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舌尖上的中國II》導演陳碩的作品,原創音樂由作曲家陳皓量身打造,場景由138種食材搭建而成,138種食材構築而成的這趟美味山水之旅,食如觀景,景如美味。
在吃貨眼中,一切食材皆是美景。當鮮筍小筏在瀑布傾落,漫天盡是香料雨,沐浴在食物的香氣中,心情好不蕩漾。這就是火鍋風靡全世界的秘密,清鮮或是香辣,濃郁得是一鍋化不開的味覺體驗。湯底中釋放食材精華,一場奇妙旅程就此開始。
▼冒著寒氣的鮮肉山脈
▼河裡小竹排,水中小魚兒。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
▼奶白色的高湯河流
下面是V電影對陳碩導演進行的獨家專訪:
創意構思
製作方原本想要一個類似於被譽為《舌尖上的英國》瑪莎百貨食品廣告的效果,希望以此展現食物的誘人和豐盛。陳碩導演認為,雖然那支廣告節奏感很好,但並不適合表現中國本土火鍋的氣質,轉而提出用食材打造奇幻風景的idea。
創意在於食物是廣告裡的絕對主角,陳碩和團隊希望能夠真實呈現出食物的質感和色澤。目前,國內還沒有嘗試用如此大規模食材搭建場景的案例,既然火鍋裡煮的都是最新鮮的食材,又想要表現我們對於火鍋的熱情和根植於國人基因中對自然山水的嚮往,為什麼不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呢?
敘事導向
陳碩導演擅長以結果為導向的敘事構建,從第一個鏡頭水珠掉落湖面,荷葉隨之蕩漾開始,動態元素的進入就打破了畫面的平靜,抓人眼球。導演依次設置了三個主場景:草原、森林和瀑布,從靜態的草原到流動的河流,先是通過水中仰拍視角給到飄在水面的竹筏剪影,故作懸念令人期待後續的更多趣味點和信息量。
竹筏前行帶動敘事發展,充滿靈動的辣椒入水,輕輕掉落船頭的枸杞,好像在接受大自然的饋贈,以此把動態的物項與兩岸靜態的食物融合成了一體。
當進行到最後一個瀑布場景時,竹筏傾覆,食材跌落,開始從山水意境轉向現實。迅速收縮的羊肉片指向清晰,以這種頗為有趣的方式點明主題,水到渠成。
創意儘管出色,但想要完美呈現在畫面中卻沒那麼容易,需要反複試驗以確定更具美感的比例關係和更富真實感的透視效果。陳碩導演跟美術指導陳之俊多次磨合,最終確定了每個場景的沙盤尺寸和佈景關係。考慮到常規的微距鏡頭只能放大食材的局部,陳碩決定採用攝影指導蔣錦文的建議,採用探針鏡頭來實現食材風景的全景式呈現,再配合高速攝影機抓取轉瞬即逝的瀑布場景和肉片收縮的特寫。除了韭菜做的草原和肉做的雪山用了特效合成,其餘均為實景拍攝。
在第一個場景草原上,為了平衡前景中對草地的特寫,陳碩導演跟團隊幾經測試,最終選用豆苗這種細小的蔬菜,草原上的鮮花用黃瓜花來表現,前期設想裡真是把所有能想到的食材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後景中則選取了代表蒙古包的蘑菇和鋪滿山丘的韭菜,不同於前景中具象的豆苗,這種大面積的抽象表現形式正好契合了山水意境。
在走向“破梗”的瀑布場景,從食材飛起散落再到入水,全都採用實物拍攝。為了保證水質清澈畫面乾淨,整個過程中換了五六次純淨水,來回掉落十幾次肉片。通過多次試驗表明,當水溫在70到80攝氏度的時候羊肉片開始收縮,而用筷子把羊肉頂到鍋底可以延長上浮時間,以爭取用升格鏡頭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數秒畫面。
雖然是短短兩分鐘的片長,陳碩導演在製作方支持下,專門邀請青年作曲家陳皓寫了一段交響樂,由小型交響樂隊演奏錄製而成。在該片中,音樂不再只是烘托畫面和情節的配角,而是成為同具敘事結構的飽滿形態,每個段落都形成了自己的語言。
