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Chopin Prelude Op.28 No.6 in B minor, OP.28,No.15
1838年,肖邦與喬治·桑旅居西班牙的瓦雨德莫薩修道院,創作了兩首帶有“雨滴”特徵的前奏曲。喬治·桑後來回憶說,“能使人聯想到灑落在修道院房瓦上的雨滴聲,但在他的想像中,那是從天上掉在他心坎裡的淚珠。”降D大調前奏曲,
與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共同生活的經歷,對肖邦的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當年二人曾赴西班牙馬霍卡島的帕爾瑪,一個位於地中海西部的浪漫之地,居住在群山環繞的修道院中,在那裡,肖邦寫下了被稱為“雨滴前奏曲”的《降D大調前奏曲》(OP.28,No.15),但作曲家自己卻極力否認這一標題。據喬治·桑在《我的一生》中記載,有一天她在暴風雨後回家,聽到肖邦正應和著屋簷滴落的雨聲彈奏一首前奏曲———這恐怕就是“雨滴”的出處;不過喬治·桑隨後又寫到:“當我讓他留意窗外的雨滴聲時,他否認曾聽到雨聲,還很不高興我將此稱之為模仿和聲。···· ·· ”由此可見,肖邦並未給此曲取名“雨滴”。其實“雨滴前奏曲”總體上純淨明朗,如讚美詩般清新與寧靜,倒是同時期創作的《b小調前奏曲》(OP.28,No.6 )更符合“雨滴”的標題,其曲風傷感,伴奏聲部有“雨滴”特徵。著名女鋼琴家阿格里奇彈奏的肖邦前奏曲一向受到很高的評價,其演奏風格充滿著理性的詩意,聽起來完全沒有女性的陰柔,這令人不由自主想到喬治·桑———這位思想激進的女作家,以行為和思維方式頗為“男性化”而著稱,她的作品也是理性與感性相交織。於兩位女性之間,肖邦的前奏曲在浪漫中誕生,在詩意中延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幹嘛不 line 我?
-
德文原版: Du meine Seele, du mein Herz, du meine Wonn', o du mein Schmerz, du meine Welt, in der ich lebe, meine Himmel d...
-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詠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繆爾•T•柯勒律治 PART I 第一章 An ancient Mariner meeteth three Gallants bidden t...
-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偉大的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的開山大師。他萃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