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諾獎得主迪頓:財富不等於快樂

016-05-21 20:45 中國新聞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李晨韻攝
  中新網杭州5月21日電(趙小燕方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21日出現在浙商大講堂,面對浙商,他並沒有講如何發展經濟,而是分享自己的幸福觀:除了物質,幸福還與健康、教育等密切相關,甚至應該是囊括所有因素。從研究數據來看,財富並不等於幸福,收入超過一定數額後,幸福感並沒有因為財富的增長急劇增長。
  迪頓分享的幾組數據圖表顯示,從1960年到2010年,隨著時間的變化,收入變高的速度最快的就是中國,而平均年齡也從40歲增長到了70歲。從其分享的數據圖表來看,各國壽命數據差距正在縮小,但幸福指數還是有很大差距。
  迪頓說,很多哲學家、宗教學家、心理學家等都對幸福有自己的定義,“幸福是重要的,但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生命中不可能時時快樂,總有某個時刻會有悲傷。”
  從他對幸福評測的數據來看,幸福和兩個維度有關。一個是生命評估:生活過得如何?是否達成目標?是否感到沮喪生氣?二是某個時間點的快樂度:是否能在昨天的某個時間點感到非常快樂?
  根據坎特利爾階梯理論,幸福指數從0-10計,非洲國家一般在3-4,而美國基本在7-8。“從中國蒐集到的數據差異比較大,但可以認為,財富並不等於幸福。”
  從對幾百萬的參與者的評估數據得出理論,迪頓認為,在周邊情緒變化中,週六日更加快樂,壓力、悲傷、憤怒等負面情緒比較少。
  迪頓也解釋,幸福指數也跟各國人民的含蓄程度有關。“中國人比較含蓄,美國人比較開放會願意表達幸福,而拉美人很喜歡說自己是幸​​福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什麼要講“幸福”,而不是經濟?
  生長在蘇格蘭的迪頓父親是煤礦工人,小時候家庭也非常貧困,他曾經認為“幸福”並非經濟學研究中的核心命題。然而,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他逐漸發現各種宏觀經濟數據的意義也許沒有“幸福”本身更具有本質性。
  迪頓說,最近3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歷史上未曾發生過的,全球的大部分扶貧成果都來自中國。中國在各類幸福指數上的變化曲線也越來越和西方發達國家接近,並明顯優於拉美、非洲、前蘇聯國家等地區。
  但是,迪頓教授也指出,和許多國家一樣,中國人的收入增長並非和幸福感的提升成正比。在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後,幸福感就開始呈平滑穩定,甚至開始下降。因此,經濟的發展固然是中國的偉大成就,但在此基礎上,用更好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來構築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同樣是當務之急。(完)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It is really a hard life. Men will not be nice to you if you are not good-looking, and women will not be nice to you if you are.” 
― Agatha Christie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生活實在艱苦。如果你長得不好看,男人不會待你好,而若你長得好看,女人又不會待你好。 ——阿加莎·克里斯蒂


love that is not jealous is neither true nor pure.

by Victor Hugo


①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②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③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1885年的今天,維克多•雨果逝世。《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你讀過幾部?


李桂蓮:巴菲特捧紅的中國大媽,身價超10億!

