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 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

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 (原名: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 )出生於德國漢堡(Hamburg, Germany.)的德國猶太人家庭,他是作曲家、鋼琴家、風琴彈奏家、樂隊指揮家,也是德國近代最重要的浪漫派音樂家之一。 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 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衝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 《意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1809年2月3日,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 (原名: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 )出生於德國漢堡(Hamburg, Germany.)的德國猶太人家庭,他是作曲家、鋼琴家、風琴彈奏家、樂隊指揮,也是德國近代最重要的浪漫派音樂家之一。他的祖父摩西?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sohn)是德國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被人們譽為“猶太蘇格拉底”;“猶太蘇格拉底”之子亞伯拉罕?門德爾松(Abraham Mendelssohn )繼承了父親的聰明才智,走上實業家的道路,成為一位銀行巨頭,德國屈指可數的億萬大亨,正是他,為歐洲及世界音樂史上最傑出的天才之一門德爾松創造了優裕的條件,也使其家族的榮譽登上了耀眼的頂峰!

3 歲時,門德爾松隨父母遷居到首都德國柏林,5 歲開始接受正規、系統而全面的教育,教師個個是一流的專家。在父親巨大財力的幫助下,他如魚得水,接觸各位社會名流,和他們探討各種問題,​​在非常優越和高雅的環境熏陶下,他飛快成熟。

 他興趣廣泛,才華橫溢,在音樂、文學、美術、語言學等許多方面都具備很高的天資,他生活在幸福之中。

 門德爾松9 歲開始登台表演鋼琴獨奏,10歲著手音樂創作,至11歲時已寫​​出一些好作品,12 歲時,和德國文學泰斗歌德“忘年之交”,使他獲益匪淺,他的進步堪稱日新月異。
1829年春天,年方20歲的門德爾鬆開始了他的旅行演出生活,他的足跡遍及歐洲許多文化聖地與城市。愉快的旅行,豐富的見聞,使門德爾松構思與創作了一系列優秀的音樂作品。 23歲時,一位特別溫柔、嫻靜、純樸、漂亮的法蘭克福牧師的小女兒賽西爾打動了他的心,他們結為了夫妻。美滿的婚姻使門德爾松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工作,儘管他身兼數職,社會活動繁多,可音樂創作源源不斷:歌曲、奏鳴曲、序曲、協奏曲、交響曲……
1847年,門德爾松最敬愛的姐姐芳妮在一次指導家庭音樂會的節目排練時突然全身癱瘓,幾小時後飄然而逝,噩耗使門德爾松當即暈倒;重大的打擊使得他半年之後( 1847年11月4日)追隨胞姐而去,還不到39歲。



門德爾松9歲開始登台表演鋼琴獨奏,10歲著手音樂創作,至11歲時開始嘗試創作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已寫出一些好作品,12歲時,和德國文學泰斗歌德“忘年之交”,使他獲益匪淺,他的進步堪稱日新月異。

由於他生活在一個有文化的家庭裡,經常能在家庭星期日聚會裡接觸到文化知識界的卓越代表如海涅、黑格爾、斯文德、韋伯、莫舍列斯等人,在這樣的環境熏陶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創作部成熟得很快。他寫作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時,才只有十七歲。他在少年時代致力於充實自己多方面的知識,終於成為當代最有文化修養的藝術家。



1829年春天,年方20歲的門德爾鬆開始了他的旅行演出生活,他的足跡遍及歐洲許多文化聖地與城市。愉快的旅行,豐富的見聞,使門德爾松構思與創作了一系列優秀的音樂作品。 23歲時,一位特別溫柔、嫻靜、純樸、漂亮的法蘭克福牧師的小女兒賽西爾打動了他的心,他們結為了夫妻。美滿的婚姻使門德爾松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工作,儘管他身兼數職,社會活動繁多,可音樂創作源源不斷:歌曲、奏鳴曲、序曲、協奏曲、交響曲。

1835年他在萊比錫定居後,在他的影響下,萊比錫成為德國第一個音樂中心。他的最傑出的事業是在1843年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系統積極地傳播德國古典音樂作品--除了1829年在柏林使巴赫的被埋沒一百多年的《馬太福音書耶蘇受難樂》重見天日外,還組織了按歷史次序編排演奏曲目而連續舉行的音樂會,演奏了亨德爾的神劇、海頓的交響曲和清唱劇、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樂》和《第九交響曲》等。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在1838年被舒曼"發現"後是在門德爾松指揮下在萊比錫首次演出的。



