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中國人均儲蓄超40000,為什麼你還不敢花錢?

財經網 

2016-09-28 16:20
中國收入儲蓄水平排世界第三,僅次於中東石油出口國卡塔爾和科威特。但是這種高儲蓄率的說法與大家的生活經驗顯得格格不入:普通白領很多都是“月光族”,更高層次的金領銀領也為每個月的按揭放款焦頭爛額。那麼,中國的高儲蓄率是否意味著居民有錢不想花?
1.png
國際排名而言,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並且長期位列第一。2005年,中國儲蓄率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19.7%。2015年,中國儲蓄率的最新數據是46%。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2015年度《世界概況》顯示,中國收入儲蓄水平排世界第三,僅次於中東石油出口國卡塔爾和科威特。
但是這種高儲蓄率的說法與大家的生活經驗顯得格格不入:普通白領很多都是“月光族”,更高層次的金領銀領也為每個月的按揭放款焦頭爛額。那麼,中國的高儲蓄率是否意味著居民有錢不想花?

儲蓄率高並不等同於居民儲蓄多

國民儲蓄分三個部分:居民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其中居民儲蓄代表個人(家庭)的儲蓄水平。
長期以來,輿論普遍認為高儲蓄率源於中國百姓愛存錢的習俗。然而,事實證明這種認識有很大偏差。實際上,近十幾年來,中國國民的高儲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錢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業的儲蓄。來自國際清算局的數據就顯示,在2000到2008年間,中國國民總儲蓄增長中有80%源於政府及公司部門,並非來自家庭。
2.png
統計顯示,從1992年到2012年,中國國民儲蓄率從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儲蓄率和企業儲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儲蓄率總體卻沒有變,1992年為20% ,2012年依然是20%。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與其餘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部門的儲蓄佔比明顯較高,截止2015年底,中國企業部門存款餘額佔GDP的64%,而美國和日本均不足15 %。因此,中國接近50%的國民儲蓄率有企業部門的重要貢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也表示,一般國家都以居民儲蓄為首,然後是企業儲蓄、政府儲蓄,而中國的儲蓄結構卻剛好相反。
另外,2000年至2008年間,中國家庭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急劇下降、投資增強以及出口拉動增長的模式也證明了這種家庭、政府和企業儲蓄的不均勻增長。
總之,過去十幾年中,中國家庭的儲蓄總額增幅沒有跑過政府接近20%和企業超過10%的漲幅。簡言之,國民並不直接代表居民的儲蓄水平,居民存在銀行的錢並不一定越來越多。
3.png
來源:興業證券

中國居民儲蓄多來自高收入家庭

今年1月,李源潮在達沃斯發表主旨演講時講道,2015年一年,中國的居民新增儲蓄的存款就超過了4萬億人民幣,2008年以來,中國的居民儲蓄累計增加了35萬億。
4.png
製圖:枕頭財經
按照統計局最新公佈的全國總人口13.7億計算,我國居民人均存款已經達到40291元人民幣,首次突破4萬元大關。然而,收入差距使不少中國人仍然無錢可存。那麼,人均4萬的居民儲蓄來自誰?
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曾對8000多戶中國家庭進行調查,並發布《2015中國家庭金融報告》。報告指出:“從儲蓄的分佈來看,家庭儲蓄分佈極為不均。。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佔當年總儲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為69.02%,儲蓄金額佔當年總儲蓄的61.6%。”
也就是說,中國家庭儲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坦言,高淨值家庭具備高收入、高消費、高儲蓄率三個特點。統計顯示,高淨值家庭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江蘇。而這幾個地方都是近年來資金存量排名靠前的省市。
5.png
此外,不同家庭之間收入和消費的差距非常明顯,樣本前1%的高淨值家庭人均收入75.6萬元,儲蓄率高達67.5%。而普通家庭人均收入6.2萬元,總消費4.6萬元,儲蓄率25.8%。可見普通家庭真正擁有的錢並不多。
6.png
 製圖:騰訊今日話題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存錢?

《經合組織觀察家》上的一篇文章這樣分析中國人花錢的謹慎態度:中國的高儲蓄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積穀防飢”的“預防性儲蓄“。多數人存錢不是不想花,而是不敢花。
中國高儲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廣大民眾沒有足夠的消費動機,而是廣大民眾沒有足夠的收入。正如吳敬璉所言,“普通勞動者家庭收入增長緩慢,內需不足,社會保障不充分和預期不穩定等,都使居民非常看重儲蓄。”
然而,我國的買房費用、子女教育費用、養老費用等卻一路飆升。
在中國,對很多結了婚有了子女的人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必須要提前攢,而且得儘早攢。孩子生下來就要有奶粉錢、尿布錢,從上幼兒園到大學又得燒一大筆教育錢。
7.png
買房也需要一筆不小的積蓄。據研究顯示美國人買房不需要太長時間,邁阿密需要4年,紐約需要5.7年,洛杉磯需要5.9年。而如今高昂的房價,讓大部分中國人都必須節衣縮食一輩子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因此努力攢錢同時不敢多花錢,是很多中國人的生活主旋律。
以北京為例,面對校園周邊每平方米超過4萬元的房價,按照現在的工資計算一下,即使去買六環外每平方米兩萬元的商品房,月入上萬的工薪族也要奮鬥至少60年才能擁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產。
以最近的南京限購令為例,政策實施首日,離婚人數增三倍中青年居多。截至到9月26日傍晚五點,南京共有320對夫婦離婚,是平日正常離婚人數的3倍。在可以為房產離婚的時代,省吃儉用存錢買房似乎變得再正常不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稱,國民儲蓄率偏高的核心因素之一是中國社保體係不夠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們的“不安全感”,促使他們更多地存錢。
另外,中國居民投資機會少,進一步提高了儲蓄率。從結構和數據來看,市場投資主體主要是政府和企業,民間的投資渠道則很窄。
個人投資海外渠道還沒有開放,個人直接投資國內債券市場受阻,國內投資渠道主要是股市、樓市、國債、銀行存款,雖然也出現了理財產品、資產管理計劃、信託計劃、私募基金等金融投資工具,但這些金融工具透明度較低,交易結構設計複雜,資金風險沒有有效監管,潛在風險很大。
除現金存款與銀行儲蓄以外,只有房產投資等有限的轉換現金通道。在資本市場欠發達時,多數人依賴銀行體系。
生活中依然有很多堅定的“存錢族”,對他們而言,每個月的工資到手,可能花錢的地方很多,但是只有存錢才是硬道理,無論多少,總是要拿出來存進銀行。
實際上,我們國家其實這些年情況已經開始在發生變化。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特別是90後、00後,隨著現在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越來越深化,他們的消費和投資習慣也在發生變化。
《安聯全球財富報告》也顯示,中國家庭的分散投資進程正在繼續,家庭金融資產投資已越來越注重績效,把資產從低收益的儲蓄賬戶轉向高收益的銀行和理財產品。
這個趨勢逐漸會有所下降。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儲蓄率可能仍然處在一個比較偏高的水平。
總之,"有錢不花"、"沒錢可花"和"有錢也不敢花"都是中國高儲蓄率下存在的現實情況。而對國人來說,"有錢不花"顯然不是主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網易財經、今日話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上海證券報、央廣網)
(編輯:梁宇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