一提到巴菲特,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到“世界首富”、“股神”這些高大上的標籤。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巴菲特竟被一個中國農婦迷倒,親自為她拍攝宣傳視頻,還留下親切合照。什麼樣的農婦,竟有如此本事,讓股神巴菲特都情不自禁,她又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身價10億的呢?
李桂蓮:巴菲特捧紅的中國大媽,身價超10億!1、窮鄉僻壤的農民企業家
李桂蓮,1946年出生於大連普蘭店的一個農村家庭。由於家庭貧困,她只讀到4年級,那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穿上質量好點、漂亮點的衣服。她回憶道:冬天,父親在田里幹活,單褲上纏著草繩保暖。
1979年,她30歲,只念過4年書的李桂蓮卻已經做了8年生產大隊支部書記。9月,李桂蓮在自己的家鄉——距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60多公里外的楊樹房鎮,創辦了新金縣(現普蘭店市)楊樹房服裝廠。
經過3天的考試後,她留下了第一批工人——85名婦女。由於貨源和技術的局限,她們只能加工椅墊、套袖等,舉步維艱。儘管如此,李桂蓮,這個只讀過4年書的廠長卻立下了大目標:“要做就做最好”。
1981年的春天,市內一家大服裝廠廠長找到李桂蓮,說他們與一家美國公司簽訂了一項條絨西服加工合同,每件西服由46塊面料組成,要求3天內拿出樣品,準備去西歐參加博覽會。如3天拿不出樣品,另選廠家,還要索賠。李桂蓮:巴菲特捧紅的中國大媽,身價超10億!為了保質保量準時完成任務,李桂蓮與員工們乾了三天三夜,400件西服終於趕製出來。當李桂蓮和技術人員趕到機場把樣品送到外商面前時,外商吃驚了。他對樣品很滿意,但不相信是農村小廠做出來的,當即退了機票,非要到工廠親眼 ​​看看不可。
他們來到工廠就直奔車間,順著車間流水線逐道工序查看,並撕破一件西服做破壞性試驗。最後他滿意地笑了,連聲誇“OK,OK”,並當場拍板,16000件條絨西服全在這裡做。
2、跨出國門做生意
1992年,她的公司獲得了外經貿部授予的進出口自營權,從而可以直接與外國公司接訂單、做生意,走出國門尋找市場和目標客戶。從此,國際市場的大門向著小小的服裝廠開啟。
1997年,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服裝創立世界名牌新聞發布會”,並向世界宣布:“讓中國服裝與世界大牌一爭高下”。
當時很多人持懷疑態度,但李桂蓮毫不遲疑,她請來意大利、日本著名的服裝設計師為自己服裝做設計,請來美國營銷專家做推廣。2006年,她重金聘請了阿瑪尼的前首席設計師凱特林·伊万諾加盟,擔任創世品牌的設計總監。
李桂蓮:巴菲特捧紅的中國大媽,身價超10億!3、巴菲特幫她做宣傳
2009年5月,應世界股神巴菲特的邀請,李桂蓮赴美國訪問,參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年會。
2009年9月,世界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專程錄製的祝賀李桂蓮公司成立30年視頻正式對外公佈。視頻中,78歲的巴菲特盛讚李桂蓮的西服讓自己70多年來首次被人誇獎帥氣。他甚至開玩笑地聲稱自己和比爾·蓋茨應該開一家專賣店去銷售中國的西服,並戲稱自己會是一名出色的推銷員。李桂蓮:巴菲特捧紅的中國大媽,身價超10億!
如今,這家李桂蓮創立的服裝小廠已發展成為擁有直屬成員企業40多家,員工7000多人的上市公司,產品遠銷海內外。李桂蓮總資產也達10億元,並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如今的李桂蓮,把集團交給兒子石曉東管理。退休後,她投資近千萬元,在遼寧貧困地區創辦了十餘所希望學校。
最近很多股民抱怨說,他們炒股都是在虧錢,原因是一不會選股,二不會把握股票買賣點,三不會技術分析。為了能在炒股上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
歡迎股民來加微信號:k600529,絕不收任何費用!之前加我的股友已經學到方法,如果你還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在虧著錢的股友就來吧,一定讓你收穫良多!

