球力量將如何作為的強有力因素。
再次,直到100 多年前,整個東亞地區都處於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體系之中。所謂朝貢,是指鄰國通過向中央王國(即中國)繳納貢品,來表達對中國文化優越性和強大國力的敬意,以換取中國的仁愛和保護。
眾所周知,朝貢體系遭到了歐洲列強在東亞地區的殖民統治的破壞,被威斯特伐利亞民族國家體系(Westphalian nation-state system)取代。
一如從前那樣,中國仍舊是該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歐洲很久以前就遠離了東亞地區,美國在該地區的地位也正在逐步削弱。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遍布於該地區的洲際體係將繼續沿襲威斯特伐利亞的版本。
如果說隨著中國的崛起​​,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不同於以往的世界,那麼從此角度來看,東亞更是如此,已經處於被重新建構的過程中。
最後,中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統一性。西方曾一度普遍認為,中國將會以一種類似於蘇聯的方式解體。這種觀點源於對中國的根本性誤讀。
兩千年來,中國的疆域一直相對穩定。當羅馬帝國分裂成眾多小國的時候,中國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儘管歷史上曾出現過很長時期的割據現象,但中國統一的進程一直持續至今。
所以,中國至今仍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統一國家。這深深地影響了其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認知,也為中國提供了(至少是潛在的)特殊的力量。龐大的人口規模將中國與除印度以外的其他所有國家區別開來。
單從文明國家、民族、朝貢體系和統一性四個方面來看,中國的歷史就極為獨特,完全不同於西方。任何一個國家都習慣於憑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世界。如果其崛起為世界大國,就會試圖按照自己的的價值觀和喜好去塑造世界。中國也是如此,也必將如此。
這給我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從長遠來看,中國究竟會接受現有國際體系,還是會試圖從根本上改變這一體系?目前我們還無法對此做出任何肯定的回答,因為中國仍處在崛起的早期階段。
自1978 年以來,中國一直積極尋求完全融入現有國際社會之中,並努力向西方國家證明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負責任的大國”。
極具影響力的美國國際關係學家,約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曾指出:“任何一種由一個強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都是恩威並用,既有自願隨從也有被迫無奈加入者。只有當前美國主導的秩序不同:它更民主而非獨裁,從而使得這個秩序具有不同於以往的包容性、合法性和持久性……它擁有廣大的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從而富於拓展性。它在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實力增長的同時,又對成員保持一定的約束。這就使得這個秩序很難被顛覆,但可以輕鬆融入。”
伊肯伯里認為,當前美國創造的國際秩序,擁有吸納中國並使之成為其中一員的潛力,從長遠來看,它也不會被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替代。
這是考量中國崛起之意義的關鍵晴雨表。
迄今為止,任何一個新的全球力量的出現,都會導致國際秩序的重大轉變,英國和美國的情形都是如此。鑑於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自身又與西方迥異,因此人們很容易接受一種看法,即中國的崛起​​最終將預示著一種全新的國際秩序的誕​​生。
馬丁•雅克是劍橋大學政治學與國際問題系高級研究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本文節選自其著作《大國雄心》前言,標題為編者所加。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編輯:張楠)

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這個數字讓人自豪!

中國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合作和貿易夥伴,在你來我往的生意當中,也產生了不少的就業機會,您知道這有多少嗎?
中國就業表現名列首位


中國的世界競爭力再上升7個位次。你知道哪個指標起了關鍵作用嗎?——“就業”。這個調查結果來自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

在列入調查的全球63個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就業”表現名列首位。

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4年每年超過1300萬人,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始終穩定在5%左右,低於發達國家2016年平均6.3%的失業率。

中國“一帶一路”為世界創造16萬以上就業崗位
國際勞工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平均失業人口以220萬的趨勢增加。而過去這5年,中國卻在為世界新增就業機會。
央視聯合中國外文局的調查顯示,全球10000份電子問卷中,每10個外國人就有3個,認為自己能獲得中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這其中,102家國企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促進當地33萬人就業。僅“一帶一路”180億美元投資,就創造了16萬以上的就業崗位。

在中國,平均每4個就業人口中,就有一個從事和外貿相關的工作,這個數量是1.8個億。

在全球,綜合200多國的海關統計顯示,過去5年,全球13%的跨國貿易額度,是在與中國人做生意。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測算,中國的對外投資和進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動各國1500萬個就業崗位。

(來源:央視新聞)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全美爭奪亞馬遜第二總部落地:一旦被選中房價將大漲

