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李嘉誠先生拋售地產暗藏玄機

李嘉誠拋售地產暗藏玄機

  • 作者:劉鋒

  儘管眼下的樓市已進入政策“點燈加油”時代,但素有超強預判能力的“超人”——李嘉誠卻堅定不移的拋售內地的房地產資產。究竟是他在內地囤積的地產太多誘發的正常拋售行為?還是其背後另有玄機?
  大量囤地或將守住“果實”
  政策既“點燈”,又“加油”。這令房地產下行之勢又有上升的苗頭,左右買房者的情緒。上周紹興、福建相繼出台救市政策,除常規的放開限購外,兩者均在信貸政策方面下發了相關指導意見,福建對首貸認定實質性放鬆,紹興更是明確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按不低於40%的最低限執行。
 
  有關中國樓市的走向爭論從未停息過。比一股暗流似乎正在樓市中湧動更為關注的是,地產大佬投手舉動。消息稱,李嘉誠旗下的ARA公司在2011年1.76億美元收購的上海某甲級寫字樓,已於2.5美億出手,接盤者是新加坡某基金公司。
  對於一個侵淫房地產多年成功商人,李嘉誠的投資一直被稱為市場的風向標,而其避險意識歷來被人關注。如果過往一次次避開經濟危機的遠見案例而被人遺忘,那麼去年以來持續拋售地產以及房地產下滑完美吻合,已表明首富並非徒有虛表。從去年8月至今,李嘉誠家族已經出售了接近200億的房地產資產。
  此時,無論是近期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還是地方政府奔波於救市。房地產似乎有轉向的苗頭,為何李嘉誠執意堅持拋售?業內對此分析莫衷一是,但作為投資中國房地產價值高達400億(內地土地儲備高達1652萬平方米,佔全球近8成)規模,看空中國經濟或者房地產,毫無益處。
  這背後恐怕已非撤資那麼簡單,實際上,目前用撤資來定義其拋售行為並不准確,因為撤資更多意味著賤賣資產。但中國的房地產高風險或許已大過投資收益。誠如財經觀察《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了嗎》分析,房地產已進入供需逆轉時代。北大調查結果也顯示,中國戶均擁有房子實際上已達到1.35套。即便放開限貸,對於剛需購房者即便能否付得起首付,但對於諸多城市1個月僅3000元工資,每月卻要擠出2000元用於房貸,這顯然是難以承受之重。從限購的意義而言,4年真正阻擋有購買力人群並不多見,中國政策漏洞式管理滋養了大批“鑽孔”機構,多花幾萬塊錢就可以輕鬆突破限購干預,這並非稀奇的新聞。
  “內地地產價格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經難以承受”,李嘉誠更是一語中的。雖然政策在短期內可以乾預市場行為,但無論以任志強為代表的鼓穿人士如何嚎叫,終究誰也無法阻擋房地產長期向下調整的趨勢。而之所以限購尚未冷卻,地方政府就迫不及待的在限貸做文章,無不表明地方政府救市的蒼白無力。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已無關是否在最高點拋售,猶如足球一般,懂得如何進球並保住勝利果實才是關鍵。
  投資海外地產更靠譜
  如果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精明的商人不會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除非沒有找到安全邊際和投資收益比目前更高的。顯然,進軍海外地產在李嘉誠看來,將是一個更靠譜的生意。
  今年4月份,李嘉誠旗下和黃獲批在倫敦發展涉及達10億英鎊(約129億港元)的綜合房地產項目,在倫敦金絲雀碼頭以東3.2公里的英國海軍船塢舊所在地特福德,發展包括3500個住宅單位的多層大廈,以及寫字樓、商店、餐廳及酒店。
  歐洲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資產泡沫已經擠得差不多,風險與安全性已導致李嘉誠認為,歐洲市場預期收益將會更好。其實,不只是李氏家族,包括萬達、碧桂園、綠地等眾多開發商紛紛轉向海外地產。而在今年上半年吸引中國房企投資者前幾大城市中,倫敦位居首位,其投資額度佔比海外地產總額高達40%。倫敦之所以備受青睞,與倫敦市政府採取各種吸引措施有莫大關係。
  倫敦的房價著實也令人振奮,來自英國銀行Halifax 8月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英國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漲超10%,為2007年經濟危機開始以來的最大漲幅。
  由於房地產企業已普遍感到成長困惑,特別是量級大型開放商,如何擺脫規模擴張的阻力,開闢海外戰場不失為首選。而海外的開發貸和資金使用、融資成本遠遠低於國內。這對於目前高達48家上市房企排隊融資而言,與其等待未知的融資,還不如到成本更低的境外融資。例如,万科在3月底發行的一筆8億美元5年期定息債券,債券票面利率僅2.625%。
  
  可見,至少從目前來看,投資海外地產比國內更靠譜。面對更高的收益率,地產大佬李嘉誠沒有理由放棄海外機會。事實上,與其說是李氏​​家族的“西進”是國內現實環境倒逼的結果,不如說是順應全球復甦的必然趨勢。仲量聯行預計,下半年仍將有大量投資者尋求在海外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機會,預計2014年全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總額將輕鬆突破2013年110億美元的水平。
  預示著地產黃金時代終結
  通過梳理李嘉誠的投資邏輯,不難發現投資環境和政治環境是其考量的兩個重要因素。其囤地高達數年之久的,一些項目甚至高達10年未開工,這背後地方政府一直開綠燈,只因害怕得罪地產大亨。也就說是政治環境並非是其投資阻礙。而投資環境,儘管目前中國處在轉型階段,但二季度以來,經濟數據已出現回暖。
  由此可見,更深次的原因在於中國房地產暴利時代已結束。其實,自2013年後,市場再無流傳李氏家族在內地購買土地的消息。與其房地產持謹慎所不同的是,李嘉誠並未閒著,反而係列動作頻頻。目前轉型高科技就是仍然看好內地發展潛力。涉及農業、能源、生物工程、環境治理、醫療、大數據等7大領域項目,前不久在北京集體亮相。這些均是關涉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具有很強的科技引領性,在中國極有商業化背景。
  而與“低買高賣”的盛名不符,李嘉誠進軍飛機業務引發關注。近日,據李嘉誠控股的長江實業披露,該公司正在進行談判,擬收購Awas出售的一支價值50億美元的機隊,該機隊有100架飛機。Awas是私人股本集團泰豐資本(Terra Firma)擁有的一家歐洲租賃公司。
  有分析認為,鑑於該地區新飛機訂單量巨大,飛機租賃業務的短期盈利可能會出問題。如果增長達不到預期,就存在可租用飛機供應過剩的風險。地產止步與重投風險很大的飛機業務,兩則看似毫無關聯的舉動,無不表明房地產業已成明日黃花蝶也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不直接溝通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