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被諷1年沒用壞的是假貨
Prada風光不再:屢陷質量門董事長陷稅務調查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侯雋︱北京報導
2014年9月30日,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普拉達( Prada)發佈公告稱,集團主席董事長繆恰-普拉達(Miuccia Prada)及其丈夫兼首席執行官帕特里齊奧-貝爾泰利(Patrizio Bertelli)正接受意大利當局查稅的調查。
普拉達集團強調,此次事件只涉及兩位董事過往稅務,與集團或其任何附屬公司無關。但據當地媒體猜測,這兩名掌舵人涉嫌將資產調往海外逃稅,早已被意大利監管當局注意,估計涉及資產轉移金額高達3.9億英鎊(約38.5億元人民幣)。
在“逃稅門”事件之前一周,普拉達剛剛發布了號稱“歷史上最差的半年報”。截至2014年7月31日的半年度,該集團收入微增1.3%至17.51 億歐元;而集團淨利潤則大降20.6%至2.45億歐元。從地區上看,曾作為Prada業績“火車頭”的亞太市場失去動力。在亞太地區,Prada擁有164家直營店等渠道,上半年銷售淨額下降1.3%。
一時間,這家百年老店內憂外患接踵而至。
屢陷“質量門”的奢侈品大牌
“那部電影讓普拉達一夜之間在全球大熱,並成為許多中國人崇拜的奢侈品牌之一。”2014年國慶前夕,《中國經濟周刊》利用微信和網絡進行了一次對奢侈品的微調查,收回有效問卷96份。高達80%的參與者都認為2006年上映的影片《穿普拉達的女魔頭》讓普拉達在中國家喻戶曉。
也正如電影所表現的那樣,普拉達一直堅持走著高冷路線,從沒有放下身段兒。
當眾多奢侈品開始在設計與渠道上走多元化路線的時刻,普拉達仍然靠著一款經典單品“殺手包”走天下。從產品結構上看,普拉達銷售的多為其經典款和基本款,缺乏新鮮感。首都經貿大學市場營銷系主任陳立平教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當眾多奢侈品牌為了迎合亞洲市場專門推出新品時,普拉達的設計卻一成不變,很難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普拉達在歐洲、美國的消費者年齡集中在40歲以上,因此它的設計和銷售都是非常傳統,嚴格遵守奢侈品高高在上的理念,對於中國年輕的奢侈品消費主力群體來說,它缺乏親切感。”陳立平說。
隨著在《緋聞女孩》、《單身毒媽》等熱門美劇中頻繁地曝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