鳳凰iMarkets編譯自市場觀察網站,在成為亞馬遜“第二總部”的中標地之前,其他城市應該能從西雅圖的多元文化改變中學到什麼?也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也許最該學習的就是西雅圖房地產容量增加,和價格飛漲背後的真實原因。
隨著爭相競標並希望成為亞馬遜的第二總部所在地,本週,美國國內十幾個城市開始展示自己的城市智慧化、房地產市場容量、交通連接問題和稅收減免政策等。他們希望藉此能夠吸引傑夫·貝佐斯的商業帝國落戶本地。
亞馬遜給當地房地產市場帶來的某些痛苦教訓也是實實在在的。西雅圖——這家電子商務巨頭的大本營所在地——就已經在這場競標比賽之前體會到了痛苦。
在追逐亞馬遜落戶本地的過程中,房地產必須是這些城市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房地產專家就指出,亞馬遜的入駐,將會對本地就業和經濟帶來促進作用,也會提振當地對多元化房地產類型的需求。因為那些年輕人和有經驗的從業者會有不同的住房需求。而坐地漲價的房屋所有者與購房者和租房者之間的對決,將會讓房地產市場徹底失去控制。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首席經濟學家Lawrence Yun表示,毫無疑問,亞馬遜第二總部所在地的競標將會是激烈的。因為亞馬遜將會給當地帶來50億美元的投資和5萬個工作崗位,對於能夠幸運中標的城市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勝利”,而當地的房地產行業最終也會因此出現贏家和輸家。
房地產經濟學家們正在討論亞馬遜第二總部給所在城市帶來的利弊問題。這可能會給亞馬遜的高調擴張帶來影響。因為這種擴張具有一種充滿爭議的破壞性,它會持續改變所在城市的商業和房地產結構。
西雅圖地區是包括微軟在內的六家500強高科技企業所在地,當地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來自西雅圖房地產市場研究機構Zillow的數據顯示,從7年前開始,當亞馬遜將自己的總部集中在該市南部社區以來,這座城市的房價上漲了83%,租金上漲了47%。
總體來說,高科技企業的存在會推動工資上漲壓力,而房地產價格則隨之亦步亦趨。來自《西雅圖時報》的報導稱,今年年初,在西雅圖最熱門的一個社區,其平均房價已經超過了100萬美元。這是該城市郊區首次出現的天價房價記錄。截止目前,西雅圖房價中位數為70萬元,而芝加哥的房價中位數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大約為30.675萬美元。
誰會在亞馬遜總部所在地工作?他們又會住在哪裡?
需要記住的一點是,儘管這家在線零售巨頭會為競標獲勝的城市帶來5萬個高薪職位,但這座城市未必能馬上提供5萬套銷售住房或租賃公寓,因為其中部分工作崗位可能會流向當地的原住民。
分析人士指出,“房屋所有者(希望通過增加的需求來賺錢)需要定位自己房屋所能具有的優勢,因為這將會給他們的房屋帶來價值上的提升。那些感到被遺忘的人將會是被更高房租擠出去的人,他們會被推到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對於主要的高薪工作來說,這種情況會產生負面影響。”
房地產專家經常指出,矽谷和舊金山灣區的員工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較長。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很大程度上,城市科技革命是房地產的福音。比如,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
與10年前的高失業率,經濟高度依賴木材產業的情況相比,如今的波特蘭市由於經濟多元化已經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其餐飲業發達,居民生活方式大幅改變。對當地人來說,這是一種驕傲。
房地產網站Trulia的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麥克勞林(Ralph McLaughlin)表示,如果亞馬遜在其第二總部選址問題上仍採用此前在西雅圖類似的做法,它可能會選擇讓辦公區和員工家庭住宅明顯靠近郊區城市或城市邊緣的地區。
房地產專家認為,亞馬遜帶來的房地產價格壓力將會受到城市規劃和規劃政策靈活性的影響,因此,建築,甚至是適應性的房屋改造,都應該能跟得上新需求。
而西雅圖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可能與其相對滯後的房地產政策有關。開發商曾迫切地想儘早介入,但由於市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延誤,最終新的項目被推遲數月。
對於亞馬遜的到來,商業地產無疑也會受到影響。根據《西雅圖時報》提供的數據,亞馬遜在當地房地產領域的投資總額達到近40億美元。目前,亞馬遜在西雅圖33座建築中佔據了近810萬平方英尺(約75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這是當地任何一家公司中佔有面積最大的一家企業。在過去3年時間里里,亞馬遜在西雅圖佔據的辦公空間已經從最初的9%變成了19%。
另外的一個教訓是,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西雅圖目前的現狀很可能會成為一種風險。按照專業人士的觀點,儘管市場短期需求火爆,但西雅圖房地產市場過度依賴於高科技企業的現狀,將會給當地經濟帶來長期風險。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亞馬遜的到來,其所在城市的服務業也將會快速擴張,以滿足前者在這一領域的需要。來自芝加哥政府的部分官員就認為,亞馬遜在建設和運營方面每投入1美元,就能夠為當地經濟產生2.72美元的驅動效果。而其他城市如果中標,預期也會產生相同的乘數效應。
勢均力敵的競爭者
據報導,其他大型城市包括亞特蘭大、費城、丹佛和華盛頓在內,還有其他幾十個規模較小的城市也在亞馬遜的考慮之中。宣佈在西雅圖之外擴建自己的第二總部之前,這家電商巨頭曾以1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ole Foods Market Inc公司。在其發布的第二總部所在地考慮標準中,人口不少於100萬人,擁有一座至少能夠提供直飛西雅圖航班的國際機場是必要條件。
有分析人士認為,交通運輸將是一個巨大的決定因素,因為交通運輸和稅收優惠是幾乎不可戰勝的優勢。這對芝加哥和東海岸的其他幾個主要城市來說是個好兆頭,其中也包括紐約、波士頓和華盛頓。
分析人士還指出,亞馬遜的遊說和當地政府人士向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表明,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可能意味著給一個地區帶來幾十年的就業保障”。這對東北走廊地區或正在失去人口的“鐵鏽地帶”來說尤其誘人。
亞馬遜如何幫助當地維持住房結構?
一些城市政策和住房專家們認為,即使是在苦苦掙扎的社區,科技巨頭也可能比救世主更偉大。
有專業人士在評論文章中寫道,美國城市科技驅動住房多樣性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是否願意成為這座城市的好鄰居。
高科技企業應該與地方政府和非營利組織一起投資,為當地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及為自己的服務工人提供工作性住房。否則。他們的員工將忍受漫長而艱難的上下班通勤難題。他們可以考慮放棄私人飛機服務以減輕公司的交通負擔,轉而為所有人投資更好的公共交通設施。
全球市值規模最大的5家高科技企業,蘋果、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連同他們的許多同行都集中在舊金山灣區和西雅圖市,他們擁有的資源和能力,能夠幫助美國解決國內城市分化問題,並走向包容性的繁榮,這也符合他們的自身利益。(雙刀)