永恆的幸福是沒有的,門德爾松敬愛的姐姐芳妮在一次指導家庭音樂會的節目排練時突然全身癱瘓,幾小時後飄然而逝,噩耗使門德爾松當即暈倒;重大的打擊使得他半年之後(1847年11月4日)追隨胞姐而去,還不到39歲。

門德爾松是莫扎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古典主義的傳統與浪漫主義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賦予作品以一種詩意的典雅。他善於將美妙的旋律納入正規的古典曲式,他不僅是一位熱情歌頌自然的詩人,還是一位善於用虛無飄渺畫筆的風景畫家,他的音樂被稱為“描繪性浪漫主義”。

門德爾松作為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演奏家的才華得到了瑪利·比戈(在巴黎)、路德維希·貝格爾、莫舍萊斯等鋼琴老師和策爾特(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的鼓勵。

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的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衝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創作的《芬格爾山洞》、《第一鋼琴協奏曲》、《無詞歌》、《意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門德爾松最早“成熟”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1826)和《赫布里底群島》(1830-1832)展現出他的精湛的技巧和獨特的旋律風格,標誌著標題性或描寫性音樂會序曲創作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後來的作品中他的視野大為擴展(交響曲、協奏曲、清唱劇、合唱音樂、室內樂、鋼琴曲、管風琴奏鳴曲、歌曲),但在“技巧”或表情方面卻未見有多大的進展。他的很多音樂作品所共有的精練、美妙與和聲上的規規矩矩在《以利亞》的伯明翰首演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為維多利亞中期的音樂趣味定下了規範。但是他也大膽探索,那首被低估了的《宗教改革交響曲》(No.5,D小調)中不同尋常的結構和瓦格納風格的先兆就證明了這一點。鋼琴獨奏《無詞歌》是一些精緻的小品,柔媚之極,以致使人無法一首又一首地連續聆聽,但其中充滿令人悅意的創新。他為《馬太受難曲》所作的那次著名的演出大大推動了巴赫音樂的複興,而自從他指揮佈業大廳樂隊後,他的盛名開始蒸蒸日上,管弦樂演奏也因他的指揮而確立了新標準。



《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 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共寫過兩部音樂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歲那年所作的鋼琴四手聯彈《仲夏夜之夢》序曲,次年改編成管弦樂曲,被稱為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標題性音樂會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為《仲夏夜之夢》所寫的戲劇配樂,其中的序曲就選用了當年所作的序曲。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門德爾鬆的代表作,它曲調明快、歡樂,是作者幸福生活、開朗情緒的寫照。曲中展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情畫意。全曲充滿了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又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樂表現力,充分錶現出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及獨特才華,是門德爾松創作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在虛無縹緲的短引子之後,音樂進入小提琴頓音奏出的輕盈靈巧的第一主題,描繪了小精靈在朦朧的月光下嬉遊的舞蹈。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歡樂而愉快,由管弦樂齊奏伴隨著雄壯的號角,呈現出粗獷有力的舞蹈音樂,並立即轉入熱情激動而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樸素動人。經過多次音樂的發展變化,樂隊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題,具有幽默、諧謔的特徵。
在後來門德爾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夢》戲劇配樂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編為組曲演奏。這裡選用了其中最為著名的兩首:《夜曲(E大調)》和《婚禮進行曲》。



《乘著歌聲的翅膀》,藝術歌曲,創作於1834年。當時門德爾鬆在杜塞爾多夫擔任指揮,完成了他作品第36號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他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這首歌的歌詞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詩。全曲以清暢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構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圖景--乘著歌聲的翅膀,跟親愛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開滿紅花、玉蓮、玫瑰、紫羅蘭的寧靜月夜,聽著遠處聖河發出的潺潺濤聲,在椰林中飽享愛的歡悅、憧憬幸福的夢…… 曲中不時出現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動地渲染了這美麗動人的情景。
這裡選用的是經改編的鋼琴曲。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38-1844年間,於1845年首次上演。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中,這一首是最為著名的,與貝多芬的D大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整部作品充滿了柔美的浪漫情緒和均勻齊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處理手法精妙絕倫,旋律優美,技巧華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不僅是門德爾松最傑出的作品,也是德國浪漫樂派誕生以來,最美麗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認為這部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的"壓卷之作"。

