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誰坑了美國農民

  記者嚴言
  自去年11月起,中國開始退運包含有MIR 162轉基因成分的作物,至今已退運至少125萬噸美國玉米,為此,美國公司和農民損失近29億美元。有分析指出,如果中國持續現行的政策不變,預計2014到2015財年,美國玉米業將遭受高達34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美國農民辛苦種植的玉米,到頭來卻無法通過合法途徑完成與主要買家之間的交易,蒙受損失。那麼到底誰該為這次巨大的損失負責?
  10月1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到了一位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水晶湖市經營甜玉米種植生意的農民麥克-羅維,正是這一退運事件的親歷者。他告訴記者,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瑞士轉基因技術巨頭、跨國種子供應商先正達集團(Syngenta)。麥克-羅維說,先正達集團在了解MIR 162會對出口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仍鼓勵美國農民購買此類種子,是相當惡劣的行為,理應賠償因過早把轉基因產品推向市場而給農民造成的所有損失。
  麥克-羅維所說的先正達集團,其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目前在全球9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員工達2.8萬人。MIR 162(又稱Agrisure Viptera)是先正達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玉米,這一品種於2008年獲得美國FDA核准作為食物和飼料,2009年正式推出並進行推廣,此後在2010年獲美國農業部批准商業化種植,並相繼獲得巴西、加拿大、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批准進 ​​​​​​ 口。但截至目前,MIR 162仍未獲得中國農業部批准。
  麥克-羅維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日前美國農民已經“抱團”對瑞士轉基因技術巨頭、跨國種子供應商先正達集團(Syngenta)提出集體訴訟,要求其賠償因中國退運造成的數十億美元損失。
  種子巨頭的算盤
  先正達的錯誤在於,他們在沒有拿到出口安全批准,就開始提前2到3年佈局商業化生產。他們提前買出了種子,但收穫的玉米卻砸在了農民手里
  中國農業部此前已經批准了12種仍然在有效期的轉基因玉米,這些玉米獲準進入中國作為加工原料使用,其中有6種來自先正達公司,分別是:抗蟲玉米MIR 604、抗除草劑玉米GA 21、抗蟲耐除草劑玉米Bt 11×GA 21、抗蟲玉米Bt 11、抗蟲玉米Bt 176、品質改良玉米3272,MIR 162不在已批准的品種 之列。但因其價格低廉,自2013年起我國廣東、浙江、山東、福建等多個口岸相繼查獲多起違規進口該種轉基因玉米,一經發現則須做退運或銷毀處理。
  10月8日,先正達發言人保羅-曼哈特通過電子郵件告訴媒體,該公司曾申請在中國種植MIR 162轉基因玉米,但後來中止了相關申請,把重點放到了MIR 162轉基因玉米進口許可方面。“先正達遵照行業通行做法,起初曾在中國申請種植許可。但我們後來 ​​​​ 中止了相關努力,專注於申請進口許可”。
  這一說法與去年底,中國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的表述無原則上的出入。去年12月6日,畢美家在農業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先正達股份公司於2010年3月曾向我國提出了轉基因玉米MIR 162的材料入境申請,在中國境內開展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檢測。此後,該公司多次提交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證書申請,經我們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評審,認為該公司提供的相關材料和實驗數據不是很完整,並存在一些問題,農業部本著審慎的原則,要求其補充材料和實驗數據。”
  根據中國的規定,只有經過國家農業部安全批准的轉基因產品,在向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申請報檢並辦理相關進口手續之後,方可向中國出口。畢美家透露,去年11月,該公司又一次提交了安全證書的申請,目前有關單位正在評審過程中。
  結合雙方的說法後就不難發現,先正達2010年將MIR 162玉米提交給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審批,先正達方面預計審批流程會在28個月左右的時間結束,因此在美國大力進行商業化推廣,預計MIR 162實現量產時,中國也批准了MIR 162的進口,但是實際審批進度晚於先正達公司預期,至今未獲得通過。先正達的如意算盤並沒能最終打響。
  據報導,自2010年由出口國轉為淨進口國以來,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玉米進口國,幾乎所有的玉米進口都來自美國。而自2013年10月深圳口岸從一船進口美國玉米檢出MIR 162轉基因成分後,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在125.2萬噸進口美國玉米及其製品中檢出MIR 162轉基因成分,對這125.2萬噸進口玉米及其製品,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均依法作出了退運處理。中國持續不斷退運來自美國的玉米,禁止進口,這使中美的玉米貿易實際上陷入停滯狀態。