女主播參選俄總統被質疑暗助普京


  【財新網】(世界說路塵)2018年,普京將有一個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女性對手。
  普京昔年恩師的女兒、多年來以親反對派和自由主義形像出鏡的著名女主持人克謝尼婭·索布恰克10月18日正式宣布將參加明年三月的總統大選,與之同時,BBC俄語頻道則獲得了來自內部人士的確切消息:克里姆林宮已下定決心,排除反對派領導人納瓦里內參與選舉的所有可能性。


  這意味著,儘管候選人註冊程序還沒有開始,但對於普京的最後一次總統大選來說,眼下劇本和主演都已經正式確定。
  
  扮演反對派
  似乎只有一種表述能夠準確概括索布恰克的這個參選決定:應邀出演反對派。
  克里姆林宮在為普京的2018大選提前物色一位合適的女性競選對手的消息最早出現在9月1日,當時主要欽定在野黨“公正俄羅斯黨”正在落實這項工作並推薦了至少三位女性黨員,只要總統辦公廳同意,公俄黨就將推舉女性黨員取代本黨主席作為總統候選人。但消息人士透露,這些幕後工作不過是提供一些備選項,事實上總統辦公廳看中的是如今獨立電視台“雨”的當家花旦、普京已故政治導師阿納托利·索布恰克的女兒克謝尼婭·索布恰克。
  俄媒評論員和政治學者異口同聲的一致解讀為總統辦公廳此舉的背後邏輯做出了詳細註解:一方面物以稀為貴,在極少出現女性參選的俄羅斯,一個普京的女對手更容易吸引觀眾眼球,提高這場毫無懸念的總統大選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另一方面,女性對手的性別特徵更容易反襯普京的男子氣概,從而充當普京的“補色”:她應當是一個年輕、時尚、足夠引人注目並且積極參政的現代女性形象。
  無論是從吸引眼球的角度,還是從反襯普京的角度,森尼婭·索布恰克的中選理由都十分充分:論知名度和話題度,這位作風時尚大膽、曾在談話節目裡用大談與新婚丈夫的私生活細節來反擊批評她的杜馬保守派議員(注:也是女性)的電視明星顯然不是公正俄羅斯黨那些循規蹈矩的女黨員所能匹敵的。而長期傾向自由派立場的索布恰克,扮演反對派的說服力也遠遠強於眾所周知已被“收編”的俄羅斯共產黨或自由民主黨。或許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還有,索布恰克年僅三十五歲,這是你能在總統選舉註冊表上找到的最低年齡。
  9月6日,普京在廈門金磚峰會上被問及索布恰克參選問題,答以模棱兩可的“所有符合條件的俄羅斯公民都有資格參選”。隨後,起初反應並不積極的索布恰克本人也開始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討論參選可行性,並站在反對派立場上將這次選舉視為擴大影響力的一次機會。“選舉是重要的民主工具,不應該因為它不夠完善和公平就拒絕它。”
  10月18日,索布恰克通過媒體發表了一封長信,宣布自己願意為了改變國家現狀、尋求發聲渠道而參加總統大選。被“欽定”的女主角終於接受了邀請。

