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22歲辭掉年薪150萬的工作,關於慾望與幸福,看得太通透!


  22歲那年,我從沃頓商學院畢業,用文憑上“最高榮譽畢業”的標籤安撫了已經年過半百的老媽,然後轉頭辭去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還有150萬的年薪道了別,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剛畢業就失業”俱樂部,開始了一天三頓盒飯的新生活,開始創業。

我肯定不是第一個做過這樣事的人,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所以在說自己的一些故事前,我想藉用大家(包括30歲甚至40歲以上的朋友)的一點時間和一點平和的心態,和大家分享過去一年以來一直沒說的一些話。

這可能會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會是一篇小說,但我不想這篇文章變成一篇勵志文,大家都審美疲勞了。所以我想至少說一些實實在在的經驗和故事,說一些效果立竿見影的觀點,讓大家多看一點就多獲得一點實際的價值。


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錯誤的事

關於慾望

這些是我們內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樣真實的東西:學歷、工作、房、車、財富、以及愛。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為了這些慾望去付出,無論付出的是汗水、鮮血、還是身體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

問題是,當我們跑得越快,越是無法考慮我們是否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講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說他沒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錢,一定要開跑車,吃高檔餐廳,跟女人們睡覺。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他發現開保時捷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好,因為“看不到自己開保時捷的樣子”。結果他就讓朋友開,自己打個出租車,在後面跟著,還對出租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過去幾年裡我認識的、深交的、共事過的所有人,包括身邊一批又一批二十出頭收入一百多萬的金融朋友、三十歲左右收入幾百萬的前輩朋友、以及簡歷金碧輝煌得已經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以及我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兩件事:

1、頂級學校的文憑、頂級公司的工作、頂級的收入、頂級的房、頂級的車、頂級的聲望,這些都無法滿足人類。

2、無論是通過爸媽,通過運氣,還是通過奮鬥得到這些頂級的東西,人類都不會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人類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們吃第一個麵包的時候的幸福感,和我們吃第一千個麵包的時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後者還多一些。同樣的感覺適用於我們賺到的第一筆一萬元和第一筆一千萬元,第一輛十萬的車和第一輛一千萬的車。

很多時候,我們不幸福是因為不小心把快感當成了幸福感,把慾望當成了需求,而這就是因為我們常站在現在的視角去想像未來的感受。

關於外界

外界帶給我們生活最大的影響是嫉妒和比較。

我們一直高估了嫉妒。舉個例子,沒有人嫉妒LadyGaga。LadyGaga應該要比我們都更有名、更有錢、坐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比我們更隨心所欲,而且也比我們更有才華。但你不嫉妒她,對麼?

我們沒有人嫉妒LadyGaga,因為她實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讓我們完全不能把我們自己跟她聯繫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名利和才華面前沒有自卑,也沒有嫉妒,更沒有仇恨。反而,我們會去思考,覺得她挺有趣的,挺發人深省的,不是麼?

所以當你見到好事情發生在了那個他或者那個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時候,不如把TA當成那個很奇怪的LadyGaga吧。因為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會懂得拋開個人的雜念,去真正思考別人的亮點。

至於比較,我們不需要去看齊,我們只需要去“看”。去看到這個世界除了你現在正處在的那個若干平米的封閉空間以外,還有許多許多精彩的事正在發生。當你發現這個世界的深度和廣度,你就會發現你跟你身邊的那些“同類人”根本沒什麼好比的這個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標杆,別人也不是。誰都不是你的標杆,這是一個沒有標杆的時代。

那些最重要的事

關於時間

時間是唯一的貨幣。你所擁有的財富很重要,因為你可以用它用來換很多東西。你所擁有的時間遠遠更重要,因為你可以用時間來換這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包括財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們都清楚的、比財富更讓我們的生命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每個人拿時間換每樣東西的匯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時間換到很多的財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時間換到很少的幸福。

事實是,只要你願意花時間,你可以換到任何東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時間來換取這世上無限可能中的哪些