早在腳本階段,陳碩就跟陳皓進行了多次交流,以便對每個場景和關鍵轉折點都了然於心,即使是後來短片時長從一分半延長至兩分鐘,也能順理成章地把樂曲發展下去。為了突顯奇幻感,陳皓建議不添加水滴音效,轉用音樂來表達開場氛圍,而枸杞掉落竹筏的靈動感也是通過音樂展現。正是對細節的用心處理才成就了影像和音樂的美好協作,毫無刻意迎合的作曲技巧著實成為進入138種食材之旅的一把鑰匙。
美術指導陳之俊專訪:
創意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如何實現,比如本片草原的場景,我用了豆苗和小黃瓜。小黃瓜上的黃花可以點綴畫面,彌補純綠色過於單調的不足。而豆苗彎曲延綿的造型無論近景的特寫還是景別放大後的大全景都別有一番味道。但其實我們一開始設計的是韭菜花,導演認為那樣效果會更好,可惜由於季節的原因,沒有辦法找到,很遺憾。
創意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如何實現,比如本片草原的場景,我用了豆苗和小黃瓜。小黃瓜上的黃花可以點綴畫面,彌補純綠色過於單調的不足。而豆苗彎曲延綿的造型無論近景的特寫還是景別放大後的大全景都別有一番味道。但其實我們一開始設計的是韭菜花,導演認為那樣效果會更好,可惜由於季節的原因,沒有辦法找到,很遺憾。
▼
再比如用韭菜鋪成的“大草原”全景。一開始我們想著鋪上去即可,但在測試的時候,發現畫面呈現效果非常雜亂,彎曲沒有大氣之感。最後不得不辛苦團隊,按照我設計好的線條層次,一根一根疏密有致得慢慢鋪設,光鋪韭菜足足花了5個小時。
那艘用小竹筍製作的竹筏,其實也頗傷腦筋。因為竹筏的大小直接決定湖面需要多寬,也就決定了沙盤需要做多大。(我們這條片一共做了5個沙盤。)其實還有一個很漂亮的場景,是全部用西蘭花做成的叢林,一個類似直升機俯拍的場景,裡面有一條彎曲的小河,本打算再做一個比例更小的竹筏來完成這個畫面,也可以起到導演需要的敘事過度,但最後在時間及預算的限制下放棄了。其實我可以保證這場如果做出來畫面會很美,遺憾again。
那艘用小竹筍製作的竹筏,其實也頗傷腦筋。因為竹筏的大小直接決定湖面需要多寬,也就決定了沙盤需要做多大。(我們這條片一共做了5個沙盤。)其實還有一個很漂亮的場景,是全部用西蘭花做成的叢林,一個類似直升機俯拍的場景,裡面有一條彎曲的小河,本打算再做一個比例更小的竹筏來完成這個畫面,也可以起到導演需要的敘事過度,但最後在時間及預算的限制下放棄了。其實我可以保證這場如果做出來畫面會很美,遺憾again。
▼
在片中,有一段很有水墨感覺的小魚靈動,靈感來自於國畫裡的錦鯉。但最後在拍攝的時候,如何讓“魚”動起來,又很傷腦經。我們用了魚線,用了裝置,效果都不理想。幸好我和導演最近在練太極,一次隨意的玩笑,居然發現,用巧勁往水里丟一下,就能丟出小魚游動的效果。這一發現讓全組欣喜,這就是拍攝過程中的樂趣。
這類情況幾乎在每個場景畫面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比如用肉做成的山,做太大讓人沒有食慾,做太小又體現不出肌理。叢林內部那場,芹菜等植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沒多久就全部蔫兒了,必須重換,如果拍攝幾條不過,就不得不重新再換一波等,篇幅有限就不詳細一一闡述了。
這類情況幾乎在每個場景畫面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比如用肉做成的山,做太大讓人沒有食慾,做太小又體現不出肌理。叢林內部那場,芹菜等植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沒多久就全部蔫兒了,必須重換,如果拍攝幾條不過,就不得不重新再換一波等,篇幅有限就不詳細一一闡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