  狙擊納瓦里內
  此前沒有人認為索布恰克會有什麼政治方面的前途,而2005年以後的俄羅斯競選系統已處於層層過濾之下,足以保證所有其他候選人都不會造成實際威脅。但索布恰克對克宮來說遠非普通花瓶:在克宮有意邀請索布恰克參選的消息傳出之際,反對派領袖納瓦里內正在為了迫使克宮允許他報名參選而在俄全國各地組織支持者集會,而就在索布恰克宣布參選的這一天,BBC俄語頻道記者也公佈了一篇獨家報導:克宮已經決定不會給納瓦里內註冊參選的機會,不管未來幾個月會發生什麼。
  目前納瓦里內在整體民調中的支持率還停留在個位數,即使參選也無法對普京構成威脅,但無論克宮還是納瓦里內,雙方都在將後者的選舉資格問題作為漫長角力中的一個關鍵回合——在現階段,納瓦里內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逼迫克宮讓步,而克里姆林宮面臨的挑戰則在於,如何既避免給外界留下被迫低頭的印象,又能讓這場結局早已預定的演出看上去像是一場真正的選舉。 
  索布恰克因此成為了一個理想答案。作為俄羅斯第一代民主主義者的女兒,索布恰克自2011年起積極投身政治活動,被視為反對派陣營中的重要成員,甚至是其中的喉舌角色——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她都不可能真正威脅普京,但她的參選本身已經足夠對納瓦里內的支持者形成分流,而後者究竟肯不肯犧牲個人政治利益在明年大選中支持索布恰克,也成了一道關鍵考題。
  这几乎就是当代俄罗斯版本的“二桃杀三士”,更为致命的是,纳瓦里内从不以心胸宽广著称。九月以来,纳瓦里内与索布恰克已经连起数次冲突,纳瓦里内指责索布恰克与腐败的政府官员相互勾结,甘愿扮演克宫傀儡,索布恰克则反唇相讥,嘲笑纳瓦里内的地区支持者集会规模还不及她票价昂贵的商业演出。过去十几年来俄罗斯反对派阵营的内斗几乎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而如今选举连正式注册还未开始,二人已经与撕破脸无异。

  套路,都是套路
  直至今日普京仍未明確答復過他自己是否參選的問題,然而在剛剛過去的兩天裡,索布恰克與納瓦里內在選舉舞台上的一進一出,已經足以說明未來六個月,克里姆林宮手裡拿著的依然是那個老套而經典的劇本。
  在“扮演反對派”的道路上,索布恰克並不是獲得克宮青眼的第一人,五年前接受同樣邀請的人名叫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2009年度俄羅斯首富,選舉結束後就不負眾望地逐漸淡出了政界。更早前承擔同款任務的則是為出演反對派而專門組建的黨派“公正俄羅斯黨”,黨主席是普京多年盟友和心腹謝爾蓋·米羅諾夫,一個月前正在盡心竭力地為普京物色女性黨員充當對手。
  而在“因為無法註冊而被提前出局”的位置上,納瓦里內當然也不是第一個:自2005年註冊規則修改以後,此前兩屆每一次被拒絕註冊的候選人名單都在十人以上,“亞博盧”黨主席亞夫林斯基已連續兩屆遭拒,更早前的名單上還包括了前總理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和國際象棋棋王加里·卡斯帕羅夫。
  換言之,都是套路。

  所有跡像都表明普京已經選擇了自己的第四任期,並且即使在未來六年裡,維持現狀的慣性也很可能仍然大於任何求變慾望。9月初俄羅斯在82個州同時進行了級別不同的地方選舉,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在所有舉行州長選舉的16個州均以高票獲勝,而所有潛在挑戰者均在競選註冊階段被提前排除出局。這次地方選舉被所有人視為大選的最後一次預演,或者“劇透”:對於索布恰克來說,這終究只是舞台,而遠非競技場。

22歲辭掉年薪150萬的工作,關於慾望與幸福,看得太通透!


  22歲那年,我從沃頓商學院畢業,用文憑上“最高榮譽畢業”的標籤安撫了已經年過半百的老媽,然後轉頭辭去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還有150萬的年薪道了別,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剛畢業就失業”俱樂部,開始了一天三頓盒飯的新生活,開始創業。

我肯定不是第一個做過這樣事的人,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所以在說自己的一些故事前,我想藉用大家(包括30歲甚至40歲以上的朋友)的一點時間和一點平和的心態,和大家分享過去一年以來一直沒說的一些話。

這可能會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會是一篇小說,但我不想這篇文章變成一篇勵志文,大家都審美疲勞了。所以我想至少說一些實實在在的經驗和故事,說一些效果立竿見影的觀點,讓大家多看一點就多獲得一點實際的價值。


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錯誤的事

關於慾望

這些是我們內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樣真實的東西:學歷、工作、房、車、財富、以及愛。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為了這些慾望去付出,無論付出的是汗水、鮮血、還是身體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

問題是,當我們跑得越快,越是無法考慮我們是否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講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說他沒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錢,一定要開跑車,吃高檔餐廳,跟女人們睡覺。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他發現開保時捷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好,因為“看不到自己開保時捷的樣子”。結果他就讓朋友開,自己打個出租車,在後面跟著,還對出租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過去幾年裡我認識的、深交的、共事過的所有人,包括身邊一批又一批二十出頭收入一百多萬的金融朋友、三十歲左右收入幾百萬的前輩朋友、以及簡歷金碧輝煌得已經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以及我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兩件事:

1、頂級學校的文憑、頂級公司的工作、頂級的收入、頂級的房、頂級的車、頂級的聲望,這些都無法滿足人類。

2、無論是通過爸媽,通過運氣,還是通過奮鬥得到這些頂級的東西,人類都不會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人類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們吃第一個麵包的時候的幸福感,和我們吃第一千個麵包的時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後者還多一些。同樣的感覺適用於我們賺到的第一筆一萬元和第一筆一千萬元,第一輛十萬的車和第一輛一千萬的車。

很多時候,我們不幸福是因為不小心把快感當成了幸福感,把慾望當成了需求,而這就是因為我們常站在現在的視角去想像未來的感受。

關於外界

外界帶給我們生活最大的影響是嫉妒和比較。

我們一直高估了嫉妒。舉個例子,沒有人嫉妒LadyGaga。LadyGaga應該要比我們都更有名、更有錢、坐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比我們更隨心所欲,而且也比我們更有才華。但你不嫉妒她,對麼?