打開你的視野,你會發現有太多經歷和體驗可以讓你去換取。但你的時間銀行里每天只存了24個小時。你可能以為你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實是,沒有人可以保證明天上帝是否會往你的銀行里存另一個24小時。所以,你要想清楚。

關於經歷

我們都了解很多故事,我們都懂很多道理,我們甚至都快知道為什麼喬布斯會成為喬布斯。但只有經歷才能讓我們真正把那些道理變成意識。那些改變我們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別人教會的。

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論,你都沒有把握說服那些還沒有開上保時捷的人們,讓他們懂得保時捷不是他們想要的,也沒有把握去說服那些還沒有在投行工作過的孩子,讓他們懂得去放棄投行(更何況,對於那些熱愛金融的孩子來說,你的勸誡極有可能是錯的)。

這一切就像你無法說服還沒有吃過很多很多麵包的人們,讓他們懂得吃一千個麵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只有我們已經擁有的那些經歷,決定了我們下一步會做什麼。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要記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體驗不同的經歷。

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時間貨幣只有那麼多。永遠不要重複一樣的經歷,因為你不會從第二次一樣的經歷中收穫到更多,更因為這個龐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太多截然不同的經歷等待著我們去體驗。


辭職前的故事

我2010年暑假結束,拿到回黑石的offer後,就開始了尋找自己人生目標的旅程。

2010年的9月到12月,我過得挺糟糕的。因為我每天起來都在想我接下來這輩子要幹什麼。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個offer,我未來兩年的前景。

我們辦公室裡有一個韓國人Jay,我實習的時候是他做分析師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饋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屆全球所有分析師裡最強的那一個。我沒有懷疑自己能夠成為這屆最好的分析師,但同時,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是我能成為的極限。

但仔細想想,J也不過只是那樣,像永動機一樣地在辦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貴的孩子一樣在夜店瀟灑地玩耍。J是最出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創造的最出色的。

後來我想到了環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網絡。

上中學的時候,我這屆最好的學生去了北大和清華。而在沃頓時,最好的學生去了高盛直投、貝恩資本、凱雷、KKR、JaneStreet等買方。我想到我們是不是已經成為模式化思維的犧牲品。

我們的社交圈裡都是與我們同類的人,我們互相交流、競爭、鼓勵、啟發,處於所謂的密集網絡。我們自以為我們充分見識了整個世界,但其實我們只是在重複肯定同一類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個,那麼你極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類的人當中最出色那一個但這也就是你的極限。

而有另外一群人,他們只是想和別人有點不一樣,他們想去外面看看,去見識見識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他們想要找到自己獨特的生活。對於這些人來說,天空才是極限。

一開始,我和很多人一樣,覺得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多走走,去見識這個世界,活出自我。但後來我發現這個目標其實只是說著好聽,但是其實不能給人帶來持續的動力,然後我就很傷心。

再然後,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有點與眾不同的目標,就是“做個有意思的人”因為對我來說,這是我當時能給另一個人的最高評價。但後來我又想了想,這個目標用管理學的標準來說,就是太不具體太不精確所以很難提供持續動力。然後我就更傷心了。

所以從九月到十二月的四個月裡,每天起來就因為找不到人生目標而痛苦。因為自己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太多,經常一不小心就錯亂了。當時也沒有人告訴我什麼20分鐘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標的這種好事。於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課,和各種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從他們的經歷中獲得一些啟發。

那段時間我過得真的很徬徨也很煩躁,好在我堅持了下來。我談判課上的教授成為了我很重要的一個導師--儘管他從來沒有一對一給予我任何指導。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變我們人生的道理,都不會是別人教會的。進入到十二月以後,我的目標慢慢找到了我。

四個月裡經過無數內心掙扎之後沉澱下來的思想最終被我總結成了一句很簡單、看似和“做個有意思的人”一樣不具體、但對我而言包含了豐富含義的話:

“成長,並幫助別人成長。體驗和經歷生活,並幫助別人體驗和經歷生活。”