美麗生活

北大教授:學好語文決定孩子一生


北大教授:學好語文決定孩子一生

隨著與國際的接軌,社會對中國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需要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英語、物理、政治......這些都是每個學生需要學習的,但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影響中國孩子一生的科目,也是我們必須學好的科目,那就是語文。
今天談教育,最響亮的口號,一是國際化,二是專業化。這兩大潮流都有很大的合理性,但若以犧牲“母語教育”或“中國文辭”為代價,則又實在有點可惜。
一、準確、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文字很重要
北大中文系百年系慶時,我曾談及:“'母語教育'不僅僅是讀書識字,還牽涉知識、思維、審美、文化立場等。我在大陸、台灣、香港的大學都教過書,深感大陸學生的漢語水平不盡如人意。”前一句好說,後一句很傷人,這其實跟我們整個教育思路有關。
記得4年前,在上海哈佛中心成立會上,與哈佛大學英文系教授交流各自的心得與困惑,我談及“大一國文”的沒落以及大學生寫作能力的下降,對方很驚訝,因對他們來說,“閱讀與寫作”是必修課,抹不掉的。
準確、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文字,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的學生都很重要。而這種能力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課或通識課所能取代的
學習本國語言與文學,應該是很美妙的享受。同時,此課程牽涉甚廣——語文知識、文學趣味、文化建設、道德人心、意識形態,乃至“國際關係”等


 二、學習語文的捷徑是閱讀
高中的語文課或大學的文學史課程,依舊注重自由自在的閱讀,沒有那麼多“先修課程”的限制,也不太講究“循序漸進”。
面對浩如煙海的名著或名篇,你願意跳著讀、倒著讀,甚至反著讀,問題都不大。這也是大學裡的“文學教育”不太被重視的原因——“專業性”不強,缺幾節課,不會銜接不上。
可這正是中學語文或大學的文學課程可愛的地方,其得失成敗不是一下子就顯示出來的,往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比如多年後回想,語文課會勾起你無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幾冊老課本,閒來不時翻閱。
另外,對於很多老學生來說,語文老師比數學、英語或政治課老師更容易被追懷。不僅是課時安排、教師才華,更與學生本人的成長記憶有關。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學語文課很重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一點都不誇張。
語文教學的門檻很低,堂奧卻極深。原因是,這門課的教與學,確實是“急不得也麼哥”,就像廣東人煲湯那樣,需要時間與耐心。如何在沉潛把玩與博覽群書之間,找到合適的度,值得讀書人認真思考。
今人讀書如投資,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這一思路,明顯不適合語文教學。實際上,學語文沒什麼捷徑可走,首先是有興趣,然後就是多讀書、肯思考、勤寫作,這樣,語文就一定能學好。
《東坡志林》裡提到,有人問歐陽修怎麼寫文章,他說:“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見之。”這樣的大白話,是經驗之談。歐陽修、蘇東坡尚且找不到讀書作文的“訣竅”,我當然更是“無可奉告”了。


三、“經典閱讀”與“快樂閱讀”並不截然對立 
為何先說“學”,再說“教”?因本國語文的學習,很大程度靠學生自覺。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這門課上表現特別突出。 
教師能做的,主要是調動閱讀熱情,再略為引點方向。若學生沒興趣,即便老師你終日口吐蓮花,也是不管用的
說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必須區分兩種不同的閱讀快感:一是訴諸直覺,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華,來得遲,去得也遲。“經典閱讀”與“快樂閱讀”,二者並不截然對立。
我只是強調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發現的目光”。發現什麼?發現表面上平淡無奇的字裡行間所蘊涵著的漢語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而這種“發現”的能力,並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長期的訓練與培育。這方面,任課教師的“精彩演出”與“因勢利導”,都很重要。
講課是一門藝術,課堂即舞台,單有演講者的“談吐自如”遠遠不夠,還必須有聽講者的“莫逆於心”,這才是理想狀態。
去年我在《文匯報》發文章,承認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在普及教育、傳播知識方​​面的巨大優勢,同時又稱:從事文學教育多年,深知“面對面”的重要性。 
打個比喻,這更像是在幹“農活兒”,得看天時地利人和,很難“多快好省”。別的課我不懂,但深知語文課不能對著空氣講,“現場感”很重要,必須盯著學生們的眼睛,時刻與之交流與對話,這課才能講好。只顧擺弄精美的PPT,視在場的學生為“無物”,這不是成功的教學,也不是稱職的教師。