我們沒有人嫉妒LadyGaga,因為她實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讓我們完全不能把我們自己跟她聯繫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名利和才華面前沒有自卑,也沒有嫉妒,更沒有仇恨。反而,我們會去思考,覺得她挺有趣的,挺發人深省的,不是麼?

所以當你見到好事情發生在了那個他或者那個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時候,不如把TA當成那個很奇怪的LadyGaga吧。因為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會懂得拋開個人的雜念,去真正思考別人的亮點。

至於比較,我們不需要去看齊,我們只需要去“看”。去看到這個世界除了你現在正處在的那個若干平米的封閉空間以外,還有許多許多精彩的事正在發生。當你發現這個世界的深度和廣度,你就會發現你跟你身邊的那些“同類人”根本沒什麼好比的這個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標杆,別人也不是。誰都不是你的標杆,這是一個沒有標杆的時代。

那些最重要的事

關於時間

時間是唯一的貨幣。你所擁有的財富很重要,因為你可以用它用來換很多東西。你所擁有的時間遠遠更重要,因為你可以用時間來換這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包括財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們都清楚的、比財富更讓我們的生命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每個人拿時間換每樣東西的匯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時間換到很多的財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時間換到很少的幸福。

事實是,只要你願意花時間,你可以換到任何東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時間來換取這世上無限可能中的哪些

打開你的視野,你會發現有太多經歷和體驗可以讓你去換取。但你的時間銀行里每天只存了24個小時。你可能以為你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實是,沒有人可以保證明天上帝是否會往你的銀行里存另一個24小時。所以,你要想清楚。

關於經歷

我們都了解很多故事,我們都懂很多道理,我們甚至都快知道為什麼喬布斯會成為喬布斯。但只有經歷才能讓我們真正把那些道理變成意識。那些改變我們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別人教會的。

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論,你都沒有把握說服那些還沒有開上保時捷的人們,讓他們懂得保時捷不是他們想要的,也沒有把握去說服那些還沒有在投行工作過的孩子,讓他們懂得去放棄投行(更何況,對於那些熱愛金融的孩子來說,你的勸誡極有可能是錯的)。

這一切就像你無法說服還沒有吃過很多很多麵包的人們,讓他們懂得吃一千個麵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只有我們已經擁有的那些經歷,決定了我們下一步會做什麼。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要記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體驗不同的經歷。

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時間貨幣只有那麼多。永遠不要重複一樣的經歷,因為你不會從第二次一樣的經歷中收穫到更多,更因為這個龐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太多截然不同的經歷等待著我們去體驗。


辭職前的故事

我2010年暑假結束,拿到回黑石的offer後,就開始了尋找自己人生目標的旅程。

2010年的9月到12月,我過得挺糟糕的。因為我每天起來都在想我接下來這輩子要幹什麼。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個offer,我未來兩年的前景。

我們辦公室裡有一個韓國人Jay,我實習的時候是他做分析師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饋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屆全球所有分析師裡最強的那一個。我沒有懷疑自己能夠成為這屆最好的分析師,但同時,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是我能成為的極限。

但仔細想想,J也不過只是那樣,像永動機一樣地在辦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貴的孩子一樣在夜店瀟灑地玩耍。J是最出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創造的最出色的。

後來我想到了環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網絡。

上中學的時候,我這屆最好的學生去了北大和清華。而在沃頓時,最好的學生去了高盛直投、貝恩資本、凱雷、KKR、JaneStreet等買方。我想到我們是不是已經成為模式化思維的犧牲品。

我們的社交圈裡都是與我們同類的人,我們互相交流、競爭、鼓勵、啟發,處於所謂的密集網絡。我們自以為我們充分見識了整個世界,但其實我們只是在重複肯定同一類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個,那麼你極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類的人當中最出色那一個但這也就是你的極限。

而有另外一群人,他們只是想和別人有點不一樣,他們想去外面看看,去見識見識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他們想要找到自己獨特的生活。對於這些人來說,天空才是極限。

一開始,我和很多人一樣,覺得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多走走,去見識這個世界,活出自我。但後來我發現這個目標其實只是說著好聽,但是其實不能給人帶來持續的動力,然後我就很傷心。

再然後,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有點與眾不同的目標,就是“做個有意思的人”因為對我來說,這是我當時能給另一個人的最高評價。但後來我又想了想,這個目標用管理學的標準來說,就是太不具體太不精確所以很難提供持續動力。然後我就更傷心了。