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樂章之間不中斷地連續演奏,這在當時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圍的快速流動被切斷;而各樂章卻各自獨立,體現了門德爾松以古典派傳統為基礎,並灌入新時代氣息的典型作風。

第一樂章:熱情的甚快板,e小調,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樂章。第一主題是一個充滿幸福,又蕩漾著憂愁的優美旋律。這一樂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於一提到門德爾松,人們便會聯想到這個主題。同時, 這一樂章的華采樂段也體現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樂章,行板,D大調,6/8拍, 這是一個抒情的而且富有門德爾松韻味的極其醇美的樂章。

第三樂章,以奏鳴曲式寫成,也是世界著名的樂章。


《A大調第四交響曲"意大利"》,作於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倫敦愛樂協會首演,門德爾松親自指揮。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間創作的,其中採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間素材,所以門德爾鬆自己稱它為"意大利交響曲"。

作品包括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評論家認為開頭木管的表達就像意大利明媚的陽光,而小提琴像在召喚人們去探險。隨著樂章的展開,人們彷彿置身於意大利那片美麗的國土。這個樂章,門德爾松充滿信心,他說他自己"覺得像個青年王子"。

第二樂章,行板。這個樂章又稱"朝聖進行曲",據說是門德爾鬆在拿波里街上看到宗教行列後產生的樂思。

第三樂章,優雅的中板。這個優雅的樂章更接近於18世紀的小步舞曲。

第四樂章,薩塔列羅,急板。薩塔列羅是一種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形式,這個樂章表達的是羅馬狂歡節的喧鬧場面。樂章的結尾,尋歡作樂的人們似乎四散逝去,但眼看要遠去時卻又高潮迭起,效果非常強烈。


《a小調第三交響曲"蘇格蘭"》,作於1842年,當年在柏林首演。這部作品是門德爾松1829年訪問蘇格蘭時開始構想的,後赴意大利,開始寫作,又擱置多年終於在1842年完成。門德爾鬆自己稱它為"蘇格蘭交響曲",此曲奉獻給當時。該曲實際完成時間要比其第四和第五交響曲都晚,但編號相反。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不間斷地連續演奏:

第一樂章:行板轉不太快的快板,行板是一個冥思的引子,表現了作者的懷古之情。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靈巧而又伸展,音調具有蘇格蘭民間舞曲的風格,華麗流暢而略帶悲哀。

第二樂章:不太快的急板,諧謔曲,這個樂章的主題, 據說取自一首古老的五聲音階風笛曲,明朗輕快的蘇格蘭舞曲風格的主題,表現了高原湖泊地帶的村鎮農民們淳厚朴素的生活情趣。

第三樂章:柔板,d小調,第一主題由弦樂聲部奏出,憂鬱而優美,似乎是在遙望遠處孤寂的山村、深深的森林和荒涼的古城。第四樂章:活潑的快板,a小調,第一主題狂熱而激烈,充滿了蘇格蘭風味。


《春之歌》,選自門德爾鬆的鋼琴獨奏曲集《無詞歌集》(作品第62號),A大調,4/4拍。本曲為門德爾松創作的所有"無詞歌"中最為著名的曲子,不僅用於鋼琴獨奏,還被改編成管弦樂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樂器的獨奏曲而廣為流傳,深受世界人民喜愛。


"無詞歌"亦稱"無言歌",是門德爾松首創的一種小型器樂體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簡單的伴奏所組成。這種方法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無遺。而且,無詞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像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內,而可以稍稍寬廣一些。門德爾鬆一生總共創作了四十九首無詞歌,大約創作於1830至1845年間,分為八集出版。

這首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片段1),使聽眾沉醉於快樂的氣氛中。曲式雖單純,但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們不得不對門德爾鬆的天才發出讚歎。在伴奏與踏板的關係中,也顯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特色。

