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鋼琴協奏曲是古典音樂題材中最常見的協奏曲,眾多作曲家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然而,其中最受聽眾喜愛、知名度最高、流傳最廣的應該算是樂聖貝多芬的這部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是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稱為《“皇帝”協奏曲》。而事實上,本曲也確實具有堂堂王者​​風範。但是“皇帝”這一標題並不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關,公認的說法是由於本曲在當時被譽為無可爭議的“協奏曲之王” ,故此得名,並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爐火純青的貝多芬,又設計出眾多嶄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穩的結構中蘊含著壯闊的波瀾、變化無窮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鋼琴的花奏開始的第一樂章,一開始便給聽眾以極端宏偉、華麗的印象。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其中第二、三樂章連續演奏: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主奏鋼琴即以花奏方式彈奏出分解和弦,進而引出了管弦樂部分演奏的樂章主題,非常簡潔而又華麗絢爛, 此處可以看出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緻。樂章經過高潮之後,在極強的興奮狀態中結束本樂章。

  第二樂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調,4/4拍子,自由的變奏曲形式。和傳統的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一樣,本樂章同為優美的徐緩樂章。樂章的主題似牧歌般悠揚、恬靜, 經過管弦樂部分對主題的充分演繹之後,主奏鋼琴像編入萬千光彩的綿綿音樂一般,持續奏出這一祈禱性的、淳淨恬美的主題。 

  第三樂章迴旋曲,快板,降E大調,6/8拍子。在第二樂章逐漸減弱之時, 主奏鋼琴就開始反复輕輕提示出第三樂章的主題,突然主奏鋼琴以爆發般地,以無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輝煌的主題,標誌著全曲進入了第三樂章。旋即由管弦樂對這一主題予以反复。主奏鋼琴繼而導出曲折的新主題,交響曲和協奏曲交相輝映,手法精緻絕倫,充分反映出貝多芬超人的寫作技巧。樂章結尾時速度再度轉快,作最後衝刺的主奏鋼鋼琴猛然躍起,最後由管弦樂部分強而有力地結束全曲。 
  
  貝多芬的頭四部鋼琴協奏曲在最早演出時,都是由他本人擔任獨奏。貝多芬最早在維也納的成功,是以一個演奏他自己作品的音樂家的身份獲得的。但到了1809年,完成這部第五鋼琴協奏曲時,他的耳聾已使得他無法繼續演奏鋼琴。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第五協奏曲是他最後一部鋼協的原因。

  這部作品完成於1809年,就是奧地利在瓦格蘭姆失敗的那一年,拿破崙圍攻並且佔領維也納的那一年。當市區的砲火轟鳴聲響得太甚的時候,貝多芬就跑到他弟弟卡爾的家中,躲到地窖裡,用枕頭把頭捂起來——但這不是因為膽小,而是要保護他的耳朵,以及僅剩下來的一點聽覺。不久,拿破崙佔領了奧地利的首都,貝多芬表現出極為對抗和憤怒的情緒。一位朋友總見他在一家咖啡館裡對著一個法國軍官的背後揮舞著拳頭說:“如果我是位將軍,並且懂得戰略像懂得對位法一樣多的話,我會給你們這些傢伙點顏色看看。”

  可能因為戰爭的緣故,這部協奏曲等了兩年才首次上演,演出的日期大約是1811年11月28日,有一位叫做斯納德的人擔任獨奏,由舒爾茲擔任樂隊指揮。聽眾反應非常熱烈。德國一家報紙《音樂大公報》在1812年1月歡天喜地地報導說:“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最富於獨創性、想像力和最有效果的,但也是現有協奏曲中最難演奏的一部。”三個月以後,2月12日,在維也納第一次上演的時候,貝多芬委託他的天才學生車爾尼擔任獨奏,但這次演出未獲成功。期刊《女神》的編輯把這次失敗歸咎於“驕傲的和過分自信的”貝多芬不肯遷就听眾的水平。“他只能被一些行家理解和賞識”。然而,我們聽到一種傳說,並非不足憑信——在維也納首次演出的聽眾裡,有一位法國軍官聽了他的音樂後,深受感動,歡呼這部作品是“協奏曲中的皇帝”。現在所熟悉的這個“皇帝”的稱呼就來源於此,抑或是早期的出版商和鋼琴家所加,我們將永遠無法知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