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醫藥投資這是要爆發了!平均每月2家IPO,超60%背後有VC/PE潛伏,最高回報60+倍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生命科學的融合,加上基因技術、幹細胞的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突破,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精準醫療”日益成為可能。過去20、30年是信息科技在引領人們生活的改造,而這一點很可能會在未來20、30年被生命科學所取代。
——沈南鵬

  生命科學的命題太大,我們今天擇其一點,只看醫藥,且只看2016年至今的醫藥企業IPO成績單。

  “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來投醫藥產業。”近期醫療相關的論壇上,這種說法頻繁出現。所有關注醫療行業的投資人都在暗自揣摩,在醫藥這個潛藏的大金礦裡面還有多少入局者、多大的市場,能分得幾杯羹。

  當然,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2016年以來,中國醫藥企業的表現著實“出人意料”:百濟神州2月拿到美國IPO首單,IPO發行前曾上調發行規模及融資額,首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18%;華潤醫藥、步長製藥、易明醫藥頭頂“最大、最貴、最快”三宗“最”登陸A股上市,市值表現十分搶眼;貝達藥業上市開盤頂格上漲44%後一連出現14個漲停板將股價從發行的17.57元飆升至99.83元,背後14位股東獲得數十倍收益……毫無疑問,中國醫藥正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醫藥投資領域。

  平均每月2家醫藥企業IPO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梳理2016年至今醫療健康產業上市情況時發現,國內共有36家企業完成IPO,而醫藥是完成IPO最多的領域,共23家醫藥企業上市,其他醫療健康相關企業13家。

  2016—2017年一季度醫藥企業IPO詳細情況,投資界根據網絡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整理如下:


  表格一根據清科研究中心、《E藥經理人》及網絡公開信息整理,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表格二根據網絡公開信息整理,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在大健康產業尤其是醫藥產業政策密集出台,產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IPO顯然已經成為眾多醫療企業的首選。投資界梳理髮現,中成藥、醫藥流通等領域公司(19家)“偏愛”在國內上市,新藥研髮型企業(3家)一致選擇美國上市,因為美股對藥企沒有盈利性要求,可以有一段時間的“成長培育期”。

  2016年醫藥行業上市的23家企業中,超過60%背後有VC/PE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市藥企背後投資機構數量多,而且相對分散。
  
  上市背後的VC/PE:最高回報60+倍

  中國醫藥企業的IPO,在市場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甫一上市便股價飆漲。但是所有的收穫都不是輕易獲得的,尤其在醫藥這個以投資週期長著稱的領域。那些潛藏在背後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需要的是睿智和耐心。

  比如步長製藥,投資人李春義8年前就開始尋求投資機會。2016年11月,步長製藥頭頂“最貴”醫藥股,攜“海量”PE上市,股東達48個。總計發行股票不超過6980萬股,創下了去年以來最高發行價紀錄——55.88元/股,共募集資金金額39.00億元人民幣,總市值近600億。步長製藥上市後,其創始人趙步長家族以500億身家穩坐陝西首富,而最早發現並投資的投資人李春義管理的長江國弘中歐創投基金因此獲得60多倍賬面回報,在步長藥業背後48家投資機構中穩居第一,而GGV、明石投資也獲得超過100%的回報。

  貝達藥業,作為2016年A股市場第一家上市新藥企業,開盤漲停,隨後一度將股價從發行的17.57元直線拉升至近百元,股價飆漲5、6倍,這讓背後陪跑多年的“產業大佬”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禮來亞洲資本、同創偉業、光大控股等14位股東收穫數十倍的回報。

  無獨有偶,今年3月新鮮出爐的上市企業海南普利製藥發行價11.49元,當日甫一發行便頂格上漲44.04%,以16.55元的股價收盤。作為普利製藥最重要的戰略投資方,鼎暉投資已經進入普利製藥七年,在投資完成之後,普利製藥依靠自身優秀的管理團隊和有競爭力的產品迅速實現快速增長,其淨利潤實現了接近5倍的提升。而在普利製藥上市以後,鼎暉也獲得巨大收益。

