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賈平凹說起家鄉,總是兩眼放光,欲哭無淚。他曾一再呼籲保護古村古鎮和鄉村的自然風貌,在全國政協會議上他多次提案,希望在城鎮化進程中兼顧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面對英倫美麗如畫的鄉村,難道中國準備在城市化進程中埋葬更多鄉村美景嗎?
英國作家傑里米·帕克斯曼認為,“在英國人的腦海裡,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這位作者寫過一本書,叫《英國人》,在對自己的國家有過深刻認識之後,他有資格這樣說。帕克斯曼說:英國人堅持認為他們不屬於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屬於相對遠離自己的鄉村,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英國的貴族對於鄉村生活的熱愛,對整個民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一定是熱愛鄉村野趣的。如果說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那麼,中國的靈魂在哪裡呢?
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日不落”時代,它就是工業化與現代化的代名詞。這樣的認識定位,顯然忽視了英國的一個根本屬性,其實它更是一個有著古老農業傳統的國家。有著五千年曆史的中國,也一直說自己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家,在三十年的經濟進步之後,廣大的農村地區卻迎來了一場城鎮化與城市化的改造,這是一種遠見,還是一種短視呢?不妨看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表現吧!
在很多國家,城市往往意味著更高級的文明、更優雅的行為和更舒適的生活,是社會名流和各界精英的聚集地;而在鄉村居住的多是生活比較艱苦的農民,他們文化程度比較低下,舉止行為比較粗俗。在中國,農村常常與貧窮落後,與愚昧低俗劃等號。可是在英國,情況卻是相反。城市在英國人心目中僅僅是一個聚會的場所,大部分生活優渥的家庭都只在城裡度過忙碌的工作時光,在喧囂之後,又一如既往地返歸鄉村生活。
英國人對於鄉村生活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英國鄉村不但生活舒適,就連天氣和教育環境都比城裡更好。最讓城里人想像不到的,是鄉下人的收入都比城里人高。在鄉下,他們可以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耕作土地、裝飾自家的莊園、庭院,迷人的鄉村景色遍布周圍。許多的社會的精英從鄉村里走出來,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發達之後首先想到要把鄉村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為了一張“城市戶口”而背井離鄉,從此不歸。
徐志摩最著名的詩作《再別康橋》(現通譯為劍橋),作於1928年的,如今詩人已逝,而康橋邊金柳與橋下的碧波,卻一樣能激發遊客的興致。每年,都有不少中國遊客手捧這首詩遊覽康橋,面對著一片英國典型的鄉村景緻,性質勃勃地猜測,那些典雅而富古香的小橋流水,究竟那一塊,才是引得徐志摩詩興大發時所面對的景色。康橋距離倫敦不遠,而那裡的風景,已與那座英國都市全然不同。能追溯到十五世紀的建築隱匿於鬱鬱蔥蔥的樹木中,而這些風景,與八十年前的詩人所見,並無太大不同。
英國的許多大學就建設在鄉村,他們沒有把鄉村土地上的一切先夷為平地,然後用水泥森林代替原先的植物森林。中國各地興起的大學城,在三十年前,這片土地上也是田原風光,一派自然生態的生活氣息,如今已與都市別無二致。英國的大學是鑲嵌在鄉村里的風光,這里首先是鄉村,是森林;其次才是建築,才是師生,劍橋大學如此,牛津大學也是如此。一所大學,就是一個鄉鎮,讓自然的幽靜,化為思想的幽遠。
如果在英國的鄉間遊歷,便會發現許多像康橋這樣,保持著淳樸鄉村景色的小鎮,整個英國還保持著一派田園風光,一如百年前眾多畫家詩人所吟詠描畫的模樣。作為最先發生工業革命,曾經深受環境污染之害的國度,這些鄉村風景,在不斷擴張膨脹蠶食周邊環境的都市衝擊下,仍能保存得這樣完整,這份功勞,至少大部分可以歸於英國的鄉村保護協會。中國的鄉村保護協會在哪裡?
