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1949年,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當時明明有3個地方可以選


在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的有生力量基本上被消滅殆盡,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帶著大量財富和忠誠的部下敗退台灣,其實在蔣介石逃往台灣之前,他有三個地方可以供自己選擇的,但他為何偏偏要逃往台灣呢?


要知道當時西康還擁有著45萬國民黨殘眾,而且西康的地勢非常險要,一旦國在蔣介石召集部下商議敗退之時,當時胡宗南曾率先向他提出了第一個地點,那便是西康省。軍在極力盤踞抵抗的話,那麼解放軍將很難突破國軍防線。而在聽過了胡宗南的建議後,蔣介石立即就否決了這個可能性,因為在他看來,西康就是貧瘠之地,雖然易守難進攻,但很難解決糧食的問題,而一旦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那麼必然就是坐以待斃了。


在否認了胡宗南的預先後,有人立即就提出了海南島這個地方,之后海南島四面環海,且倚仗瓊州海峽的險要,解放軍很難渡海作戰。這個倒是讓蔣介石有些許心動,不過當時浙江大學張其昀教授卻立即表示了反對,他認為海南有著和西康一樣的劣勢,那便是土地貧瘠,糧食問題無法解決。而且張其昀立即又向蔣介石又提出了一個地方,那便是台灣。在張其昀看來,台灣一直都是一個寶島,既物產豐富,而且與此和海南島一樣的地理優勢,同樣可以倚仗台灣海峽的天險來阻止制解放軍。而且台灣還屬於美國人的勢力範圍,這必然會使解放軍忌憚三分。


在這樣張其張的一番解釋後,蔣介石立即就敲定了台灣作為他的下一步,而且他還隨即將陳誠任命為台灣省主席,前去經營台灣。就這樣,一個嚴重的歷史遺留問題,就這樣顯露了端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正緣的人是拆不散的。能拆散的就不是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