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日本國名的由來

文章引用自百度

 《倭國傳》中記載有:“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其大倭王居邪馬台國。”鄰國日本,歷史悠久,同我中原,早有來往,其民矮小,故稱倭國,為藩屬國,附屬中原。

說起我們的“老朋友”日本這個國家,還是比較有趣的。從前它只是一個小島國,曾多次派遣使者來到我國學習。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才開始壯大,儘管在二戰中戰敗,使其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如今也是亞洲“唯四”的發達國家,早已進入世界強國行列。


大家都應該知道,古人一般稱呼日本人為倭寇或倭人。其實,之所以這樣稱呼,還是有一定原因的。唐朝之前,中原王朝將日本這個國家稱呼為倭國,而在歷史古籍中也明確為其立傳——《倭國傳》。就像在漢武帝時期,那時候的倭國還沒有統一,分為上百個小國,因為那裡的人們身材矮小才將其稱為倭國。

但是他們自己好像並不喜歡這個稱呼,便想著為自己正名,直到武則天執政時期才更改為日本。但是,我們還是“倭國”這一稱呼一直保持下來了。像在明朝時期,戚繼光等人便將日本海盜稱呼為倭寇。


不過話說回來,日本人為了改名曾花費數百年之久。在漢朝時,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包括朝鮮一帶,所以日本人還不敢輕舉妄動。但在漢朝之後,中原地區開始進入分裂混戰時期,日本人便開始蠢蠢欲動,為自己更名為“日本”。而這個名字兩種說法,一是太陽最初升起的地方;二是有著“日出初天子”之意。

所以,當中原王朝再次統一後,日本派遣使者前來表明更名之意。很明顯,他們不願意再像之前一樣做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決定獨立和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當時在位的皇帝正是隋煬帝,他也明白對方的意思,就是在公然挑釁大國威嚴,所以並沒有同意。


但他們並沒有灰心,在得知中原已經改朝換代之後,又一次派遣使者前來,可結果是一樣的,依舊遭到反對。之後還因此在白江口開戰,唐軍大獲全勝,日本只好暫時屈服,只等待下一次王朝更迭之際,再前來提出更名要求。不過,這一次他們並沒有等太久,因為武則天突然篡權奪位,改國號為周。

這一次日本所派遣的使臣叫做粟田真人,他在本國的職務就如同我們的戶部尚書。這個人屬於那種面善之人,加上儀容整潔,舉止文雅,滿腹經綸,典型的才貌雙全,很討人喜歡。更為重要的是,武則天對他很有好感,這也是本次更改國號可以成功的因素之一。


日本使臣抓住這一次機會,連忙祝賀新帝登基。而武則天因為剛剛上位,政權不穩,並且自己名不正言不順,急需要他人表示認可,日本使臣的來臨使得她的非常開心。再加上她自己也有更改國號之舉,對日本這一行為並不排斥。所以,在醉酒之際便輕易答應日本國更名請求,從此“日本”便逐漸在史書中代替“倭國”。

可以說,日本人因為更名之事,前後歷經百年,足以可見其多麼堅持不懈,不達目的不罷休,正巧利用武則天剛剛上位之際完成他們幾百年來的夢想。不得不說,這也是日本人的優點之一,細緻認真、嚴格自律。並且改名之後,正如他們自己所期待的那樣,日本逐漸脫離中原王朝控制。


直到明朝的時候,已經有大量的日本海盜入侵我們沿海地區。而在清末時期,經過明治維新的他們更是在甲午海戰中打敗當時號稱亞洲第一水師的北洋艦隊,和西方列強一起瓜分我國。

從日本的發展歷史來看,在漢朝時,他們還只是我們的眾多附屬國之一;但是從隋唐開始,他們一邊派遣使者前來學習,一邊想著如何脫離中原王朝;直到明清時期,已經開始侵犯我們;進入民國之後,甚至曾想佔領殖民我國。這便是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一直在努力發展進取。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知。


雖然自二戰之後,我們已經重新與其建交,但日本國內始終存在右翼分子,他們多次篡改歷史,不承認二戰時期所犯下的罪行,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所以,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以此激勵自己,振興中華,吾輩之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不直接溝通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