  美國當地時間10月6日,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表示,美國農業部正在同中國舉行談判,同步進行對這種作物的監管審查,期望以此減少審批時間。
  之前,美國農業部部長辦公室生物科技協調員邁克爾-沙克曼在華盛頓會見中國記者時也曾表示,“美國農業部將轉基因MIR 162入華事務視為重中之重。據我們了解,目前產品(指轉基因玉米MIR 162)仍在審批程序之中。雖然已經完成了安全評價,說明沒有安全問題,但行政許可遲遲未放。我們在積極配合中方,也希望了解不發放許可緣由。”
  中美轉基因“變臉”
  中美對轉基因政策過去不同,美國寬鬆,中國嚴格。但現在情況有了一些變化,中國更加嚴格,而美國也在趨於嚴格,審核從6個月延長至2到5年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最發達的國家,是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大生產國,也是第一大消費國。這得益於美國寬鬆的轉基因食品政策。FDA甚至不強制要求審批轉基因作物食品,實行的是“自願諮詢”制度,建議轉基因食品研發者自願把材料送交FDA諮詢。相反,中國轉基因作物的審批則繁瑣而嚴格。
  美國農業部長辦公室生物科技協調員邁克爾-沙克曼稱,在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監管有三個部門:美國農業部(US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環保局或環保署(EPA)。這三個部門都獨立運行,但機構間協調密切,通力協作。
  農業部根據公司或相關機構上交的轉基因作物產品數據來決定是否批准田間試驗,試驗完成後發放規模種植許可。農業部對於監管通過的用詞是“deregulation”,就是解除監管的意思,在新的轉基因性狀審批材料由公司或其他機構上報材料之後,農業部會發布解除監管的消息,聲稱,“FDA沒有進一步的問題了”。按照美國相關法律規律,USDA跟EPA的監管屬於強制執行,但是FDA的機制為自願諮詢。而這種所謂的自願諮詢事實上也是強制的,因為沒有FDA的認證,農民或者採購者也不敢、不願意採購這些種子。一旦轉基因食品通過相關要求,之後的一切相關管理跟非轉基因的保持一致。
  而在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由農業部負責,但沒有專門的立法,多是以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的形式進行規定。這些法規、規章往往具有臨時性和應急性,難以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定。
  中國的轉基因審批流程崎嶇坎坷,美國的情況也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根據生物技術工業組織(BIO)執行副總裁凱斯林-恩萊特的介紹,1996年的時候,每個項目的審批時間只需要6個月,而十年以後的2006年,時間就延長到了2- 5年。不過,按照美國農業部部長辦公室生物科技協調員沙克曼的說法,他們並未增加任何審批環節,這裡面增加的時間,很大一部分來自訴訟環節。反對者不斷地通過訴訟的形式,要求申請者進行應答說明。這極大地提高了轉基因產品的審核成本。凱斯林說,在美國,一個轉基因作物從進入試驗田到最終把種子賣到農民手裡,平均下來需要13年的審核時間,總共花費1.36億美元。
  目前,美國市場上70%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但還沒有出現標識的事例。美國反對對轉基因食品做強制性標識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如果要求標識的話,那麼在生產、運輸、儲存、加工等各個環節都要區分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品種,因此增加了成本,而這個成本,最終要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既然FDA認定轉基因食品與同類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同樣安全,那麼就沒有必要增加成本將二者區分開來。
  與此不同的是,中國還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所謂“零容忍”制度。例如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食用油,由於是深度加工產品,其他實行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的國家都不要求做標識,中國卻要求。幸而中國市場上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品種和數量都很少,基本上就是大豆油,而且都是靠從國外進口原料生產的,管理相對簡單。如果像美國那樣,自己大量地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佔據了市場,零容忍的標識制度勢必難以真正實施,實施的話也會成本高昂。
  農戶抱團維權
  MIR 162玉米市場佔有率不高,但整個玉米供應鏈都可能發現該轉基因性狀,因為在種植與加工中,將一個品種同另一個品種隔離開是很難的。因此,整個行業都會受到影響
  10月3日,美國農民先後在玉米種植大州——艾奧瓦州、伊利諾伊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密蘇裡州的聯邦地區法院提出集體訴訟,指控先正達公司2011年貿然向美國市場銷售名為“MIR 162”的轉基因玉米種子,沒有考慮到這種玉米未獲主要買家——中國的進口許可,致使農民蒙受損失。
