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文革時期的★廣★場★舞——忠★字★舞★

忠字舞流行於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期,九大以後漸趨衰微。忠字舞堪為一個特殊時代的生動寫照。


每天早晨和晚上,舉行“早請示、晚匯報”儀式時,隨處可見跳忠字舞的人群。

“ 我們有多少貼心的話要對您講,我們有多少熱情的歌兒要對您唱,千萬個紅心向著北京 ”……




忠字舞,是“文革”時一種表忠心的集體舞蹈。

忠字舞大多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滿懷豪情迎九大》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

忠字舞動作簡單、重複、易學,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士學跳。舞者手裡揮動紅寶書或紅綢巾,採取像形表意、圖解化的手法。

忠字舞的典型的動作為:雙手高舉,表示對紅太陽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遠追隨偉大領袖毛主席;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徹底砸爛資產階級;緊握雙拳,表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些舞蹈基本表現手法是:挺胸架拳提筋式、托塔頂天立地式、揚臂揮手前進式、握拳曲肘緊跟式、高舉雙手頌揚式、雙手捧心陶醉式、弓步向前衝鋒式、跺腳踢腿跳躍式。後來被戲稱為“八大件”。

舞者儘管非正規培訓、動作呆板,但大多數都全身心充溢著朝聖虔誠的莊嚴感,情緒激盪。

那個特殊的年代,跳“忠字舞”、唱“忠字歌”也是一項嚴肅光榮的政治任務。

忠字舞最興盛時,工農兵學商各階層、各領域都要跳,一時間,忠字舞成為舉世無雙的狂熱地大眾化民俗國舞。

跳舞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在車間、操場、碼頭、街頭,都必須組織跳一段忠字舞以表忠心。

就是在廣大農村,社員們在勞動之餘,也要在田間地頭跳忠字舞。忠字舞因此也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忠字舞方陣動輒成百上千人,前後相連可達上萬人、隊伍逶迤數里,同時載歌載舞前進,有時竟持續十多里路。

舞者狂熱亢奮,動作笨拙,跳一會兒,步行休息一會兒,交替行進,場面宏大,氣勢較為壯觀。

在跳忠字舞最熱的那段時間裡,紅衛兵還在各個路口設崗,攔截過往行人,讓他們跳一段忠字舞,方可通行。對於不會跳的,則讓他們就地學習,學會了才能放行。聽說,呼和浩特火車站還發生過,不會跳忠字舞就不讓上車的事情。

那些一支支讓人回味無窮的高亢、稚氣的歌舞的旋律,已深深扎在那一代人的腦海中,深深烙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