門德爾松 - 主要作品

(1)樂隊:
五部交響曲(第二為交響康塔塔《頌讚歌》,作於1840年,第三為《蘇格蘭交響曲》,作於1842年,第四為《意大利交響曲》,作於1833年,第五為《宗教改革交響曲》,作於1830年);
序曲有:《仲夏夜之夢》(1826)、《赫布里底群島》(1830-1832,又名《蘇格爾山洞》)、《平靜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8)、《美麗的梅露西娜傳奇》(1833)和《呂伊·布拉斯》(1839);

鋼琴協奏曲有:《G小調》(1831)、《D小調》(1837);雙鋼琴協奏曲有《降A大調》(1824)《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844)。
(2)合唱作品:
清唱劇有:《聖保羅》(1834-1836)、《以利亞》(1846-1847)、《耶穌基督》(未完成,1847);
交響康塔塔《頌讚歌》(1840,有人稱之為第二交響曲);九首詩篇歌;九首經文歌。

(3)戲劇音樂:
歌劇有:《卡馬秋的婚禮》(1825)、《兒子與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戲劇配樂有《安提戈涅》(1841)、《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夢》(1843)、《阿塔利亞》(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納斯》( 1845)。

(4)室內樂:
六首弦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1822-1825);兩首弦樂五重奏(1831,1845);弦樂六重奏(1824);弦樂八重奏(1825);兩首三重奏(D小調,1839;C小調,1845);小提琴奏鳴曲,兩首大提琴奏鳴曲(1838、1843)。
(5)鋼琴:《升F小調隨想曲》(1825);《E小調迴旋隨想曲》;六首前奏與賦格(1832-1837);六集《無詞歌》。
(6)管風琴:三首前奏曲與賦格(1833-1837);六首奏鳴曲(1839-1844)。
(7)歌曲與主調合唱曲:十套鋼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調合唱曲。



1、在創作上首創了無詞歌這種高雅純淨形式短小的音樂,它是一種在伴奏音型的襯托下旋律如歌的鋼琴小品,其特徵與歌曲非常接近,能像日記一樣把日常感受記錄下來;他對標題交響樂作出了重要貢獻,創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等作品,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音樂既含有古典主義的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他創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具有華麗的技巧與甜美的旋律,表現出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舉世公認的精品;

2、在音樂的啟蒙運動上,他使人們遺忘了幾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馬太受難樂》重放光芒,這是音樂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從此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巴赫;

3、在音樂教育上,他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為近代的過音樂教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響曲(以《第三(蘇格蘭)交響曲》、《第四(意大利)交響曲》最著名)、七部序曲(以《仲夏夜之夢》、《芬格爾的洞窟》最為著名)、還有《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大量的鋼琴、大撮琴等器樂作品。

他還獨創了"無言歌"這種鋼琴曲體裁。一個好的管弦爾隊的指揮,不但必須把他的樂隊訓練得能夠服從他的指導——使指揮能夠在樂隊上面“演奏”,彷彿整個樂隊就是一件樂器,每個演奏員只是其中的一個部件;並且力求賦予每個作品以作曲者的精神;而且他還必須編排他的節目,正像一個編輯為了編一本書或一個雜誌那樣。首先,他必須有多樣性,不能全部都是交響曲,或全是序曲,或全是較短的小品,而是每種都有。然後,他不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演奏同一些受人喜愛的老的古曲名曲,他必須尋找那些被人忽視的作品.將其發掘出來,或給值得推薦的新作曲家們以試聽的機會。門德爾松將巴赫沉睡了一百年的作品重新公之於眾,令後來的同行們受益非淺,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現在,所有偉大的管弦樂隊領導人中,很少有偉大的演奏家或者偉大的作曲家。但當時,門德爾松是三者兼備的。此外,當有人留下一大筆錢要建立一所音樂學校或音樂學院時,門德爾松會做得同他所做的其他事情一樣好。他在自己管弦樂隊的演奏員中找到教師,而且他自己和舒曼都教鋼琴。於是萊比錫音樂學院便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學校之一。

