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談音樂的美,要聊聊古典音樂的髮型進化史。不同流派的音樂風格皆有著變化,而 不同年代流行的時尚亦不相同。除了 從音樂分辨外,看畫像與照片也能辨認作曲家的年代,關鍵就在於髮型。
從髮型開始說起,就不得不提到假髮這項禿子救星的偉大發明。假髮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古埃 及和古羅馬帝國的文獻就有相關記載。從羅馬時期就有人認為禿頭的人是受到上天的懲罰,把禿子視為罪人。
然而在歐洲上層社會的流行,一般認為是1620年前後,路易十三帶起的風潮。基於巴洛克時期人人愛美的本性,路易十三因為禿頭開始戴假髮,引起經常出入宮廷的貴族效仿,隨後風靡歐洲,以至於連婦女都戴著各式的假髮出席社交場合。
➤ 因此我們看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都頂著一頭雞毛撣,自帶掃塵功能,走到哪哪就乾淨利索。假髮的傳統交由兒子路易十四發揚光大,以過肩式的長卷假髮為時尚潮流,帶戴假髮不僅成為地位的象徵,就算你毛髮旺盛,不戴假髮就不是城里人。
➤ 到了古典時期,假髮在此時是在正式場合使用,隨著理性主義蔓延,從蓬亂的假髮開始有秩序的梳理,還發展各式編法。
在十八世紀中期後,流行將額頭露出,假髮疏至後方,用黑色緞帶綁小辮子。
➤ 自從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之後,男子拋棄裝飾繁縟的衣裝,卸下沉重的假髮頭套,留起輕鬆簡便的發式。
➤ 19世紀此時的流行是短捲髮,但是個性才子是不需要追潮的。率性的長直發,帶有部分瀟灑不羈的色彩。看看下邊兒這幾位,似乎有意走古典界歐巴的路線啊!
都說髮型是人的另一張臉,那麼鬍子可能是男人的另一個生殖器?(誰說的!)。
作為臉上的最大特徵,鬍鬚一直是古代男人極為重視的美學時尚之一。綜觀西方歷史,鬍子在社會裡代表的意義各有不同,有些民族很重視,有些卻覺得不文明,比如早期中世紀的時尚是把鬍子全部剃光。
➤ 到了19世紀,這是一個政治的世紀,右派保守主義者如梅特涅,不留鬍子。而左派共產主義者如卡爾馬克思,留大鬍子。大體說來,這就是一個「你留什麼鬍子就代表你贊成什麼意識形態」的時代。各式各樣的鬍子也就紛紛出爐,而鬍子,也正式開始偏離純粹時尚而專向與政治連結。於是我們也看到19世紀後半的作曲家門,任其毛髮亂噴的個性模樣了。
➤ 巴洛克時期無法見人的禿子們到了20世紀終於平反了,長不出毛的音樂家也能大大方方地露出發光的頭頂。
20世紀開始,平頭與光頭甚至也成為了一種前衛風格。
下次看到這些人若是想不起他屬於哪個流派,瞅一眼髮型,或許會讓你靈光一閃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