所以從九月到十二月的四個月裡,每天起來就因為找不到人生目標而痛苦。因為自己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太多,經常一不小心就錯亂了。當時也沒有人告訴我什麼20分鐘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標的這種好事。於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課,和各種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從他們的經歷中獲得一些啟發。

那段時間我過得真的很徬徨也很煩躁,好在我堅持了下來。我談判課上的教授成為了我很重要的一個導師--儘管他從來沒有一對一給予我任何指導。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變我們人生的道理,都不會是別人教會的。進入到十二月以後,我的目標慢慢找到了我。

四個月裡經過無數內心掙扎之後沉澱下來的思想最終被我總結成了一句很簡單、看似和“做個有意思的人”一樣不具體、但對我而言包含了豐富含義的話:

“成長,並幫助別人成長。體驗和經歷生活,並幫助別人體驗和經歷生活。”

這句話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標。它能讓我感動得哭,也能讓我感動得笑。最重要的是,儘管這句話在外人看來可能莫名其妙,但我發現這句話解釋了過去二十多年裡自己做的許多事情背後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為什麼從小一直都不好好讀書,為什麼選擇出國,為什麼一直逃課,等等等等。



關於辭職的決定

在確定了人生目標以後,我的思路和視野都變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

和身邊許多的朋友一樣,創業也曾經是我大腦中的考慮過的一個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願意用我幾乎所有的時間貨幣去換的一個創業項目。但在確定了人生目標的今年一月份,我幾乎沒有花什麼時間就確定了一個項目的大方向,這個商業項目的創意像是奔著我而來的。然後再通過不斷的完善從一個不成熟的產品漸漸變成一個成熟的產品,一個真正可以持久給所有人帶來價值的產品。

所以,可能和許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發點並不是“慈善”和“義務服務”,“創業”也從來都不是我的目標(一個學了四年金融的人怎麼可能一直心存“創業”這個目標呢),我的目標就是實現“成長,並幫助別人成長。體驗和經歷生活,並幫助別人體驗和經歷生活。”

簡單的說,我的內心並沒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一定要創業、你一定要創業”,只是碰巧創造一個商業化的項目是實現這個目標最好的方式,而創立一個商業項目這件事碰巧叫做創業。

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幫助我“成長”和“經歷”,但是我覺得在黑石的一個暑假實習裡,我用20%的時間經歷了接下來的兩年裡可能會經歷的80%的體驗,對我來說已經很值得了

所以結果就是,“是否辭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為無業遊民”這麼重大的一個選擇,被我用人生目標給瞬間解決了。有多瞬間呢?我後來發現了個有趣的巧合。

我曾經嘗試著去寫一篇回憶錄,來回憶出國兩年多的旅程。當中我寫到過六年前我決定放棄輕鬆進北大清華的機會,毅然決定出國念高中,因為上海中學不支持孩子們申請國外大學。原文如下:

“北大清華這種學校我肯定不去!”我當時的有兩個很簡單也很清晰的想法:

一、I deserve the best in the world(我配得上世界最佳),

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終在美國毀了,我至少做了一個帥到五體投地的決定,我鄙視了北大清華。

更離奇的是,從那以後的兩年至今,我幾乎從來沒有為這個決定後悔過,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好想的。現在我相信,這個帥到五體投地的決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確的決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是不會變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華換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腦在半秒中以內做出辭職這個決定的思考流程。可見大腦在考慮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麼需要運作的,讓心去運作就足夠了,而你的人生目標就是你的心。如果說這六年裡,相比上面這段話我又多了什麼領悟,那就是:

人生沒有任何決定是錯誤的,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另外一個選擇是否是正確的



撞上的許多堵牆

Randy Pausch在他著名的“最後的演講”中提到過一個很實在的觀點。他說,在我們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我們一定會撞上很多牆,但是這些牆不是為了阻擋我們,它們只是為了阻擋那些沒有那麼渴望理想的人們。這些牆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機會,去證明我們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東西。

我撞上的第一堵牆,就是我沒有如我所願地一畢業就辭職。考慮到團隊開發的進度,個人誠信問題方面帶來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以及很多直接辭職可能帶來的負面因素,我最終還是回去工作了四個月才得以正式辭職,其中包括一個月的培訓。

很長一段時間裡,大老闆都不允許我告訴任何人我辭職的事情,但大老闆自己卻沒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於同事們最終都知道了我一個小小的分析師要辭職。但我又被規定不能公開,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辦公室氣氛很糟糕,上班感覺度日如年。

我一年的故事就這麼講完了。如果回顧總結過去一年的人生,那麼最好的形容就是從一年前我確定了人生目標的那天起,一切就開始失控。但我想在這個回顧的最後,和所有已經確定了自己人生前進方向的朋友,分享這一年最大的感想:

