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多瑙河上的水晶遊輪



   
 有人詩意地將歲月比喻成河流,在多瑙河上飄蕩一段兒,竟似在時光的機器中穿梭,雷根斯堡的往事在兩岸優雅地上演著。
     昨天下了大半夜的雨,今天還有些多雲,溫度卻降了許多,感覺涼爽了不少。今年夏天出奇地熱,不光雷根斯堡,整個德國都這樣。不過,他們覺得熱,對於來自北京的人,那熱倒也不算熱啦。德國人感到熱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許多人家都沒有安裝空調的習慣。熱也有熱的好處,葡萄酒莊就很高興,地處歐洲偏北的德國,熱天對葡萄的生長非常有利,人們都說2013又是一個葡萄酒大年呢。
     

多瑙河上也有國際遊輪,穿過德國的古鎮,去到歐洲的其它國家。我更留戀雷根斯堡的中世紀古韻,留戀那份從容、和靜逸,所以我選擇了水晶遊輪,在多瑙河上享受一段閒情逸致,然後再返回來。

    
水晶遊輪內看上去很奢華,滿眼都是水晶。

     還有各種水晶飾品展示。

     人們更喜歡上到遊輪頂上,吹吹多瑙河上的微風。

     講解大叔的鬍子是不是很巴伐利亞?

     兩岸風光不斷,除了水晶遊輪泛起的河水聲音,整個世界彷彿靜音了一般。

     找個幽靜的地方坐下來

     水晶遊輪的盡頭是像極帕特農神廟的瓦爾哈拉神殿,這裡離雷根斯堡碼頭已經有10公里了。神殿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建造的,供奉的是那些有各個行業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德國人。

     我在享受這段美好的悠閒時光,偶爾幾聲孩童的輕盈話語送入耳邊。

     雷根斯堡的歷史要追溯到公元前了,現在城中還能發現古羅馬人留下的兵營,想想那石頭砌成的樣子已經有近兩千年了。

     古城也是德國最早的天主教教區之一。

     二戰期間,老城得以幸運地保留下來,只是城郊的飛機工廠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不過水晶之夜,猶太人會堂被焚毀,後來再沒重建,只是在遺址處由猶太人設計師按會堂的佈局建成了現在的樣子。

     在阿爾卑斯山以北,雷根斯堡老城是擁有數量最多的意大利式家族塔樓,因此也被稱為“意大利最北部的城市”。現在的塔樓院落仍有人居住,也有商舖開在其中。

     城中街道中間偏低,是用來排水的,越接近多瑙河,越是窮人居住的地方,相反地勢稍高的地方則是富人貴族們的居所,這和我們現在的情況正相反,富人住水景豪宅,窮人則離風景越來越遠。

     Thurn and Taxis Palace自然位於老城的高處,最開始是家族購買了本篤會St. Emmeram修道院的大部分,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擴建,終於形成了今天包含幾座宮殿在內的宏偉模樣。Thurn and Taxis家族最早在15世紀以皇帝的名義建立了郵政系統,並經營了350多年。現在的宮殿對外開放參觀,公主偶爾也會回來居住,並會在宮殿的屋頂上升起旗子。

     在老城中穿來穿去,迷戀那些光影與時光的交錯。

     店鋪林立,各色商品讓人目不暇接,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

     正午時分。

     牆上的畫講述著並不平靜的過往。

     二戰後,許多土耳其人來德國援建城市,完成後便再也沒有離開,偶爾也會在文化上有些激情的碰撞。這尊塑像原來並不在這個角落,而是位於市政廳廣場,因為塑像人物在十字軍東征時殺死許多土耳其人,而被抗議,政府不得已將其挪到安靜場所,不過土耳其人似乎還是不滿意。

     街頭偶爾也會現出“魔法師”。

     老市政廳門口的牆上有三根鐵筋,猜猜是做什麼用的呢?

     老師正在給學生們講解那3根鐵筋的用途。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皇帝就是在中間的這個窗口講話的。

     那個時期的雷根斯堡是自由城市,門口上方是自由之神,代表防禦與保護。

     雷根斯堡老城有1500多座歷史保護建築,老市政廳只是其中的一座。

     這里當年應該算是議會大廳吧。

     地下室則是一個刑訊室,刑具都還保留了下來,看上去有些陰森的感覺,必須有導遊的引導才可以進入。
 囚禁室。
走出來,外面一片陽光。
雷根斯堡大教堂的台階上依舊是人們曬太陽、曬心情的好地方。
     

沒有在德國長期生活過,來過幾次大多也是蜻蜓點水一般,難以體會當地人的感受,我只是覺得這實在是一個美妙的地方,每個小鎮的歷史盡可能完整地保留下來,並無明顯割裂的年代,同一座建築,這個部分是哥特式的,另一處可能便是巴洛克式。農村也在改造,幾個屯子合併成一個,拆掉原來的平房院落,代之的竟然是樓房,按此改下去,再過若干年,那些曾經的農村只能去影視劇裡尋找了。
     外面又在霾伏十面,提示的PM 2.5指數已經接近400了,我努力地想像著德國空氣的清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不直接溝通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