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詩人之戀」(Dichterliebe)7-11

詩人在第6曲以前歌唱愛的喜悅,但從第7曲以後敘述愛的傷痛。
歌詞請參照
http://blog.xuite.net/richardwagner/library/11811868
7.  我不怨恨(Ich grolle nicht)
C大調,4/4拍子。這是全集16曲中,表示詩人的心情轉變的關鍵的一曲。被情人背叛的忿怒到這個時候顯露出來,卻說「我不怨恨,即使心已碎」。表面上看起來很堅強,然而在背地裡他激動不已。舒曼為這首詩詞,以C大調譜作一首有力的音樂。C大調的明朗聲音,把海涅口是心非的詩意,打造成故作堅強的音樂。鋼琴伴奏,一直把這激動到發抖的心情表現出來。
詩人到這裡看到他理想中情人的現實面。他可以罵她,也可以恨她。但是他選擇了不恨她。他盡全力壓制要恨她的心,盡全力忍受心裡的矛盾。音樂到最後唱「妳心」處,會出現本集的最高音“a”。恨她,要不恨她,這兩種心情都很激烈。鋼琴把這種心情刻劃出來。男中音演唱此歌集時,慣例上要以原調演唱這一曲。那就是要考驗他能否唱出這“a”音。
8.  而如果花兒知道(Und wüssten’s die Blumen )
a小調,2/4拍子。由於上一曲,詩人的心情徹底沉淪下去。從這裡開始連續3曲都採用小調。如果花兒知道詩人的心受傷,或許會安慰他,但是知道這件事的,只有情人而已。這是很大的絕望感。他希望花、夜鶯、星星知道他的痛苦,希望藉此舒緩沉淪的心情,但是徒然。心碎!
這是很有舒曼特色的纖細樂曲。始終搖動的鋼琴旋律,好像在描寫顫抖的破碎的心。小小的花朵、鳴囀的夜鶯、閃爍的星星,都纖細地回應顫抖的心。在第3曲已提過, 大自然是詩人的最好的朋友。也許這位詩人具有跟花、鳥、星星談話的感受力,所以希望大自然能給他慰藉。到後面第12曲,還有花跟他談話呢。
從樂曲開頭一直顫抖的鋼琴,到"zerrissen(打碎)"處忽然與聲樂旋律齊奏,切斷音樂流動,然後在"zerrissen mir das Herz(打碎了我的心)"處,鋼琴與歌聲以齊奏斷然唱出此句。接著而來的鋼琴後奏,忿怒與絕望在心中成為暴風狂奔。
9.  那裡演奏著笛子與提琴(Das ist ein Flöten und Geigen)
d小調,3/8拍子。離開詩人的舊情人,很快就跟別的男人結婚。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這是她喜宴中的圓舞曲,圓滑而會轉調的旋律出現在鋼琴上,但是詩人絕望的心情,以小調流動。音樂忽起忽落,並且很巧妙的描寫詩人在吵雜的婚禮當中的悲痛心情。
在德國的婚宴,時間會拖得很長。不像我們這裡吃喝兩個小時就結束。在教堂舉行結婚典禮之後(結婚典禮與宴會往往不是同一天),租借城堡的庭園等廣闊場地,舉行一個下午的派對。在下午茶之後,大家談天或在附近森林散步遊湖。然後才是晚宴。宴會進入佳境後,就會安排餘興節目,且必然有舞會。新郎新娘率先起舞,之後來賓跟進。舞會有時拖得很長。舞會大多會超過午夜,因此會有許多客人住下來,次晨跟新郎新娘共進早餐。
這一曲的鋼琴的左手部分,從頭到尾彈著一個音形,長笛、小提琴的旋律,就在上面宛然進行。看來是鄉下的婚禮,演奏的是單純而簡單的音樂,可讓村民們歡樂跳舞。
歌詞中提到叫"Schalmei"的樂器,這是古時候的一種雙簧笛子,其形狀如下圖,演奏起來的聲音,可參考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cZUBvMlfM。影片前半演奏的是風笛,後半合奏的才是"Schalmei"。這些都是出現在大眾音樂的樂器。這種樂器應該會奏出明朗快活的音樂,但聽在失戀的詩人的耳朵裡,就會成為刺痛心頭的聲音。
                          
 10.  當我聽到那首歌響起(Hör’ ich das Liedchen klingen)
g小調,2/4拍子。這是回憶已失愛情的歌。在無限纖細的g小調上,像淚滴似的音形在鋼琴上滴下眼淚。激動的悲痛已過去,心已安靜下來。現在好像一個人平靜的回憶過去的愛情。這首曲子聽來像珠玉般的美,是歌曲集16首當中,可以成為主角的代名詞的作品。
這一首,對喜歡舒曼的、或是對喜歡鋼琴的都是愛不釋手的作品。請先看譜仔細欣賞一下:http://www.youtube.com/watch?v=ihZJKw43IhA歌詞的韻腳也很美。然後再聽下面兩段名演唱:
(Fritz Wunderlich,男高音; Hubert Giesen,鋼琴)http://www.youtube.com/watch?v=FT7OI-pOsOs
(Hélène Grimaud, Thomas Quasthoff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fL5D_MN5bE
鋼琴的前奏浸蝕詩人之心,當然也浸蝕聽眾的心。嚮往與疼痛混在一起的聲響…那聲響引導詩人到對情人的回憶,但現實給他錐心泣血。
森林對德國人來說是心靈的故鄉。森林經常在那裡展現綠意、沙沙做聲、發散清爽氣味,如果觸摸樹幹,還會讓人得到安寧。以前是如此,現在也如此。沒有森林,就像沒有生活空間。任何時候,樹木都會安慰找他求慰藉的人。對詩人來說,森林一定是慰藉他的大自然。心靈受創的詩人,只有孤獨的到森林撫平傷痕。「那難以忍受的悲傷」,使鋼琴後奏很激動。
11.  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孩(Ein Jüngling liebt ein Mädchen)
降E大調,2/4拍子。詩人的悲傷,驅使他自嘲。調性雖然是明朗的降E大調,但詩行間可以看出對他自己嘲笑的氣氛。詩人藉古時候的故事,嘲笑自己的境遇。曲中的事情,顯然講的是自己。鋼琴的切分音,表現詩人的心情。
詹先生的翻譯歌詞的前兩段,如稍作更改,則較容易看懂這故事是什麼一回事:「一個年輕人愛上了一個少女,她卻選擇了另一個男孩。那一個卻喜歡另一個女孩,而且娶了這個。這少女出於憤怒,(隨便)選擇了出現在她面前的第一個好男孩——這個年輕人真可憐。」
這是相當有諷刺味道的歌詞。歌詞像是講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被拋棄了。少女→拋棄了年輕人,卻被別的男孩拋棄了。別的男孩→跟另一個女孩熱戀中。少女為了氣拋棄她的男孩,隨便找一個男孩結婚了。最後這個男孩很倒楣,但年輕人也很可憐。

年輕人被拋棄而受傷,再因自己白做犧牲而受傷,更發現自己所愛的少女很隨便而受傷。我們聽到這故事,會笑這年輕人太傻了。這年輕人當然是暗喻詩人,詩人以這首詩,嘲笑自己太傻了。皮笑肉不笑的詩人!最後兩行,回復自我。聽來很明朗的音樂,到鋼琴後奏有刺心之痛,其情形一如第9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