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關於David Bowie你所不知道的影響世界的十件事 ABOUT DAVID BOWIE

關於David Bowie你所不知道的影響世界的十件事

2016-01-12 15:56  新浪音樂
               新浪娛樂獨家稿件velvet/文
        一代搖滾傳奇大衛-鮑威(David Bowie)於2016年1月10日在紐約曼哈頓逝世,這位活躍於歐美流行與搖滾樂壇半世紀的傳奇人物最終巨星隕落,留下世人唏噓不已。以下是10件你可能還未必知道的大衛-鮑威的故事,這10件小事的蝴蝶效應,不僅僅影響著歐美的主流流行文化,甚至影響著世界文化、科技與政治的發展。
  1.Glam Rock(華麗搖滾)的奠基人
  鮑威曾在1970年組建過一直名叫“The Hype”的樂隊,雖然這支樂隊並沒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在當時卻引領了華麗搖滾(Glam Rock)這種新風格的興起。而大衛-鮑威兩隻眼睛不同顏色以及色彩艷麗的造型也成為後來樂隊紛紛模仿的對象!不過,大衛-鮑威的右眼是被自己的好友George Underwood所打傷,二人因為一個女孩大打出手,最後鮑威的右瞳孔永久性放大。“搖滾變色龍”的形像也就此誕生。
  2.影響流行天后麥當娜的人生
  麥當娜表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場搖滾演出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當時才15歲的她在底特律的Cobo體育館被大衛-鮑威強大的舞台表現力和詭異的藝術風格所深深震撼。麥當娜在成名後表示:“我從未覺得自己適合在密西根那種地方成長和生活,我從小就不合群,大家都覺得我是一個怪異的人。而當我在現場看到大衛-鮑威的演出時,我認為他用不同的造型和舞蹈表現出自己對於搖滾樂表現形式的思索。他是如此的特別且具有創造力啟發性,一個真正的天才。”之後,麥當娜邊離開了父親,獨自一人前往紐約闖蕩。
  23年後,在大衛-鮑威被納入搖滾名人堂的頒獎儀式上,為他擔任主持嘉賓的正是麥當娜本人。
  3.推動柏林牆的拆除
  大衛-鮑威曾於70年代末期在德國柏林先後錄製了《Low》,《Heros》與《Lodge》三張專輯,而這三張專輯也被認為是他的“柏林三部曲”。1987年,大衛-鮑威特地選擇在靠近柏林牆位置的地方進行演出,這場演出也引發了牆兩邊樂迷的重大反響。一周之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喊話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要求他拆除柏林牆!兩年後,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柏林牆最終被拆,德國完成統一。
  在大衛-鮑威逝世之後,德國外交局官方發推,特別緻謝鮑威“幫助拆除柏林牆”:再見了,大衛鮑威,你是人類當中的英雄(Heroes-鮑威經典單曲) ,我們感謝你的努力讓柏林牆被拆除。
  4.在空間站中被翻唱的金曲
  大衛-鮑威的很多歌曲主題都有關外太空,他在英國的第一首熱門單曲是1969年的《Space Oddity》,歌曲在英國廣播公司在報導登月時使用。很多宇航員都稱自己是大衛-鮑威的粉絲,2013年時,加拿大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在國際空間站中翻唱大衛鮑威的這首《Space Oddity》,大衛-鮑威也特別讚賞了他的行為,稱之為“所有翻唱版本中最深刻的一首”。
  在大衛-鮑威去世當天,英國宇航員派克(Peake)也發推特表示悼念:“悲傷的一天,你的音樂引領者我們的夢想!再見吧,來自另一星球的人。”
  5.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一生的摯友
大衛-鮑維列儂與小野洋子1975年在格萊美獎
  雖然鮑威的音樂晚於披頭士的時代,但是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對於大衛-鮑威的音樂都非常欣賞。麥卡特尼則在1985年時的援助非洲公益演出時,與大衛-鮑威同台演出。在鮑威1975年的首支美國冠軍單曲《Fame》中,約翰-列儂(John Lennon)便參與了這首歌的創作並在錄音時擔任伴唱。
  鮑威不僅與列儂是音樂上的好搭檔,更是生活中的摯友。小野洋子就稱大衛-鮑威是他與列儂的兒子西恩的“養父”:當西恩小時候在瑞士上寄宿學校時,大衛-鮑威便時常從學校裡將他接出來,然後帶他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以及他在日內瓦的錄音室中錄音。小野洋子曾說過:“對於西恩來說,大衛-鮑威就是在列儂逝世後,又一個父親。一些美好的記憶將始終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6.大衛-鮑威的性取向的爭議
