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統計稱10%富人擁全國1/3房產


新浪財經訊第五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暨2014年中 ​​​​ 國經濟發展論壇將於10月25—26日在武漢舉行,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 ​​​​ 經濟室主任許建康出席了會議。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許建康:謝謝大家!謝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能夠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我們雜誌社領導一直講要開門辦刊,時間抽不出來,像今天大會的好多發言對我都有啟發,很多觀點我不見得同意,但逼著我去想如果他的觀點有觀點,他錯在哪裡。我很贊同王誠的學術態度,一些觀點性的問題,作為學術問題都可以放開來研究。過去一些經濟類的雜誌發的實證性文章非常多,包括大量的數據模型,像基本理論的問題沒有得到重視。我有個希望,今天來的還有像《經濟縱橫》等經濟雜誌,能不能將來互相協作,就這樣一些基本問題能夠鼓勵作者來寫這樣的文章,同時也給他們一定的空間發表這樣的文章。
  我今天談的是產能過剩問題。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談了好幾次,從我們雜誌來講也想看到比較好的分析這樣問題的文章,今年年初首都經濟學家的會議,北大經濟學家王志偉有一個發言很好,我下面找他,我說能不能就這個問題寫一篇文章,過了一兩個月,他把文章給我了,裡面有一個梳理,歷來各位經濟學家對產能過剩是怎麼說的,一直到凱恩斯主義,一直到新古典的宏觀經濟學,最後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本質上還是產能過剩問題,但它的文章裡頭,就是比較簡單的梳理,實際的問題(中國的情況)沒有談到,後來我給他補寫了六七千字的文字,作者也同意了,我只是擺了一下中國幾個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這是到6月份的數據,這次開會我又補充了一下,說到了9月份的情況。
  我們經常在談新常態,新常態是什麼含義?只要通貨膨脹不超過3.5(這是上限),失業率不超過4%,GDP一開始說是7.5,現在說7.5上下或者7上下,這個情況就是在經濟合理區域裡。認為這樣一個合理區,作為新常態它是一個穩定的、長期的狀態,這個狀態能夠維持相當的時間,主要支持的觀點就是城鎮化,因為中國城鎮化率,按常住人口算或者按實際人口算,相對來講百分之三十五,離60%、70%現代化有很大距離,城鎮化能帶動整個供給和需求。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理論。
  今天上午方老師的發言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過去兩位數的GDP增速會跌下來,原因是什麼?我覺得要分析,不能說現在的新常態就是常態了,不過從2012年第二季度以後開始往下下降,今年一季度是7.4%,二季度是7.5%,三季度是7.3%,就認為今後就是這樣的趨勢,理論根據到底是什麼。我不認為中國經濟會崩潰,但我對中國經濟看法比較悲觀,我今天要發現就是想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擺出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情況,包括實際和理論上的依據求教大家,也希望有興趣的學者、同學們可以寫一些文章,文章可以寄給我們,看看這個問題到底是怎麼去進行探討。
  現在基本上是兩種估計,一種估計,從產業過剩來講,像行會的一些研究提出來,產能過剩將成為中國現階段的基本特徵,這個估計就和新常態的估計是一個悖論,完全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新常態的話,裡面有一個基本假設,它的供給和需求在結構上是基本平衡的,這種供求不一致只是在遍及範圍內進行波動,你得論證結構上的一致性,而且結構的一致性,不光是總供給和總需求,而且在一些關鍵部門,這些部門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也是基本上均衡的,只是發生在遍及範圍內(這個多了、那個多了)有波動。像這樣的分析至少我沒有看到。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這一段一直處在工業化過程中,中國的工業化一直是以重化工業為主要鏈條在進行,東部是工業化的後期,中西部還在工業化中期階段,整個產能過剩的問題,我覺得首先是以產業鍊為基本線索來進行分析,過去研究的某一個部門(紡織業、家電業)供求之間到底平衡還是不平衡,這是基礎,還需要綜合。我下面想談的就是重化工業主要產業鏈的情況。
  實際上中國經濟發展跨部門也好、跨地區也好,核心東西是產業鏈條,這個產業鏈條有很多,這裡面有一些產業鍊和其他產業鏈所處位置不一樣,有的甚至處於樞紐的地位。它可能是局部的,但不同的產業鏈對全局的影響應該是不同的,這都需要在量化上做出估計。2013年國務院發了41號文件,專門談產能過剩問題,裡面提到五個產業部門(鋼鐵、水泥、鋁合金、平板玻璃、造船),提到這五個部門產能利用率都在75%之下,產能利用率界定為75%以下就是一種相當嚴重的過剩,這個文件對每個部門都提出了指令性的指標,比如鋼材要砍多少,而且砍的指標都分到各個地區,必須要執行,具體煉鋼使用什麼樣的設備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但這個文件把煤炭工業排除了,其實煤炭工業比剛才談的這幾個部門還要厲害。我先講一下煤炭,再講一下鋼鐵,因為這個產業鏈的下游就是房地產,你看水泥、鋁合金、玻璃可以算一些,然後是鋼鐵,它的上面是煤炭,上面的總消費量70%都是在重化工業剛才講的這幾個產業中。