  農民們稱,他們受到中國會批准進 ​​​​ 口先正達轉基因玉米預期的“誤導”,因為先正達首席執行官邁克爾-馬克2012年4月曾在一次電話會議上稱,他預計北京方面“會在幾天內”為這些玉米掃清障礙。但直到現在,中國仍然沒有批准進 ​​​​ 口這種轉基因玉米。而在轉基因玉米遭拒事件發生前,中國是美國玉米的第三大出口大國。
  隨後,瑞士先正達公司發表了一份聲明,稱“指控沒有依據,也剝奪了種植者的選擇權,他們有權獲得更加高產更有利潤的新技術產品”,作為對農民們所提訴訟的回應。MIR 162玉米2010年獲准在美國種植,先正達公司稱,這一品種完全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也獲得了大多數玉米主要進口國的批准進 ​​​​ 入這些市場。過去四年裡,MIR 162玉米的商業化推廣做到了完全透明。而通過殺滅鱗翅類害蟲,先正達的MIR162技術幫助種植者減少了產量的損失,保證了穀物的質量。儘管直接影響了中國進口美國玉米停滯,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跌,但先正達決定繼續在美國銷售MIR 162玉米種子。
  有媒體稱,MIR 162玉米種子被種植在大約3%的美國玉米種植區,但美國農民的起訴書認為,儘管這一比例並不大,但無法確定“哪一批運往中國的美國玉米不被污染而遭退運”。
  麥克-羅維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他認為先正達在了解MIR 162會對出口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仍鼓勵美國農民購買此類種子,是相當惡劣的行為,理應賠償因過早把轉基因產品推向市場而給農民造成的所有損失。“當地的玉米種植農戶組織找到了我,對我說我們(所有玉米種植農戶)應當團結起來,因為這不僅僅關係到我們的生計,同時也是關係到美國經濟的大問題。”然而,麥克-羅維坦言 ​​​​,由於起訴已經被受理,自己不方便談論更多細節,只是表示“對美國的司法保有足夠的信心,相信此次能夠獲得想要的結果”。
  除了 ​​​​ 因種植轉基因玉米受到損失的農戶,一些普通玉米種植戶也加入到聲討先正達的隊伍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州亨德森維爾市的農民奧利維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強調,即使是種植其他品種玉米的農戶,無疑也將受此影響。“整個行業都會受到影響,這幾乎是必然的。儘管MIR 162的市場佔有率不高,但整個玉米供應鏈都可能發現該轉基因性狀,因為在種植與加工中,將一個品種同另一個品種隔離開是很難的。”
  協調農民集體訴訟的豪斯菲爾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詹姆斯-匹茨里索說:“先正達必須為受其公然虛假陳述影響的美國玉米農民負責,在仍未獲得中國進口許可的前提下,通過推廣和銷售轉基因玉米種子賺錢,這是無視農民生計的黑心收益。先正達的所作所為令美國種玉米的農民蒙受經濟損失,所造成的損失超過十億美元。 ”
  “罪魁禍首”態度強硬
  先正達公司過早在市場推出MIR 162的動機就是兩個字——貪婪。如果不加以製止,先正達將繼續重創美國對中國的玉米以及酒糟粕出口
  轉基因玉米出口中國遭拒事件以來,先正達官非不斷。跨國農產品供應商嘉吉公司日前宣布起訴種子巨頭先正達公司,指控先正達公司在沒有獲得中國政府審批前,貿然在美國大範圍推廣種植含有“MIR 162”成分的轉基因玉米,讓嘉吉和美國農業損失慘重。
  國際糧商巨頭嘉吉公司在美國一家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稱先正達出售未 ​​​​ 獲中國批准進 ​​​​ 口的轉基因玉米種子,導致該公司虧損9000萬美元以上。嘉吉旗下美國農業地平線公司(Ag Horizons US。)總裁戴夫-保德勒說:“農業方面的創新,從技術研發到營銷推廣,有廣泛的責任需要承擔,要求每一個相關方都要相互合作並讓各方獲益。嘉吉支持技術創新,也是發展新型轉基因技術的支持者,但是在先正達MIR 162玉米的問題上,嘉吉持保留意見,因為先正達在銷售MIR 162玉米種子之前,並沒有獲得美國穀物出口主要市場的批准,先正達的行為與行業標準和其他轉基因種子公司的規則也不相符合。”
  繼嘉吉公司就轉基因玉米遭中國退運起訴先正達之後,不久又有第二家美國公司向法院起訴先正達。
  跨海岸供應公司(Trans Coastal Supply Co。)是美國一家大型的牲畜飼料製品出口商。該公司在提交法院的文件中表示,由於先正達向美國農戶銷售未獲中國批准的轉基因玉米種子MIR 162,該公司預期將蒙受4100萬美元以上的損失。
  自去年11月份以來,中國已經退運了上百萬噸查出含有MIR 162轉基因成分的美國玉米以及產品船貨。跨海岸供應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該公司近日遞交給伊利諾伊州Urbana法院的文件稱,公司經濟受損主要跟出口玉米酒糟粕(DDGs)有關。DDG是用玉米生產乙醇的副產品,可以用作牲畜飼料。
  跨海岸供應公司提交法院的文件指出,美國整個玉米供應鏈都被MIR 162玉米污染,從美國農田播種的玉米種子,到乙醇生產線的原料,都能找到MIR 162轉基因玉米。
  跨海岸供應公司的訴狀指出,先正達公司過早在市場推出MIR 162的動機就是兩個字——貪婪。如果不加以製止,先正達將繼續重創美國對中國的玉米以及酒糟粕出口。
  對此,先正達卻早早出面表示,出口商的起訴沒有價值。美國當地媒體10月6日稱,該公司的主頁介紹中淡化了美國玉米出口中國的重要性,並稱MIR 162轉基因玉米“在美國被大量種植和消費”,美國玉米只有13%被出口海外,但美國農業部稱該比例為20%。先正達始終不肯低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