四、關於學習語文的3句話
關於中學語文課以及大學的文學教育,我說過兩句話:一是請讀無用之書,二是中文係是為你的一生打底子;現在看來,有必要增加第三句,那就是:語文學習與人生經驗密不可分。 
 1 多讀無用之書
先說第一句,那是答記者問時說的。我談到提倡讀書的三個維度,其中包括“多讀無用之書”。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今天中國人的閱讀,過於講求“立竿見影”了
在校期間,按照課程規定閱讀;出了校門,根據工作需要看書。與考試或就業無關的書籍,一概斥為“無用”,最典型的莫過於擱置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歷史等。而在我看來,所謂“精英式的閱讀”,正是指這些一時沒有實際用途,但對養成人生經驗、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義的作品
 2 中文係是為你的一生打底子
第二句則是在北大中文系2012屆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中文係出身的人,常被貶抑為'萬金油',從政、經商、文學、藝術,似乎無所不能;如果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成績,又似乎與專業訓練無關。可這沒什麼好嘲笑的。
中文系的基本訓練,本來就是為你的一生打底子,促成你日後的天馬行空,逸興遄飛。有人問我,中文系的畢業生有何特長?我說:聰明、博雅、視野開闊,能讀書,有修養,善表達,這還不夠嗎?當然,念博士,走專家之路,那是另一回事
 3 語文學習與人生經驗不可分
這就說到了第三句。引述章太炎“餘學雖有師友講習,然得於憂患者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譜》),似乎有點高攀;那就退一步,說說普通大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中學畢業生,通過高考的選拔,走到一起來了;可實際上,他們的學習能力及生活經驗千差萬別
一般來說,大城市重點中學的學生學業水平高,眼界也開闊,鄉村里走出來的大學生,第一年明顯學得很吃力,第二年挺住,第三、四年就能漸入佳境——其智力及潛能若得到很好的激發,日後的發展往往更令人期待。如果讀的是文史哲等人文學科,其對於生活的領悟,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對於幸福與苦難的深切體會,將成為學習的重要助力。
某種意義上,學文學的,太富貴、太順暢、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多難興邦,逆境勵志,家境貧寒或從小地方走出來的大學生,完全不必自卑


五、中國學生需要學會獨立思考與精確表達
對於今天的大學生來說,單講認真讀書不夠,還得學會獨立思考與精確表達。這裡的表達,包括書面與口頭。 
幾年前,我寫《訓練、才情與舞台》,談及學術會議上的發言、傾聽與提問,其中有這麼幾句:“作為學者,除沉潛把玩、著書立說外,還得學會在規定時間內向聽眾闡述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一輩子的道路,就因這十分鐘二十分鐘的發言或面試決定,因此,不能輕視。” 
具體的論述容或不准確,但強調口頭表達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離十。大陸、香港、台灣三地大學生在一起開會,你明顯感覺到大陸學生普遍有才氣,但不太會說話——或表達不清,或離題發揮,或時間掌握不好。
這與我們的課堂教學傾向於演講而不是討論有關。實行小班教學,落實導修課,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並記分數,若干年後,這一偏頗才有可能糾正過來。相對於其他課程來說,語文課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在一個專業化時代,談“讀書”與“寫作”,顯得特別小兒科。或許正因此,當大學老師的大都不太願意接觸此類話題。既然沒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學中學大學,對於老師來說,給學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經地義——雖然境界及方法不同。
在北京大學的專題課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講論會上,每當循例點​​評學生的論文時,我不僅挑毛病、補資料、談理論,更設身處地幫他們想,這篇文章還可以怎麼做。學生告訴我,這個時候他們最受益。
說到底,中學語文課以及大學人文學科,就是培養擅長閱讀、思考與表達的讀書人。只講“專業知識”不夠,還必須“能說會寫” ——這標准其實不低,不信你試試看。

博思教育研究院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內埔歐洲皇宮電梯大樓出租-3房,一廳,二衛浴,一廚房。電洽:0929180238