  我先講一下煤炭工業的情況,再講一下鋼鐵工業以及房地產的情況。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如果放長一點時間看,十年二十年都經歷了巨大的波動,有一段時間全國煤炭緊缺,煤炭經歷了黃金的十年,這個十年到2012年或者到2013年就終止了,在這一段時間裡,因為煤炭價格很高,有大量的投資,這些投資及大量的基建項目在出現煤炭斷崖式的價格下跌過程中,才逐漸建成投產。煤炭總需求量35.95億噸,這是2012年的數據,我國的產量是34.5億噸,在這期間,2012年進口了2.9億噸的煤炭,2013年進口3.27億噸煤炭,國際煤炭價格一直比國內煤炭價格要低,而且運輸比較便利,國內物流成本比較高,而來自於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煤炭質量也比較好,儘管國內產能過剩,但東北地區大部分不使用國內煤炭。
  煤炭作為是否產能過剩主要指標是庫存。整個行業認為如果庫存超過三億噸,它的產能就是過剩的。這個指標是在2012年庫存就達到了3億噸,從那以後一直到現在,大概是34個月,庫存都在3億噸以上。比如2013年煤炭增加了2億噸,一方面是過剩、價格下跌,一方面是過去投資的基建沒開始投產。從2006年到2012年,基建投資2.27萬億,新增產能是21億噸,現在的情況是8個省區煤炭全行業虧損,全國煤炭虧損率是在70%以上,今年二季度有報導稱,除了神華集團,一噸煤能賺15塊錢以外,其他煤炭企業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山西是產煤大省,晉煤也是大型國有企業,前一段兼備了小的非法開采的小煤礦,但國有大的煤炭集團整個盈利狀況都處在虧損的邊緣。
  水泥2011年到2012年這兩年的產量相當於美國20世紀總的產量。在2007年之前,大量的投資實際上面向的都是世界市場,產能建設都是作為世界工廠來建設的,2007年以後開始發生危機,這個危機是戰後發生的最嚴重一次簫條,按美國經濟統計局的統計,危機持續了18個月,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五年過去了,經濟復甦還是看不到前景。最近歐盟情況也不好,包括德國、歐元區都出現了負增長。整個大背景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說一下鋼鐵,鋼鐵跟煤炭情況相類似,在2001年到2006年經歷了7年的繁榮時期,每年鋼產量增長量是15%,從2007年一直到現在,整個產能過剩,鋼價不斷下跌,到今年8月份跌到2003年以來最低價格。鋼產量,它的產能是10.4億噸,產能利用率大概只有74%左右。鋼的產量,2013年是7.84億噸,這個鋼產量超過全球鋼產量50%,今年上半年相當於是全球產量的51%,鋼鐵的產量為什麼增長這麼快,2001年到2006年這一段繁榮時期,曾經以60%的速度出口鋼材,2007年以後整個世界經濟不驚奇,促使了產能過剩問題變得非常突出。去年(2013年)大中型鋼鐵集團虧損是31.69億元,今年(2014年)1到2月虧損是28億元(情況稍微有好轉),今年1月到7月現在有盈利,盈利是19.29億元,之所以能盈利跟1到7月份出口鋼材快速增長相關,出口了4907萬噸鋼材。一噸鋼的利潤率在20年前可以賺兩千塊以上,十年前是一千多塊錢,2013年上半年是4毛3分錢,今年上半年鋼材的價格是一斤1塊6毛。
  說一下房地產的情況,我國居民自有房率是80%到90%,發達國家是60%(這是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城市居民有20%已經擁有多套住房,房價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往上漲,因為買了多套房子,大量是投機性買房,買房子是為了將來能夠增值,增值獲取的利潤率要比銀行里高得多,是帶著這樣的預期來買房。有統計說,中國最富有的10%人口擁有三分之一的房產。房地產業佔GDP的比重,如果包含了建築銷售、裝飾,2013年是23%,這個比重比美國等國家房地產在巔峰時期都要高。今年前9個月,光房地產佔GDP的比重是16.4%,他影響了將近40個行業,包括家電、家具等整個跟它相關的前後產業。
  怎麼衡量房地產過剩?空置率,空置率10%之內是合理期間,10%到20%是危險期間,如果是高於20%是嚴重積壓。2013年城鎮自有住房空置率是22.4%,22.4%已經超過了嚴重積壓20%的區間。空置住房的面積一直在上升,2014年9月底,5.7億平方米,而且大概還有將近46億平方米在建。鋼鐵產業負債率是70%,房地產現在90%以上的開發商負債率已經達到了150%—200%。
  以上是一些基本情況,由於時間有限,要分析解決問題。一個問題就是主流經濟學本身認為價格的波動會引起資本的自由流動,然後它追求利潤最大化,實際上所有的固定資本只要你變成專用設備以後都是不可流動的,真正調整是通過固定資本積壓過剩以後,經過週期性的危機,把這些清場。這是西方主流經濟學裡,整個市場理論的一個關鍵問題。除非是它賣了,賣了以後變成貨幣可以流動,但你賣的時候,還得有人買它,這個固定資本還是沉默成本,還沉默在這個行業裡。如果要以市場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決定作用,它會伴隨著周期性經濟振盪,通過週期性經濟振盪達到總需求和總供給。而且下面還要加一句話,全國人民包括整個中央領導是不是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能夠承認這樣的震盪。這裡面地方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不是第三者的政府,變成了市場經營主體,而且經營主體有特權,把權和錢結合在一起,做的一些東西。
  危機調整很大手段就是限產,限制產量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求市場集中度。鋼鐵產能過剩是2億噸,相當於美國和日本現在的總規模,涉及資金七千億元,員工40萬人,如果要把這些過剩產能砍掉,要解決這一切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國際的比較,鋼鐵市場的集中度是不斷下降的,2011年48.6%,2012年是45.9%,2013年底32.4%,這是指鋼鐵行業裡前四家的市場佔有份額,前四家佔油市場率是21%,美國前四家佔有76.1%,其實限制產量國務院不知道發了多少文件,國企可能還聽一點,但大量的民營實際上還是進來了,煤炭都有一定的規模經濟,即便限產,為了不虧損還在不斷地擴大產量。
  大概情況就是這樣的,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