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蘇武沒一直牧羊的🤣LOL

 聽故事說故事



【蘇武在匈奴二十年,還有一個老婆一個混血兒,為何史料很少提及? 】《漢書·蘇武傳》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身為漢使的蘇武,北上匈奴與敵國進行交涉。不過,由於當時大漢的國力衰微,以至於,作為使者的蘇武遭到羈押。匈奴威逼利誘,脅迫蘇武歸降。然而,蘇武始終不肯就範,哪怕被流放到北海,可他仍以漢臣自居。在二十年的時間裡,他靠食用野果、化雪解渴、羊毛取暖的法子,捱過了一個又一個嚴酷的冬天。蘇武的人生,詮釋了何為氣節,何為操守。


時隔多年,匈奴人才想到北海還有個硬骨頭老頭。


當時,漢匈之間的關係已經沒有先前那麼緊張了,所以,蘇武得以被釋放,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鄉。當年,出使匈奴的他意得志滿,雄姿英發。然而,如今的鏡中人已變成了鬚髮皆白,滿臉褶皺的垂暮老者。對此,李白有詩云: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能讓李白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寫下如此蕭索文字的,古往今來恐怕唯有蘇武一人。


然而,筆者近來在一些論壇上看到了不一樣的論調。


一些人認為:蘇武當年在匈奴過得非但沒有書上描寫的那麼淒慘,反倒十分安逸。因為,他在漠北地區邂逅了一位當地女子,還娶了這名女子當老婆。結婚以後,夫人還為他誕下了愛情的結晶,並取名為蘇通國,也是藉名字,表明自己想要回到漢朝的希冀。雖說,草原上景色荒涼,物資短缺,但一家三口每天廝守在一起,倒也其樂融融。


其實,我們在《漢書·李廣蘇建傳》裡就能讀到蘇武牧羊的真實情況。在蘇武回到祖國之後,漢宣帝擔心他老人家不習慣現在的生活,於是,便派人詢問蘇武:“您在匈奴生活了這麼久,可留下子嗣?”對於這一點,蘇武並沒有隱瞞,而是和盤托出在匈奴成家的經歷:“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不過,蘇老爺子在回到故鄉時,並沒有把老婆孩子帶回來。在蘇武回到故鄉時,在匈奴已官拜將軍的降將李陵,還送了幾十頭牛羊當禮物,足見蘇武在匈奴混得併不像想像中那樣差,起碼能得到同胞李陵的照顧。這也難怪,蘇武能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下支撐這麼多年,在返回漢朝後還活到八十多歲高壽,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壽星佬了。


蘇武回國後的真實的情況是:


他回到漢朝後,並沒享受多久的晚年生活就被自己的兒子“牽連”了,兒子蘇元參與黨派政變,不僅沒成功還把自己和蘇武都牽扯了進去。漢昭帝相信,蘇元能有此舉是一人所為,他的父親在匈奴19年也沒改變自己的初心,所以,皇帝下令誅殺蘇元一家,蘇武只是鋃鐺入獄。


六年後,漢宣帝即位了,蘇武被赦,他趕緊向漢宣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看見自己的匈奴妻子和兒子蘇通國,於是,漢宣帝便派人去匈奴接蘇武的妻兒,不過接回來的只有蘇武的兒子,他的匈奴妻子早在蘇武回漢朝後不久,便因病不治身亡了。


蘇武和匈奴女人生的“混血兒”,最終回到了漢朝,而且還成為了朝廷的官員,雖然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不過生活過得也算滋潤......


可以說,蘇武的一生命途多舛,遭遇了那麼多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筆者認為,能支持他一路走來的,除了對國家的忠誠和英雄氣概之外,“繞指柔”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老婆孩子給予的溫暖,即便是蘇武這樣的鋼鐵強人想必也很難捱過孤獨的夜晚。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史料中蘇武的戲份本來就不多,可偏偏語文課本里還語焉不詳,將蘇武在匈奴娶妻生子的細節全都遮掩過去了,就像從來沒發生過這檔子事一樣。即便是班固先生所撰的《漢書》,也將這一重要信息省略了,僅留下寥寥數字。


我想,這就是中國人使用了成百上千年的“春秋筆法”了。蘇武是道德楷模,所以,“為尊者諱”是理所應當的,在他的傳記上刪刪改改無可厚非,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他老人家的光輝形象,揉不得半點沙子的純粹人格,更利於政治家宣揚忠義思想。


且看蘇武:本來是一個人生活在無比悲慘的惡劣環境中的,每天都在等著國家強大好讓匈奴人將其放還,這一過程持續了將近二十年,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矢志不渝,這得是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多麼堅定的信仰。


可是,偏偏有人要說蘇老爺子在匈奴那邊混得不錯,非但能得到叛徒李陵的幫助,還能娶妻生子享受天倫之樂,這不是在拆除後人為他搭建的偉大雕像嗎?如果,蘇武真的是這樣,那麼,他在匈奴的這十九年還有什麼意義呢?


有意義也好,沒意義也罷,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未經篡改和粉飾的歷史。沒人能穿越回去,給蘇武老爺子上一堂課,告訴他不該娶親生子,不該活得幸福。況且,就算蘇武在匈奴過得不錯,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他二十年來沒向匈奴人卑躬屈膝,始終以漢人自居,這份氣節本身就是值得讚揚的。至於他在匈奴生活得幸福與否,並不重要了!


參考資料:


【《漢書》、《史記》、《蘇武牧羊典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