萊比錫崇拜他,它也始終是他最親愛的家。甚至於當國王命令他到柏林去指導皇家管弦樂隊和歌劇院時,他對他在萊比錫的工作仍然念念不忘,因為他在那裡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把握使人高興的。十九世紀的音樂家中,很少有像門德爾松這樣幸運的。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受過極其正規的音樂教育。他的一生總是那麼充滿歡樂,以致一旦憂傷來臨時,他就受到致命的打擊。首先,他的父親——正如他所說:“他不僅是我的父親,而且是我藝術上和生活上的老師”去世了,然後他溫柔的母親也死了。但是他還能得到姐姐芳妮(1805-1847)的安慰,門德爾松大概以為自己永遠會擁有她的愛和鼓勵。然而,芳妮卻在指揮自家附近的一個小教堂的合唱班的時候,忽然撲在鋼琴上死了。當噩耗傳來時,門德爾松已經被他那最偉大的作品,大概也是除了《彌賽亞》以外的所有清唱劇中最偉大的作品《以利亞》耗盡了精力。他尖叫了一聲後,倒在地板上,這下撞壞了他的頭。在1847年,即芳妮死後不到六個月,門德爾鬆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芳妮的墓邊。當他去世的時候,整個萊比錫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就像每一家都失去了鍾愛的兒子那樣。

門德爾鬆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的特點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既帶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嚴謹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格。作品風格素以精美、幽雅、華麗而著稱,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

門德爾松 - 同名鋼琴

德國門德爾松品牌鋼琴,是源於一位偉大的德國鋼琴家——費利克斯·門德爾松。

1847年,費利克斯·門德爾松病逝,以Durke為首的德國鋼琴技師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鋼琴家,耗時2年製作了第一架以“門德爾松”命名的鋼琴,這就是“門德爾松”鋼琴品牌誕生的開始。

1850年,門德爾松鋼琴由於其獨特而先進的製造工藝,所製鋼琴“高音通透明亮,中音圓潤柔美,低音渾厚有力,很富於歌唱性”,一經問世,便在德國名聲大噪,成為各種大型音樂會和重要場合的專用鋼琴。 1877年,Durke成為門德爾松鋼琴製造廠的獨資經營者和管理者。正如1880年訂單本上的記載顯示出,此時的門德爾松鋼琴已受到世界著名音樂家圈的熱烈歡迎,並得到業界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

20世紀早期,Durke與專業生產琴弦和榔頭的DAVID·M.Best公司在加拿大合資開辦了門德爾松鋼琴第一家國外工廠,工廠和展廳座落在阿得雷德西街。當時加拿大已有4家鋼琴製造商(加拿大北部Theodore公司、蒙特利爾米德兄弟公司、克雷格鋼琴公司和特利爾米鋼琴公司),總產值每年不過500台左右。門德爾松鋼琴憑藉其出色的音質、獨特而先進的製造工藝和卓越的演奏性能,在加拿大鋼琴界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加拿大名琴品牌之一。

1919年,Durke將公司轉賣給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貝爾鋼琴和管風琴有限公司,貝爾接手公司後,將門德爾松鋼琴製造廠更名為門德爾松鋼琴有限公司,這個名稱一直未再改變,沿用至今。 20世紀30年代早期,貝爾公司轉給了勒薩日公司。至此,門德爾松鋼琴品牌和及其獨特先進的製作工藝被各代管理者精心保存下來。

德國一直被業界認為是頂級鋼琴的生產基地,也是門德爾松鋼琴在全球第一大生產基地。德國門德爾松鋼琴在保持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革新和改良,如外圍使用顯微鏡觀察選擇天然可震的上等材料,並且依據木材自身的特性,構造鋼琴整體。為了保證能量從指尖到耳朵的零丟失傳遞,將所有的結構運用最先進設計:100%的純木、晶體硬度的尿素樹脂、骨、防水膠水、鋼鐵搭扣、有鑽孔的弦支點座、經過淬火的鑄鐵和琴馬釘等零部件,把各個部件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

如今,門德爾松牌鋼琴的產品已經遠銷世界各地,受到各國鋼琴界專業人士的喜愛。為了能夠將德國頂級的百年制琴工藝和製琴理念介紹到世界各地,德國門德爾松鋼琴公司將目標放到了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市場發展潛力龐大的國家。經過慎重選擇,德國門德爾松鋼琴公司決定將中國生產基地投放在全國金融中心,也是中國鋼琴的誕生地——上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