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印象派代表作曲家中,除德彪西外,還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莫里斯•拉威爾。印象派音樂最初通常是發揮器樂的音色,採用明暗對比的手法和方式,施展出豐富多彩的的炫麗圖畫,令人浮想翩翩。如欣賞到的德彪西的《大海》。而拉威爾的印象派音樂則大大發展了印象派的表現力,使音樂更富有色彩,更有交響化的共鳴,更洪亮,更鮮豔奪目。
莫里斯•拉威爾於1875年3月7日出生在法國比利牛斯山谷靠邊境的一個小城西布恩。父親是個有瑞士血統的法國工程師,在應聘去西班牙修建鐵路時認識了一位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姑娘並結成夫婦。當小拉威爾出生幾個月時,全家遷往巴黎。
拉威爾七歲開始學鋼琴,十四歲考人巴黎音樂學院鋼琴預科,二十歲前就顯露出作曲的天份。在他剛進音樂學院不久,就受到像徵主義詩歌的影響,喜愛里姆斯基•科薩柯夫的管弦樂作品,後來又接觸到法國作曲家夏勃里埃色彩性的和聲作品。
二十世紀初,巴黎的藝術生活十分活躍,蒙馬台區和拉下區住著許多不滿現實的青年藝術家。拉威爾亦與一批藝術上反對保守勢力、追求標新立異的藝術家結為朋友,受到了德彪西很深的影響。以後又陸續結識了斯特拉文斯基、勳伯格等人和他們的音樂作品。不幸的是,他於1932年遭遇車禍,頭部因傷出現了偏癱的徵兆,喪失了工作能力。1937年12月做腦手術無效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拉威爾是一位很有藝術個性的作曲家。他的生活與創作處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與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他認為自己對音樂中的新思潮一向是虛懷若谷,但從未企圖摒棄已為人們公認的和聲作曲規則。他經常廣泛地從一些大師身上吸取靈感,從未中止過對莫扎特的研究,但又從來不是任何一種作曲風格的奴隸,也從未與任何特定的樂派結盟。拉威爾的音樂在早期受到印象主義思潮的影響,但後來又逐漸擺脫了印象主義的美學思想的約束,寫出了一些形象清晰、生動,色調明朗,在藝術上有許多創造,並給後人以啟迪和影響的作品。他的音樂,是以法國的音樂文化為基礎的,而在充分發揮管弦樂的色彩特點上,他有著許多的創新。因此,拉威爾在法國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拉威爾於1907年創作的《西班牙狂想曲》是又一部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傑作,在創作時間上要比《波羅萊舞曲》早,極具色彩的抒情風格完美地體現了西班牙精神。作曲家法雅認為:“這首狂想曲讓人吃驚的是,通過運用我們西班牙'流行'音樂的調式和裝飾音型,它所表現出來的純粹的西班牙特性絲毫沒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風格所改變。 ”這部作品第二年便在巴黎首演。
全曲共分四章。
第一章、夜的前奏曲。樂曲的開始便控制著節奏,小提琴和中提琴加弱音器以極輕的力度渲染出南國夏夜炎熱而充滿慵惰和寧靜的氣氛。中間段落突然出現力度較強的樂隊全奏,然後歸於寧靜。是在近結束時先後插進單簧管演奏,使音樂稍有起伏,好像整個管弦樂隊強力的爆發衝破了雲霧。
第二章、馬拉加尼亞舞曲。馬拉加在西班牙南部的安塔露西亞省,人們能歌善舞。馬拉加尼亞舞曲是當地一種在吉他伴奏下的歌舞曲,常由兩個對比性的音樂形象互相交替構成這首樂曲一開始低音弦樂與木管音型,其他樂器加以裝飾。接著,小號吹出帶濃厚西班牙風格的旋律,其他樂器也逐漸進入,把音樂推向高潮。最後以第一首中出現的象徵炎熱夏夜的曲調結束。
第三章、哈巴涅拉舞曲。引子一開始便提示出典型的切分節奏,並不斷移到其他樂器,調式的色彩變化使整個的氣氛寧靜而舒緩。讓人感受到在地中海陽光下緩慢而懶洋洋的感覺。
第四章、集市。描寫西班牙節日夜間集市的熱鬧景象,由三段組成。第一段是以小提琴、長笛、豎琴的泛音和刮奏細膩地構成奇妙的色彩空間;第二段的樂隊合奏強壯有力,其間還插入弦樂的滑音,藉以表現人群的歡笑和動物的叫聲;第三段再現前兩段人與自然的和諧,展示一派生機。
值得一提的是:我還曾分別欣賞過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和夏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而嚴謹的構築、精湛的配器和色彩性的演奏手法的發揮,使拉威爾的這部《西班牙狂想曲》成為這位印象派作曲家的代表作之一。在此前,我對拉丁音樂的鮮明的節奏感印象就很深刻,在旋律性,色彩感,節奏感之間,拉丁音樂的節奏感幾乎是至高無上的。就像聽弗拉門戈。而這部《西班牙狂想曲》第四章末,每一個小節的節拍與速度都表現得特別突出,以弦樂之美、打擊樂之力、銅管樂之厚重、響板之清脆,都構成熱烈奔放,節奏鮮明、色彩斑斕的西班牙風情圖畫。
在這追逐夢想的路上,我們不怕困難,不怕艱險。因為我們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