內埔歐洲皇宮電梯大樓出租-3房,一廳,二衛浴,一廚房。電洽:0929180238。近美和科大及屏科大,位 電力公司附近。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巴塞羅那,藝術建築與美食美酒之城

如果說世界上有哪一座城,因為與一位建築師的結合而煥發出無與倫比的藝術想像力,那一定是巴塞羅那和高迪


如果說有一座城,有著鏗鏘有力在滄桑中充滿熱情的歌舞,人們享受美食美酒的精彩活力,那也應該是巴塞羅那。

Gaudi高迪

每一位到巴塞羅那的人,一定不會錯過高迪建築。

這位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級建築大師,他的超人才智不僅體現在天才的原創性創作設計和精神創造方面,而且以他的才華進行的創作設計,從整體上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建築風格。

巴約之家
高迪喜歡用五彩繽紛的顏色,靈感來自大自然的花草和海底世界。他還擅長用螺旋形、拋物線,各種充滿力量的線條,多變的纜索、三角形,在強彎曲的線條中映襯著純潔的想像力。

陽台呈骨狀形,大樓的內庭有玻璃天井,陽光可以通過透明的玻璃天頂直接射到底層。而且庭院的顏色從上到下,隨著光線的強度不同,由深藍色漸變到白色。

漩渦形的室內天花,隱喻著浩瀚的大海,也讓人聯想到大自然的生生息息。


頂樓走道,模仿鯨魚骨架,實現天然的採光與通風。

米拉之家
羅絲爾·塞吉蒙女士的第一位丈夫在美洲發了一筆橫財,死後由塞吉蒙寡婦繼承了這一大筆遺產。隨後,她同巴塞羅那的一位重要商人貝雷.米拉先生第二次結婚。
這對富有的夫婦要在城市最中心的地帶建造自己的大樓,於是聘請了當時設計費最昂貴的安東尼·高迪。從1906-1912年,高迪設計建造完成了這幢大樓,但也引起了與米拉先生之間的一場爭議與分岐。 

米拉之家以岩石為造型,設計頗具自然主義的抽像風格。屋頂煙囪用了擬人化設計,彷彿是一群衛士,守候在此。

這幢建築以石頭做柱子,實心磚牆體,​​用金屬架做房梁,使大樓立面可以大面積地開啟。

入口大廳,色彩迷離

如海底洞穴


聖家堂
原名為“貧者的大教堂”,建築費必須完全依靠信徒和民眾的捐款,至今仍在建造中。
這項建造工程一直陪伴高迪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高迪在其他建築設計中曾經進行過的處理手法都運用到了這個項目中。

聖家堂的建築有哥特式特徵,設計上完全體現了高迪的驚人創造力、智慧與才華,讓人感受到他靈魂中流動的神聖力量與神秘的狂熱性。


地基用拱形結構,教堂中央大殿採用石頭柱子,樹杈型地技撐起拱型的穹隆。

兩側大窗房的彩色玻璃可以讓陽光均勻地射入殿內。

模擬出光線透過密林深處的樹葉灑落地面的光感。

聖家堂背面是耶酥受難之立面造型。

高迪說:即使犧牲掉整個建築物,打破所有的拱頂,砍斷每一根柱子,也要向人們展示耶酥受難的殘酷場面。

美酒美食


西班牙巴塞羅靠海,而且因為擁有著大面積淺海,有著許多鮮美的貝類及魚蝦。淺海的海鮮由於海水壓力小,水中浮游生物多,體積沒有深海大,但往往肉質更為細嫩。

港口邊的餐廳裡,擺滿了各式海鮮,供客人挑選。
先來一張,可能會考倒無數吃貨的海鮮圖,大家知道這叫什麼嗎?