大衛鮑伊與好基友Iggy Pop
鮑伊與麥卡特尼出席公益演出
大衛-鮑伊與第二任名模妻子
  大衛-鮑威本人曾在1972年時接受《Melody Maker》雜誌採訪時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而在1976年接受《花花公子》雜誌採訪時,大衛鮑威進一步承認說:“沒錯,我是一個雙性戀。而我也無法否認我自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我認為這是發生在我人生當中最美好的一件事兒。”與大衛-鮑威產生過聯繫的人包括有朋克教父伊基-波普(Iggy Pop)與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 Mick Jagger)。
  在2000年後,大衛-鮑威對於自己性取向的公開有些後悔:“我不認為我的性取向在歐洲是個問題,但是在美國則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我從未想過自己的性取向會成文一個標籤。我也從未想過去為某些個人與某些團體搖旗吶喊。我只想做自己,那就是一個作曲人和藝術家。我的個人取向問題不應該在頭條上待那麼久! ”
  7.大衛-鮑威的婚姻生活與大導演兒子
  雖然大衛-鮑威本人是雙性戀,但是他的一生中還是有過兩段婚姻。1970年3月時大衛-鮑威與Mary Angela Barnett成婚,二人的兒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如今已經是一位大導演,他於2002年所執導的​​電影《Source Code(源代碼) 》中,由傑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領銜主演。
  1992年,大衛-鮑威迎娶了索馬里模特Iman,隨後二人在2000年迎來了女兒"Lexi" Zahra Jones,女兒的出生也讓大衛-鮑威徹底定下了心,他從此便定居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高檔公寓之中,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8.涅槃樂隊的仰慕者與非主流搖滾
  大衛-鮑威的音樂不僅僅是引領者70年代與80年代,即使是統治90年代的另類搖滾中,也有很多大衛-鮑威的影子。涅槃(Nirvana)樂隊曾在1994年MTV上錄製了《紐約不插電(Unplugged In New York)》,樂隊所演唱的第三首歌《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便是翻唱於大衛-鮑威的個人第三張專輯,這首歌講述的是關於偏執,幻想與瘋狂的主題。
  幾個月後,涅槃樂隊的核心人物柯特-科本用一把獵槍在家中自殺,終年27歲。但另類搖滾成為了90年代主流媒體的旋律。
  9.華麗又成功的電影演員
       大衛-鮑威不僅僅是一位歌手,他本人還曾出演過28部影片。這其中包括出演極具爭議的影片《基督最後的誘惑》裡“Pontius Pilate”這一角色;此外他還在電影《輕狂歲月(Basquiat)》中飾演美國當代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演員大衛-鮑威曾獲土星獎以及MTV電影獎提名。而他本色出演的電影《The 1970s with David Bowie》也讓他在2003年贏得了艾美獎傑出類別的特別貢獻獎。
  此外,以大衛-鮑威的音樂生涯為原型的電影《天鵝絨金礦》也講述了他和伊基-波普之間那段眾人皆知的歷史。
  10.英國王室與倫敦奧運的拒絕者
  2003年,伊麗莎白女王曾欲授予鮑威爵位,但鮑威拒絕接受這一榮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鮑威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接受這種類似的東西,我真的不知道它的意義所在。反正它不是我人生為之奮鬥的目的。”
  此外,大衛-鮑威曾收到倫敦奧運會總導演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的邀請,讓他在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上演唱《Heroes》,但他拒絕了對方。之後,《Heroes》只能以奧運會的非官方主題曲播出。(velvet/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