這句話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標。它能讓我感動得哭,也能讓我感動得笑。最重要的是,儘管這句話在外人看來可能莫名其妙,但我發現這句話解釋了過去二十多年裡自己做的許多事情背後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為什麼從小一直都不好好讀書,為什麼選擇出國,為什麼一直逃課,等等等等。



關於辭職的決定

在確定了人生目標以後,我的思路和視野都變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

和身邊許多的朋友一樣,創業也曾經是我大腦中的考慮過的一個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願意用我幾乎所有的時間貨幣去換的一個創業項目。但在確定了人生目標的今年一月份,我幾乎沒有花什麼時間就確定了一個項目的大方向,這個商業項目的創意像是奔著我而來的。然後再通過不斷的完善從一個不成熟的產品漸漸變成一個成熟的產品,一個真正可以持久給所有人帶來價值的產品。

所以,可能和許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發點並不是“慈善”和“義務服務”,“創業”也從來都不是我的目標(一個學了四年金融的人怎麼可能一直心存“創業”這個目標呢),我的目標就是實現“成長,並幫助別人成長。體驗和經歷生活,並幫助別人體驗和經歷生活。”

簡單的說,我的內心並沒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一定要創業、你一定要創業”,只是碰巧創造一個商業化的項目是實現這個目標最好的方式,而創立一個商業項目這件事碰巧叫做創業。

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幫助我“成長”和“經歷”,但是我覺得在黑石的一個暑假實習裡,我用20%的時間經歷了接下來的兩年裡可能會經歷的80%的體驗,對我來說已經很值得了

所以結果就是,“是否辭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為無業遊民”這麼重大的一個選擇,被我用人生目標給瞬間解決了。有多瞬間呢?我後來發現了個有趣的巧合。

我曾經嘗試著去寫一篇回憶錄,來回憶出國兩年多的旅程。當中我寫到過六年前我決定放棄輕鬆進北大清華的機會,毅然決定出國念高中,因為上海中學不支持孩子們申請國外大學。原文如下:

“北大清華這種學校我肯定不去!”我當時的有兩個很簡單也很清晰的想法:

一、I deserve the best in the world(我配得上世界最佳),

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終在美國毀了,我至少做了一個帥到五體投地的決定,我鄙視了北大清華。

更離奇的是,從那以後的兩年至今,我幾乎從來沒有為這個決定後悔過,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好想的。現在我相信,這個帥到五體投地的決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確的決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是不會變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華換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腦在半秒中以內做出辭職這個決定的思考流程。可見大腦在考慮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麼需要運作的,讓心去運作就足夠了,而你的人生目標就是你的心。如果說這六年裡,相比上面這段話我又多了什麼領悟,那就是:

人生沒有任何決定是錯誤的,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另外一個選擇是否是正確的



撞上的許多堵牆

Randy Pausch在他著名的“最後的演講”中提到過一個很實在的觀點。他說,在我們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我們一定會撞上很多牆,但是這些牆不是為了阻擋我們,它們只是為了阻擋那些沒有那麼渴望理想的人們。這些牆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機會,去證明我們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東西。

我撞上的第一堵牆,就是我沒有如我所願地一畢業就辭職。考慮到團隊開發的進度,個人誠信問題方面帶來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以及很多直接辭職可能帶來的負面因素,我最終還是回去工作了四個月才得以正式辭職,其中包括一個月的培訓。

很長一段時間裡,大老闆都不允許我告訴任何人我辭職的事情,但大老闆自己卻沒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於同事們最終都知道了我一個小小的分析師要辭職。但我又被規定不能公開,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辦公室氣氛很糟糕,上班感覺度日如年。

我一年的故事就這麼講完了。如果回顧總結過去一年的人生,那麼最好的形容就是從一年前我確定了人生目標的那天起,一切就開始失控。但我想在這個回顧的最後,和所有已經確定了自己人生前進方向的朋友,分享這一年最大的感想:

你的人生就像一輛車,如果你覺得這輛車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麼可能說明你開得還不夠快

by  Denny Li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非單身男女到處去撩男,女,就是道德敗壞!人品低下,荒淫無度低級下流!!!非單身勿擾!單身了才有資格談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