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瓦格納的歌劇世界(上)



  保羅曾經夢想會有一位藝朮家能夠同時寫作歌劇的音樂與劇本,他的夢想在瓦格納身上以強有力、但也極具爭議性的方式實現了。

  瓦格納1813年5月23日生於萊比錫,父親是個警官。他一生都維持著激烈熱情的本質,很小時就想成為和莎士比亞一樣的作家,以及和貝多芬一樣的音樂家。他跟著聖托瑪教堂的領唱者懷思利希學習,並擔任地區性小劇院的音樂監督,以此開始他的音樂生涯。


  他根據自己的劇本創作了最初的歌劇《仙子》​​,這是一部延續韋伯、馬希納傳統的德國浪漫作品,但要到1888年才獲得演出的機會。《愛情禁令》有相當多的法國與意大利色彩,反映青年德國運動追求活力與自由的慾望。瓦格納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是個政治藝朮家,是鼓吹自己戲劇藝朮理念的煽動者,他要結合所有個別的藝朮成為“未來的藝術作品”,不僅提供娛樂,還要改善世界,這也是後來引發很多討論的“整體藝朮作品”。

  瓦格納是個全能的浪漫人物,集作曲家、作家、理論家、好辯者、指揮、監督與劇院經理等多重身份於一身。不安定的性格使他時而自願、時而被迫地四處漂泊,他曾參與1849年的德勒斯登革命,曾投奔巴伐利亞國王陸維希二世的宮廷,又開劇作家風氣之先在拜魯特建造慶典劇院,1883年2月13日逝世於威尼斯的冬季寓所。


  瓦格納起初想以《黎恩濟》超越以前所有的大歌劇,這部結構龐大的歷史劇延續史邦替尼的路線,以堂皇的風格敘述文藝復興時期一位羅馬護民官如何在自己的改革理念中淹沒的歷程。

  《飛翔的荷蘭人》,還稱不上是部音樂劇,但也不是傳統的歌劇。全劇不間斷地演出,講一位遭詛咒的水手必須獲得自我犧牲的愛情才能得到救贖的陰暗敘事劇。這部作品已經具備典型瓦格納歌劇統的世俗化基督教贖罪觀念。


  《唐·豪瑟》與《羅恩格林》這兩部明確稱為“浪漫歌劇”的作品,以主導動機的技巧、贖罪的觀念與強烈的宣敘情感手法表達了對大歌劇與英雄歌劇的回憶。瓦格納在此以浪漫的手法表揚了中古世紀、騎士世界與過去的偉大,但歌唱場面、重唱、合唱、進行曲與大場面的終曲仍然隨時反映著一般歌劇的公式。

  瓦格納因逃避參與革命活動的通緝今而藏身瑞士,他在當地寫作《崔斯坦與伊索爾德》,於1865年在慕尼黑首演。《崔斯坦》可以說決定了現代和聲與心裡樂劇的命運,這部三幕作品交織著心理動機主導的連串事件、回憶與渴求,遠遠地走在戲劇史的時代前頭。

  全能、無所不在的交響樂表達了舞台上人物的內心激盪,傳統歌劇的一切特點幾乎全都消失無形。愛情、黑夜與死亡的浪漫結合,只需要幾個人物便足以充分錶達。瓦格納的和聲技巧已經接近調性的極致,《崔斯坦》激發了無調性作曲家的誕生。瓦格納則用半音階體系,以及象徵痛苦表情的半音位移辦法,為傳統的和聲系統畫上了休止符,這也意味著新世紀的音樂世界已經開始叩打門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