  今年4月上市的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7年的悉心鑽研,才將藥品推向市場。透景科技是啟明創投2017年在醫療領域的首家IPO企業,但早在2012年啟明創投就注資3693萬,5年間支持公司從利潤幾百萬的小規模公司發展到2016年淨利潤近億的行業領先企業,啟明創投因此獲得超數十倍賬面回報。

  還有一個十分亮眼的數據值得注意。2016年10月,華潤醫藥憑藉125.6億元的募資金融拿下2016年“亞洲資本市場最大規模醫療企業IPO”的稱號。引入的基石投資者陣容豪華,中國人壽、安邦保險等8家機構超額認購,基礎投資已佔據發行總額的50%,接近10億美元的目標,因此華潤成為“最大”醫藥股……

  實際上,行業內許多機構早已重金佈局醫藥領域,啟明創投共投資了60多家醫療健康企業,其中15家左右是醫藥企業,君聯資本佈局50多家,其中醫藥企業近10家,鼎暉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超過30家,其中醫藥領域約佔1/3。

  資本湧入創新藥估值天花板已被打破

  中國的醫藥投資正在呈現新的特徵:創新藥開始在世界嶄露頭角,而這些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藥企是不難獲得融資的。

  2016年2月3日,百濟神州赴美IPO剛好在中國2016年農曆春節前完成,這家抗腫瘤創新藥研發公司出場方式很特別:近年來中概股從美國市場退市回歸A股市場的不少,但是上市的比較少見;美國股市2016年開年經歷股指波動,IPO數量很少且募資不易;在IPO時,主營收入少,甚至百濟神州上市前還處於“燒錢”虧損狀態,按照A股要求上市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百濟神州IPO發行前還曾上調發行規模及融資額,首日收盤價為28.32美元,較發行價24美元(22—24美元最上限)上漲18%。

  這樣一家中等規模還未曾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竟然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熱捧,高盛和大摩兩家頂級投行紛紛為其承銷,包括Baker Bros.Advisors、高瓴資本、中信產業基金等國內外頂尖投資機構在內的股東陣容也堪稱豪華。百濟神州IPO之前的兩輪融資均出現了高瓴資本的身影,並且在美國IPO時高瓴資本再次加倉,足以見得資本市場對其厚愛。

  如此看來,對於創新藥企來說,轉向美國資本市場可為企業贏得“成長”的時間,雖未盈利但有研發實力和在研產品線,未來潛力大才是創新型研發公司贏得VC/ PE支持的重要原因。

  除了百濟神州,新藥研發企業和黃醫藥、萬春藥業分別於2016年7月、2017年3月美國上市,這傳達出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本土醫藥研發實力、技術和產品正在逐步被國際資本市場認可,而為其背書的是與國外製藥巨頭簽訂產品許可,這些創新藥企開始與跨國藥企討價還價,或轉讓研發藥物權限,或與跨國藥企合作進行藥物開發。

  將中國人自己研發的新藥賣到國外去,已經不是夢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國創新藥企業IPO數量實現了零的突破,貝達藥業成為首個登陸A股的創新藥企業,而其背後的投資機構禮來亞洲基金投資6年內獲得了50倍的退出回報。

  在這些成功IPO的企業故事背後,創新藥投資也進入歷史最好時候,數據顯示,2016年創新藥領域私募融資數量上漲70%,2016年進行醫藥投資的機構數量是226家,是2010年參與醫藥投資機構數量的2倍多;投資案例數為219個,投資金額232.26億元人民幣,增幅巨大。

  當然,連帶作用下,創新藥企的估值也在飆升。有公司在僅有個例臨床試驗的基礎上,估值從1億人民幣漲至5億人民幣,相比兩年前可能已經飆升了幾倍,從前的估值天花板正在不斷被打破。在醫藥投資領域佈局7年的建信資本總裁、合夥人苑全紅認為,現在很多機構“亂投、非常感性”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企業估值,使得新藥投資開始產生泡沫。

  “有些企業的估值已經達到非常高的狀態。如果過兩三年出現臨床數據不好的情況,就融不到錢了。此時投資趨於理性,投資小周期恢復正常,更適合進行新藥投資的佈局。”苑全紅說。

任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