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Jacqueline du Pre - Silent Woods (Dvorak)


Jacqueline du Pré杰奎琳·杜普蕾(1945—1987)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於一九四五年出生在英國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當她四歲時,聽到收音機里大提琴的聲音,就要求要那樣的樂器,從此展開了杜普蕾與大提琴之間的不解之緣。五歲時,她開始在Herbert Walenn's倫敦學校學琴。一九五六年,十一歲時,嬴得the Suggia Award,成為全英國最受矚目的演奏家,當年的評審還包括了巴比羅裡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一九六五年,由杜普蕾擔任大提琴,巴畢羅裡(Sir John Barbirolli)指揮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演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 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這張錄音對杜普蕾非常重要,因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鋼琴家顧爾德曾經說過,杜普蕾的艾爾加協奏曲,呈現了無限的悸動與熱情。後來她第一次聽到那張與巴畢羅里合作的錄音時,曾令人吃驚的說道:「這並不是我想表達的!」只可惜,她無法再錄下更好的Elgar,到底她想表達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得知。
杜普蕾演奏的Elgar沒有人會錯過,很多人都喜歡聽她的協奏曲錄音,在管弦樂襯托下,她全身投入,充滿朝氣,又不失女性的細膩,也不是完全沒有節制的放縱自己的情感演出,從她手指尖的傳遞出來的琴音,讓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熱情與音樂詮釋所感染。杜普蕾詮釋艾爾加的E小調協奏曲無人能出其右,直到現在,據說只有馬友友的演出稍許企及她的境界,但仍然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據說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車,聽見廣播裡正播放大提琴曲,便問旁人是誰演奏的。旁人說是杜普蕾。史塔克說:“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久。”好厲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語成讖啊!也許只有頂尖的藝術家才能理解自己頂尖同行的水準,史塔克聽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為了琴藝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杜.普蕾一直是許多古典音樂樂迷心中的一個嘆息。
一九六七年,她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籍鋼琴家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結婚(巴倫博伊姆在一九七五年時,擔任Orchestre of Paris的指揮)。杜普蕾和巴倫博伊姆共譜戀曲,為古典樂壇留下佳話。他們不論在生活或是音樂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侶。
他們合作演出,很多樂評人說是奇妙的一對。杜普蕾和她的先生巴倫博伊姆也多次合作過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他們合作過的版本,是一九七0年,由巴倫波因指揮費城交響樂團演出的錄音。這份她與夫婿巴倫博伊姆在一九六七年合作的錄音是兩人合作灌錄的許多唱片中最常被人聆聽與談論的。主要原因是兩人在浪漫派音樂上所採取的風格和手法,與布拉姆斯的嚴謹有很大的差別,杜普蕾在音樂中發揮了她自由的本性,完全掙脫出勃拉姆斯音樂裡給予大提琴角色的限制(樂曲中鋼琴的地位較高),她捉住所有的機會展現她的魅力,而巴倫波因則體貼而充滿愛意地予以扶襯。
可惜到了一九七0年她的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斷演出活動,一九七一年她正式停止演出,並完成她最後的錄音作品:蕭邦與法朗克大提琴奏鳴曲。一九七三年,廿八歲時,在倫敦最後一次公開登台,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演奏的曲目就是與她淵緣最深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從此因病告別音樂舞台。杜普蕾一生中擁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現代製作師的作品,兩把則是史特拉第瓦里古琴,其中大衛朵夫如今則為馬友友所有。馬友友曾經說過: 「這把戴維朵夫(1712 Davidoff Stradivari )對我而言,他是我演奏過最好的樂器,我真的相信這把琴是有靈魂​​的,而且也具有想像力。」
在電影「Jackie and Hilary」(無情荒地有情天)中,杜普蕾和巴倫博伊姆有一段對話。
「如果我從此不會拉琴,你還會愛我嗎?」
「不會拉琴,那就不會是你了。」她老公說。
杜普蕾的生活中,最後就只剩下醫師、護士和幾個老朋友...巴倫博伊姆先是每隔一段時間來探望她,一直持續到巴倫博伊姆在巴黎另組一個家庭之後,有了新家,回來的機會就更少了...只留下她一個人慢慢孤獨的死去。
有文章說,巴倫博伊姆背叛了杜普蕾,至今英國人也沒有原諒他。如果巴倫博伊姆不是一個天才,沒有理想和抱負,也許他就能專心地守在生病的妻子旁邊,一直到妻子離開人世為止吧!
世事總是不盡如人意,上天給予杜普蕾最完美的音樂天賦,又只給她在舞台上十年的風光歲月,如彗星般的短暫。幸好她成熟得快,這十年間她所留下的音樂記錄,所達成的音樂成就,已經足夠令她不朽,所有跟他合作過的音樂大師都對她讚譽有加。杜普蕾的音樂有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充滿內涵,而且還會激發出同台演出者的潛力。Stephen Kovacevich甚至表示,自從杜普蕾退出舞台後,他再也沒有與任何一位大提琴家合作過,因為「再也無法感受到那種超乎尋常的舞台魔力,自己也無法奏出與當時一樣充滿活力的音樂。」

建議喜愛杜普蕾的朋友看看她姐姐和弟弟寫的書和根據此書拍的電影<狂戀大提琴>.一位被音樂扭曲了生活的天才,一位離不開音樂的天才。儘管書與電影頗遭非議,一些音樂家紛紛駁斥,杜普蕾的生前好友羅斯特羅波維奇、梅紐因、帕爾曼、祖克曼等音樂界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間公開在英國《泰梧士報》發表聲明指出:“影片中的傑基(杜普蕾的暱稱)決不是我們所了解的那個杜普蕾”。後導演努培(Christopher Nupen)製作了紀錄片《Who Was Jacquline du Pre?》,再次描繪了她的一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不直接溝通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