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突圍而出的紅軍

當年聽過老爺子講,還曾在學生時代沿著這些足跡走過一遍,當看到急竄的鴨綠江水時,無法想像當時的畫面~



 “調虎離山”“金蟬脫殼”,毛澤東在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的神來之筆,當神話供奉在軍事戰役的殿堂,那是事後的分析和演繹。而在當時,經歷湘江慘敗的紅軍,急需要打勝仗提振士氣,重獲軍事指揮權的毛澤東,既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突出重圍,又要完成遵義會議既定的中央紅軍向川西北與四方面軍會師的戰略。


此刻的敵情,遠比長征初期嚴重得多。蔣介石親自坐陣重慶和貴陽督戰。調動中央軍和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地方軍40萬重兵,企圖將中央紅軍聚殲於貴州境內。紅軍只有三萬人,長途跋涉,嚴重的兵力和作戰資源不對稱,容不得紅軍走錯一步。


他精準判斷,隨機應變,重視情報收集、敵情分析;注重實戰需要,聽取一線指揮員的意見;時而聲東擊西,時而聲西擊東。虛虛實實,調虎離山,金蟬脫殼……這些蘊含著中國軍事智慧的作戰元素,在四渡赤水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土城之戰,紅軍以疲打逸、以弱敵強、以外線打內線,與川軍“決戰”,原本不在黨中央、毛澤東計劃之內的,四渡赤水,由於土城失利,為避開強敵,紅軍採取迂迴前進之策,於1月29日凌晨從土城向西渡過赤水,進至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再尋機北渡長江。

1935年2月9日,紅軍在扎西地區集結完畢。為了迅速脫離川、滇兩敵之側擊,於10日決定迅速東渡赤水河,向敵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進攻。因為國民黨派重兵防守川黔邊境並封鎖長江,毛主席判斷蔣軍主力大部被紅軍吸引至此,黔北出現兵力空虛,紅軍可以出其不意打回去,隨即放棄渡過長江與四方面會師的計劃,於2月中下旬在二郎灘、太平渡東渡赤水回到貴州,打響遵義戰役,重佔婁山關、遵義等地,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俘敵三千,獲得大量物資。一個月內兩渡赤水,紅軍來了個“折返跑”。


如果說一、二渡赤水還是被動“隨機應變”的話,那麼三、四渡赤水,是主動牽著敵鼻子繞圈子。遵義戰役後,紅軍幾次尋求機動,準備打擊國民黨軍。為爭取主動,35年3月中旬,紅軍強打魯班場,由於戰事失利,紅軍主動撤離,放棄在黔北建立根據地的計劃,於茅台縣開始三渡赤水,一副準備北渡長江的氣勢。但蔣介石誤判,已不相信紅軍有這個實力,於是做出一些列軍事部署。使得紅軍三渡赤水局勢發生轉變,紅軍預定進至的古藺、敘永地區已經三面受敵,若敵人碉堡封鎖線形成,又將出現第五次反“圍剿”局面。緊急關頭,毛澤東當機立斷,決定四渡赤水,在赤水河東岸尋求機動。


起初並不順利。中央提出“箝制週渾元、吳奇偉部,消滅王家烈部,由此擴大機動區域轉向西南,然後在運動戰中消滅追擊或截擊之敵一部或大部,以扭轉戰局。


隨後,彭德懷、楊尚昆作為一線戰鬥指揮建議:轉向東南之烏江流域比較有利。毛澤東繼一渡赤水接受前線指戰員建議後,再次接受了前線指戰員的建議。四渡赤水後,眼光放在了黔西南,因為滇軍先到而不可得之後,彭德懷、楊尚昆又建議入滇作戰,這是毛澤東第三次接受前線指戰員的建議。


4月2日,中央紅軍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進至狗場、扎佐地域,前鋒逼近貴陽。這時,國民黨軍在貴陽及其周圍地區只有第99師4個團。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十分驚恐,一面急令各縱隊火速增援貴陽,一面令守城部隊死守飛機場,準備隨時逃跑。


紅軍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趨貴陽,而是向東進發,敵軍紛紛向東調動,不料紅軍又突然轉向西南,向雲南方向急進,敵軍擔心紅軍進逼昆明,火速調集民團去守昆明,金沙江已經無國民黨軍隊,5月9日,從敵夾縫間穿過的紅軍在皎平渡渡過金沙江,成功跳出了敵重兵圍堵的包圍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