你的人生就像一輛車,如果你覺得這輛車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麼可能說明你開得還不夠快

by  Denny Liu 

法媒稱中國正成為創新大國:輪到西方“求帶玩”了

法媒稱中國正成為創新大國:輪到西方“求帶玩”了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法國《世界報》10月20日發表題為《中國也是創新大國》的文章稱,中國曾長期以來被視為“世界工廠”,那麼現在它正在成為“世界創新工廠”。中國強大的資金支持力度正完全轉向諸如人工智能或者物聯網等尖端領域的研發。
文章稱,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大國。最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定位已深深改變。到2030年,中國政府打算圍繞人工智能建設真正的產業,其市場約合1500億美元。雖然西方的視線總是盯著矽谷,但也不應當低估一些擁有人才和特別能力的中國企業正在取得的進展。
文章認為,在歐洲幾乎無人知曉、研發人臉識別技術的商湯科技已經融資超過4億美元,其市場估值為15億美元。歐洲可以也應當通過和中國發展合作夥伴關係從而參與到這場實體經濟投資活動之中。
文章稱,對技術轉移的恐懼只不過是一種糟糕的藉口,也越來越站不住腳。在很多領域,中國已經和西方不相上下了,而且很快可能看到中國在超過西方。對在華投資研發的決策上,與其提出“有哪些風險”,真正要提的問題是“帶或者不帶我們”。投資決定將首先開啟進入這個擁有150萬研究人員、研發動力十足的全球最龐大的市場之門。不要忘記中興通訊 [ 股評 ]和華為這兩大通信巨頭,2016年提交專利數佔全球數量的三分之一(是法國第一大企業歐萊雅的20倍)。不在中國投資,那就是在冒風險,而且會是更大的風險落於人後。

文章認為,在正在譜寫的未來世界秩序之中,中國將是一個無法繞過的行為體。比如,歐盟委員會全心呼籲為建設電動電池而成立企業聯盟就是歐洲所需要的典型計劃:轉向實體經濟、引導投資、開啟巨大的市場。就像歐盟委員會自己強調的那樣,包括電池領域在內,中國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了。(編譯/劉卓)

百富榜暗藏的財富秘籍,被小富找到了

 百富榜暗藏的財富秘籍,一般人不告訴他!看完明年或許你也能上榜
10月12日,《36計·胡潤百富榜2017》再度上線引爆全國。榜單顯示,恆大許家印以2900 億元首次成為中國首富,他是胡潤百富榜19年來第12 位中國首富。2017 年,中國富豪們的分佈有哪些有意思的變化?跟著小富一起來八卦八卦吧!
製造業上榜人數佔比仍然最高,達27.9%;新美大(原美團大眾點評)、餓了麼以及共享經濟的代表ofo和摩拜所在的社會服務行業今年上升最快。其他表現較好的還有教育、新零售、汽車和食品行業。新能源和傳統零售表現不佳。胡潤表示:“製造業絕對是中國企業家的第一大行業,有3成都靠這個上榜,其次是房地產,只有製造業的一半。”
房地產的造富歷程
小富仔細研究了一下百富榜,發現並沒有太多的驚喜和意外(嗯,和你一樣,每一年的排名都很穩定),這幾年來都是房地產和IT的財富天下。雖然房地產人數佔比持續下降,但仍以14.6%排第二,財富總額是上漲的,房地產前50名門檻120億,平均財富已達313億。像王健林和許家印這樣的富豪,均出自房地產行業,女首富為碧桂園的楊惠妍,仍然是房地產行業。
但是意外的是,今年的首富59 歲的恆大許家印,財富翻了4倍!簡直人生巔峰的最佳榜樣啊!胡潤表示:“許家印的財富增長主要是這半年,漲了2000 億,平均一天漲10 億,這是99 年以來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次。”

資料圖
胡潤百富的富豪都長啥樣,下面大家感受一下:

資料圖
IT和金融投資行業略有上升,IT 人數佔比從11.8% 上升至11.9%,排名第三,金融投資人數佔比從10.8% 上升至10.9%,排名第四。很多新興產業,獨角獸公司都來自於IT 相關行業。IT 前50 名平均財富274 億。總體而言,IT相關行業後生可畏,地產和其他實業多家族在傳承,從整個榜單看,其實也印證了這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百富榜確實也在印證這一切!
廣東人最有錢
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財富聚集地,共467位企業家上榜。北京仍然是最多企業家偏好居住的城市,300位上榜企業家居住在北京,雖然比去年減少22位;深圳進一步拉大與上海的距離,以223位排名第二,比去年增加28位。上海保持第三,173位,比去年增加11位。杭州保持第四,153位,比去年增加30位。今年人數增加最多的就是杭州,其次是深圳。
從企業家出生地來看,粵商今年第一次超越浙商排名第一,比去年增加52人到284人;浙商有263人,比去年增加15人。排名第三的是蘇商,有133人,比去年增加12人。

