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剛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古箏,弦樂器,木製長形。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現發展到二十五根。“箏”在現代漢語裡只有兩解,一是古箏,一是風箏。前者清靈,後者輕盈。但在這涓柔之中,又都有錚錚鐵骨,竹的骨做支撐。由此想到的女子該是柔而不弱的。初識如春風拂柳,以為玲瓏心多愁善感的背後是一片荒涼的。可是暴風雨來了,她才把柔韌的一面展現給世人。
古箏一樣的女子自古以來就很多,但具有代表性的是人淡如菊的易安居士李清照。有過“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婉約羞澀,也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孤寂悲涼。明誠逝,玉瓶案,國破家亡,詞人筆下的點點愁緒支撐著她堅強地走完了人生路。雖無力改變命運的驅使,但始終不放棄,不妥協。如古箏一曲,曲罷,韻悠悠。
古塤,亦稱“薰”,泥土加工,中空球型,以火燒製。在我國古代的吹奏樂器中,塤是最古老的一種,其主要發展階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顯帶有商周時代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古樸、渾厚、低沉、滄桑、神秘、哀婉,所以塤特別擅長抒發哀怨之情和製造肅穆、曠古、淒厲的特殊效果,一直以來被視為一種特色樂器。
在小編看來,塤一樣的女子是冷艷哀婉的,她願意與這個世界抗衡,但卻沒辦法超脫塵世。
這樣的女子祝英台算一個,她是《梁祝》傳說中的女主角,祝英台不屬於那種雲鬢花顏,嬌婉柔麗的女子,相反地卻是一位活潑爽朗而略帶幾分男性氣概的閨閣人物,為了滿足不能馳騁疆場的遺憾,遂降格以求地說服父母,女扮男裝,到會稽城負笈遊學,與梁山伯相戀,寧願化蝶也要堅守愛情,如泣如訴的人生也是人生,塤一樣堅硬的驅殼下包裹著的是滿腔的赤誠。
琵琶是一種拔奏弦鳴樂器,原稱“批把”,因彈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紀,一種有著半梨形音箱、曲項、四弦或五弦、四個相(品柱)的琵琶自西域傳入內地。
琵琶素有“民樂之王”的美譽。對應的女子必然是大氣的。外有傾國傾城之貌,內具蘭心慧質之資。
提到琵琶想到的佳人則是楊貴妃,據鄭處誨《明皇雜錄》(成書於大中九年,公元855年)記載:“有中官白秀貞,自蜀使回,得琵琶以獻。其槽以邏逤檀為之,溫潤如玉,光輝可鑑,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貴妃每抱是琵琶奏於梨園,音律淒清,飄如雲外。”
嗩吶,古又稱瑣嘹、蘇爾奈。原是波斯樂器,明正德時已有此器,那時稱之“唆哪”,先為軍中之樂,後入民間。明王圻《三才圖會》即有“'嗩奈'其製如喇叭……不知起於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 嗩吶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獷,善於表現熱烈奔放的場面和興奮歡快的情趣。大多用於民間節慶、婚喪嫁娶和戲劇場面,常與打擊樂配合使用。
嗩吶是個性張揚的北方女子,愛就死去活來,痛就無遮無擋。愛痛之間,都是一腔柔情,都是一片冰心。這樣色彩濃烈的女子在封建社會是不多見的。如嗩吶的女子應該是卓文君。愛就義無反顧,寧可去私奔,寧可當街沽酒。但是愛過了,也就淡成了一壺酒,當那封無情的書信傳來時,怎麼樣的肝腸寸斷呢?可還是個性使然,一封百轉千迴的信,重新又贏得了生活的眷顧。如嗩吶一樣的女子,不孤芳自賞,不清高標世,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古琴屬拔奏弦鳴樂器,是中國古老的拔弦樂器,亦稱瑤琴,玉琴。現代稱為七弦琴。我國古代許多思想家、文人,如孔子、司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彈古琴著稱。傳聞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悠然操琴智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故事。“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空城計”的悠然,故事給了古琴一種雍容,一種大氣,一種不與時不與人斤斤計較的從容氣魄。
與古琴一樣的女子是有才華而不輕易外露的,也是美麗,但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需要你細細品,慢慢嚼,才可領略。含而不露不是城府深,而是一種處世原則,入世智慧。這樣的女子有詠絮才退百萬兵的謝道蘊算一個,那個一心歸漢的蔡文姬也算一個。她們貌不抵四大美人,才不抵易安居士,但遇事的氣度風範只有古琴可以與之比。
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據說二胡在人們最熟悉的民族樂器中二胡排第一位。二胡的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厚實,具有溫婉細膩纏綿的抒情的效果。尤其是低音區渾厚紮實、沉著有力,適宜於演奏低迴的旋律。
之於女子,這便是一種寂寞,是心有婉轉纏綿而又無所依無處訴的冷寂。由此想到一生寫斷腸詩的朱淑真,“獨自憑欄無個事,水風涼處讀殘書。”通詩文,工書畫,曉音律,冰雪一樣的女子,到頭來嫁與俗吏,那份悲涼正如這二胡之音,溫婉纏綿,無依無靠。夜深人靜時,一點點浮上心頭的是無法排遺的愁悵。如果說李清照的悲苦是在享受幸福後的相思,那麼朱淑真的斷腸就是一片柔情無所依的寂寞
美人如玉佳人如歌,烽 火戲諸侯也只為博佳人一笑。樂聲響起彷彿歲月又起漣漪,看到伊人微笑輕吟款款而來。冰為肌膚玉為骨,又笑道旋律只有經起年輪的沉澱才越發的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