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環遊世界時,最喜歡的就是和當地人探討本地的收入,教育等問題。今天就閒聊一下美國的亞裔吧!
皮尤民調顯示,在2019年美國亞裔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85800美元,這一數據高出全美家庭的平均中位數61800美元。在美國買房,只要是亞裔和猶太裔的學校,那99%都是學區房。
從收入來看,排在“鄙視鏈”最底部的亞裔是緬甸裔,傲視群雄的是印度裔,而華裔的收入略低於亞裔平均年薪85000美元。
亞裔群體中,有大學本科以及更高學歷的人群比例超過50%,而美國的白人群體這一數字是31%。東亞三國素來都有雞娃的傳統,印度裔在美國的各大巨頭公司,已經直接戳破天花板,印度裔CEO一度成為了美國頂級公司的“標配”。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世界的500強企業中,有30%的掌舵人來自印度。亞裔富豪中,最大名鼎鼎的兩位,莫過於身價6億美元谷歌的CEO桑達爾·皮柴(Sundar Pichai)與身價6.7億美元的微軟的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隨著印度裔在矽谷等超級公司的不斷登頂,關於“印度裔比華裔為何更成功”的討論也越來越熱。印度裔在科技公司不斷上位,直登CEO。他們為何會取得成功?
經過和一些熟知情況的朋友多次直接的討論和閒聊後,大家得出相對一致的以下結論~
最直觀的原因:英文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裔在英文上是他們在美國的天然優勢,雖然他們的普遍英文印度腔很重都帶有“咖哩味”。
其次是種族的性格:印度人更擅長表達觀點。一旦你讓一個印度人發言,那他就很難再停下來。而善於表達,便是優勢。
更常見的,就是印度裔團結、會拉幫結派:“一個印度裔進公司,就會抱團,招攬更多印度裔進來;而一個華裔進公司會排擠走另一個華裔。”
白宮印度記者曾經就精闢的給我們總結過印度裔與華裔的異同,他說印度人和華人都很勤勞,很聰明,但是最大的一個不同是,印度人更願意stoop to conquer, 就是降低身份去求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確實,在美國的網路領域中,華裔的天花板相對較低。但是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很多華裔選擇回國繼續發展,而國內對於人才的渴求以及可以提供的待遇已經完全不輸於矽谷的公司。
印度裔在美國的成功,雖然是團體的成功,但是對於印度卻是人才的流失,雖然近些年印度經濟有所起色,但是國家的整體發展依然緩慢。
華裔雖然很難在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做到CEO,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後,為華裔提供了另一個走向事業頂峰的機會。
印度裔是亞裔中收入最高的群體,均收入中位數達到了119000美元。而2019年美國亞裔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85800美元,這一數據高出全美家庭的平均中位數61800。雖然亞裔已經躋身成為收入最高的族裔,排名還是被拖了後腿~
亞裔收入排名:印度裔>菲律賓裔>日裔>斯里蘭卡裔>華裔>巴基斯坦裔>韓裔/越南裔>印尼裔>泰國/柬埔寨裔>尼泊爾裔>緬甸裔。
受大學教育比例排名:亞裔從高到底依次是:印度裔(超過70%)>華裔/韓裔(超過50%)>日裔>印尼/孟加拉裔>泰國裔>尼泊爾裔>越南裔>緬甸裔>柬埔寨裔>老撾裔。
而收入差距可以從亞裔在美國所從事的行業中窺豹:高點是美國亞裔在高科技與金融領域中不僅佔據一席之地,甚至很多亞裔都坐到了管理層的位置,但與此同時,在低點的服務行業裡,例如美容美甲,街頭餐飲,雜貨商店等,同樣也佔比很大。
目前在美國的6個主要亞裔群體,分別來自中國,印度,菲律賓,日本,韓國和越南,而亞裔已經是全美人口增長最快的族裔。
最初登陸美國的亞裔,可以追溯到1882年美國的“淘金熱”。當時美國在中國引入了不少華人勞工。之後,陸續有亞洲的其他國家人移民到美國,1917年,印度裔移民美國,在1924年,日本與韓國人批量移民到美國,但是當時的所有亞裔移民,都被視為是白人的競爭對手而受到限制。
除了早期的勞工移民外,戰爭以及地緣政治也是亞裔批量移民美國的原因。上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結束後大批的越戰難民隨著美軍到了美國,緬甸則是最近一批因為政治原因移民美國的亞裔,2006年間,有12800名緬甸移民先後以難民的身份重新在美國定居。
在目前所有的緬甸移民中,依然有35%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美國貧困線以下的平均值則是16%。緬甸裔家庭的人均收入是44,000美元,是美國所有族裔中收入倒數第二低的群體。
緬甸裔移民在美國多從事零工,雜貨舖,美甲店,一美元超市等工作。雖然亞裔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的提升並沒有完全同步,但亞裔在美國社會的壯大是顯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