資料圖
好吧,小富只想奉勸這地區的小伙伴們,如果你們還沒買房,那就趕緊買吧,有錢的地方,房價你懂的。
6位“90後”上榜
整張榜單平均年齡54歲,比去年大1歲。胡潤表示:“中國企業家平均創業了24年,從29歲開始,44歲上市,50歲上榜。”
100 位“80後” 上榜,比去年增加32 位。其中有39 位是白手起家的,比去年多18 位,基本都從事IT 行業。北大校友,新" 教育大王”,好未來37 歲的張邦鑫以400 億財富首次成為"80 後" 白手起家首富;其次是大疆37 歲的汪滔,財富360 億元。
36 位“85後”上榜,比去年增加18 位。其中有6 位是白手起家的,比去年多3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世紀華通32 歲的邵恆成為"85 後" 白手起家首富,財富55 億元。
6 位“90後”上榜,比去年增加3 位。ofo26歲的戴威以35 億財富成為第一個上榜的白手起家“90後”。
看完這些榜單的內容之後,小富有點方了...感覺這個世界每天都在快速地變化,我們原來非常熟悉的商業模式在改變,原來非常熟悉的盈利模式在改變了,甚至有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消費者,現在突然間變的非常模糊。
我們這一代人的未來會怎麼樣?
我們未來的財富在哪裡?
哪些行業將更有機會完成“完美逆襲”?
……
帶著一連串問題,小富看完這份榜單,也大概總結了一下,未來要想“完美逆襲”,要了解未來賺錢行業,首先收掌握“趨勢”,何為趨勢?
趨勢=過去經驗+現在發生+未來熱門

資料圖
中國正在經曆三大發展趨勢:現代化、城鎮化、老齡化,未來機會在哪裡?
現代化:能有多少機會?
機械化?自動化?環保?科技?第三產業?
城鎮化:能有多少機會?
房地產?汽車?餐飲?娛樂?教育?物流?農業?
老齡化:能有多少機會?
醫療?養生?食品?養老?
未來,有哪些新產業值得我們期待?哪些產業能夠給投資人帶來最豐厚的回報?也許,下面這份榜單能帶給你一些思考。
1、雲計算大數據行業
企業向雲端遷移是大勢所趨,大數據行業這幾年迅猛發展,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行業,如“大數據+零售”、“大數據+醫療”、“大數據+房地產”等等。
2、虛擬現實行業
虛擬現實作為一種新興信息技術,未來,隨著交互技術的發展和沈浸感的不斷增強,將對社會生活以及各個行業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在C端市場,其與遊戲、視頻、直播等領域結合將開創娛樂市場新紀元,與電商消費領域相結合將塑造消費市場新格局。例如,在遊戲領域,精品應用PokémonGo已迅速打開大眾消費市場,開創了手游新時代。在B端市場,虛擬現實與工業、醫療、教育等行業領域深度融合將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例如,在智能製造領域,微軟與Autodesk合作將虛擬現實整合到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助力汽車設計和製造,為智能製造和工業4.0的推進提供了重要機遇窗口。展望2017年,隨著軟硬件性能提升和內容應用的不斷豐富,虛擬現實應用市場將不斷拓展,將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滲入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3、人工智能/機器人行業
2024年人工智能市場將達到百億級規模,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業的大潮即將來襲,並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人工智能也正在成為A股上市公司佈局的重點。據統計,目前有20餘家上市公司佈局人工智能產業鏈,主要包括軟件算法核心系統、圖像語音識別技術、計算機視覺及傳感器,以及人工智能+金融、安防等領域。
4、無人技術行業
無人零售店、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未來將發展態勢迅猛。據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該領域將會有2000億美元到1.9萬億美元產值,屆時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產值空間至少也在萬億規模,潛力無限。
5、3D技術行業
17年年初GE獲得批准的專利中,公開了用於製造渦輪機部件上的應變傳感器的方法。緊接著,GE於1月24日又獲批專利,內容包括燃料噴射器主體和冷卻系統的製造技術。如果說3D打印在航空領域越來越彰顯重要性,那麼在航天領域,3D打印技術已然成為“頂樑柱”。預測5年內中國3D打印機市場規模預測將擴大到超百億元,3D打印技術逐步成熟,將步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6、新能源新材料行業
中國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場,發展新能源產業是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近年來財政補貼也在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及高純金屬及靶材、稀貴金屬、儲能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新一代非晶材料、精細合金等領域在我國軍工、高鐵、核電、航天航空等尖端製造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取得了不斷的突破,外來也將成為數万億產值的市場。
7、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行業
隨著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生物製劑與生命科學技術迎來發展:生物製劑方面,越來越多的單抗藥物對腫瘤、糖尿病等疑難雜症產生突破性療效,“重磅炸彈”級新藥頻出。生物製劑,基因測序等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未來新一極。
8、醫療器械/互聯網醫療行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內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醫療行業帶來巨大機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多領域技術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也將全面開啟一個互聯網醫療智能化時代。
9、健康養老行業
未來我國將面對全社會性的養老壓力,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養老作為"健康中國"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性高度。我們將沿著國家提出的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挖掘投資機會。
10、教育培訓行業
目前國內的民辦教育市場規模超過6000億元,培訓和在線教育等在互聯網+ 的攻勢下順應時代發展做出了很多改革,也陸續蓬勃發展,未來,隨著人民對知識的投入加重,教育培訓行業絕對是個超萬億級別的行業!
by 財富雜誌
來源:胡潤百富

 生而為人,你永遠有選擇的權利。你的逃避、拖延和所謂的“別無選擇”,不過是不願意、沒勇氣、不自信的藉口而已。 什麼時候你能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你就能從容果敢地做出對自己而言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