1926年,英國城鎮規劃委員會主席帕特里克·艾伯克隆比爵士發表了《英國的鄉村保護》一書。在這部宣言一樣的書中,艾伯克隆比對城市到郊區街道兩側帶狀發展而出現大量建築群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種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城市擴張,缺乏統一的管理規劃,使城鎮和鄉村之間如同連續的消費品傳送帶,而沒有明顯分界線;此外,大量輕工業工廠、郊區住宅、廣告牌等也擴張到了鄉間,最終,城市的發展將會侵吞整個鄉村的自然與傳統人文景觀。
在這部書中,艾伯克隆比更呼籲成立一個相關的委員會,作為與城市無限制擴張抗爭的手段與組織,這一提議受到了當時不少人的支持和肯定。於是在當年10月7日,英國鄉村保護協會宣告成立,艾伯克隆比爵士也順理成章成為這一組織的榮譽秘書長。中國作家賈平凹說起家鄉,總是兩眼放光,還是眼圈紅紅欲哭無淚?他曾一再呼籲保護古村古鎮和鄉村的自然風貌。為此,賈平凹曾經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多次提案,希望在城鎮化進程中兼顧保護傳統村落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很多地方的歷史風貌慘遭破壞,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的建築和設施,但大同小異的城鎮、村莊風貌,失去了各自獨有的地方特色。如今,不僅僅是賈平凹欲哭無淚,有多少中國人永遠失去了家鄉而欲哭無淚。面對英倫美麗如畫的鄉村,難道中國準備在城市化進程中埋葬更多嗎?
人口的不斷增長使城市變得擁擠,為此英國建築師雷蒙德·昂溫也提出了他影響廣泛的主張:“擁擠的生活一文不值”。也正是在逐漸失去之時,人們開始思考英國鄉村的存在意義。當時的首相斯坦利·鮑德溫爵士也曾說過:“對我來說,英格蘭就是鄉村,鄉村才是英格蘭。”而自行車旅行、鄉村漫遊、甚至民間文化,更是在廣大的中產階級中前所未有的盛行。建築師雷蒙德·昂溫最受好評的經典花園式建築代表作,就是隱藏在青翠的花園和樹木之間、類似舊式英國農舍的設計
英國鄉村有很多豪華又樸素的府邸。典型的村莊是建在古老的教堂以及舒適的小酒館周圍的,在這裡,生活節奏變得緩慢。在舒適的鄉間酒館裡邊烤火邊喝麥芽酒、品嚐蘋果派,是英國人長期以來的習俗。英國的鄉村,有教堂、鄉村旅店、還有許多餐廳、茶室和商店,房屋大多數都是石頭建築。如果只是匆匆一覽而過,是無法真正欣賞到這裡的美麗情調的。
在英國的鄉村,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找到掛著“B&B”招牌的小旅舍,尤其是在鄉村的路上,這樣由當地人自己經營的“農家客棧”隨處可見,成為英國的一大特色。B&B,其實是Bed and breakfast的縮寫,意思是“提供床鋪和早餐的家庭旅社”。這樣的家庭旅社很容易找到,尤其是在收穫的季節,小屋外面醉人的蘋果香和熟透了的蘋果落到地上發出的劈啪聲就可以帶著你找到一個溫馨的家庭旅社了。
英式鄉村莊園酒店絕對是英國貴族的心頭愛。有人說,只有入住一次莊園酒店才是真的體驗過英式鄉村生活;也只有在鄉村,才能更加徹底地體驗到莊園酒店的魅力。天剛濛濛亮的時候,月亮如同一筆清淡的水墨掛在莊園教堂尖尖的塔頂,略顯清冷;漸漸地,淡淡的太陽光線穿過低低的雲層射過來,歷經百年的酒店大堂在晨光之中莊嚴而又古樸,掛著露珠的紅色藤蔓爬滿了牆壁,編織著莊園悠遠的歷史;大堂門口的一片空地上,黃白相間的牛兒正悠閒地吃草,突然間,太陽完全升起來了,整個莊園酒店也變得金燦燦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打在房間的四柱床上,一切看起來都是蜜色的。
假日的早晨,田野一片靜謐,教堂響起莊嚴的鐘聲,優美的小河穿過宅邸前鮮綠的“地毯”,在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下擴展成一片明淨的湖水,農夫們裝扮一新,面容紅潤,心懷喜悅,平靜地穿過青蔥小路擁向教堂,英國鄉村的美景不只是單純的美麗和靜宜,歷史積澱出鄉村之美的淡雅和從容,而時間則將這種美煉就得愈漸醇香,愈漸真實。
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東道主把貴賓安排在英國官方鄉間別墅契克斯下榻,這是一個最高的禮遇。位於英國白金漢郡艾爾斯伯里鎮東南方的奇爾頓山腳下的契克斯,建成於16世紀,是一幢具有都鐸風格的莊園宅第,這裡曾經接待過美國總統裡根和布什、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一批足以影響世界的大人物。這次,中國領導人將帶去來自東方的習習和風。想一想,在中國的鄉村,能夠找到一處建於16世紀的中式建築,隆重接待一位遠道而來的國家元首嗎?中國的靈魂在哪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