這個長得像鬼爪一樣的海鮮學名叫鵝頸藤壺,生活在海流交換較為頻繁的島嶼礁石縫隙裡。
它的生長環境對水質要求很高,微量元素高,味道鮮甜。在我國的部份淺海域偶有發現,亦稱為狗爪螺,又叫海雞腳有“來自地獄的海鮮”之稱。

咬開爪狀的殼後,裡面是鮮​​美的汁液與柔嫩細滑的肉質。是西班牙人熱愛的美食,價格不菲,高達200歐1Kg。

西班牙海鮮飯,起源於西班牙魚米之都—— 瓦倫西亞。是在歐洲少見的飯類食品。

西班牙海鮮飯賣相華麗,黃澄澄的色澤來自名貴的香料藏紅花

飯中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海蝦、小龍蝦、青口、蛤、牡蠣、魷魚,當所有的海鮮的味道融入飯中,熱氣騰騰地端上桌時,令人垂涎三尺。

白酒煮青口,這是我在歐洲每個國家都會點,而且百吃不厭的一道菜。活貽貝的肉質柔嫩,一但失去生命成為凍品後,質感就會變得木木的,如同嚼臘。

所以我一直認為,美食是最公平的,在屬於它的原產地,就會有最好的呈現,與價格沒有直接關聯。

來到西班牙,還有一樣響譽全球,讓任何國家都無法啟及的美食:伊比利亞火腿。

我曾專門寫過一篇西班牙火腿的文章,這次就不詳細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公眾號裡了解西班牙火腿為什麼如此迷人。


吃西班牙火腿,自然要搭配西班牙酒。
這個在溫暖的地中海氣候中生產的葡萄酒,在許多產區上有著海撥高與緯度低的優勢。在西班牙的南面、東面與北部的一些地區,由於夏季乾旱,葡萄樹像樹從般貼近地面生長。

這款PESQUERA的莊主兼首席釀酒師Alejandro Fernandez (費南德茲),被譽為西班牙葡萄酒行業中的“教父”。酒品得到全球葡萄酒愛好者的追捧與認可。

其頂級佳釀“Tinto Pesquera Janus Grand Reserva”也被譽為“西班牙的柏圖斯”。酒體飽滿,內涵複雜、有力量感卻能保持平衡。因為配餐,所以沒有選RESERVA等級,經過24個月再裝瓶的Crianza佳釀級別已是非常好喝。


L`OLIVE 餐廳
這裡能品嚐到加泰隆尼亞Catalunya的傳統菜式。
烤麵包配特製的橄欖醬▼

下面這份炸到金黃色的條狀物是炸蔥

醃製的海魚配豆類▼

當然也少不了西班牙海鮮飯▼

說到西班牙酒,不能不提Ribera del Duero多羅河岸。
這是西班牙條件最為得天獨厚的葡萄酒原產地之,一個新興的奇蹟產區。
850米的海撥高度,在每年8月底,日間溫度高達35度,夜間卻降到12度,春季有霜,一般要10月才能採收葡萄。乾燥的空氣加上足夠的日照,晝夜溫差讓葡萄有著濃郁的風味與活潑的酸度,無論顏色、香氣還是味道都濃郁複雜。

於是這裡產出了大名鼎鼎的西班牙酒王PINGUS(平古斯)VEGA-SICILIA維加西西利亞

這款ALION阿里安,用100%Tempranillo葡萄釀造,入口飽滿,酒體強勁,結構感強,有橡木和香草氣息,入口時有很好的酸度與細緻的單寧,有巧克力摩卡和焦糖的味道,擁有很強的陳年能力。
西班牙葡萄酒裡很有代表性的當然還有汽泡酒CAVA加瓦,用來搭配西班牙的生蠔與海鮮非常愉悅。

我喜歡巴塞羅那,這是一座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城市,也是一座無論是美食,還是生活都歡快輕鬆的城市。

在離開的前一天,沙灘邊的餐廳裡,偷偷拍下這張照片。

希望在我如她們一樣年齡的時候,仍不會放棄對生活的追求,在行走中發現生命中種種堅強的、樂觀的美好。

 不直接溝通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