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吃東西。無論各個民族對吃的觀點有多大的區別,但核心是相同的,溫飽。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吃就變成了一種社會行為,反映出了各個民族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在中餐和西餐中尤為明顯。西餐的菜單大多只有一兩頁紙,其中還包括飲料和甜品,無論大小西餐廳的菜單大多都很短。而中餐則不同,菜單一般喜歡做成一本書,點菜經常會變成一件漫長的工作。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中餐是一種多地域文化的融合,這一點和西餐有很大不同。中餐的每道菜之間沒有必然的聯合,食物和飲料也沒什麼關係,這很有些像中國多元的文化觀念,多樣,包容。不過現在很多海外的中餐館把中餐改成了西餐的吃法,分成頭盤,主菜和餐後甜品,外國人就能吃的很開心,既享用了中餐的美味又在心理上覺得踏實。當然,自助餐模式的中餐館應該算是歐美人最適應的中餐模式。畢竟不需要點菜,完全不需要考慮什麼文化差異。西餐是各人點各人的菜,中餐是點完大家一起拿筷子隨便吃。由此看出西方文化中強調個體的獨立性,而中國文化更多的是注重整體。西餐的廚房更像一個流水線,有很多標准設備,要求計量,溫度和時間的控制,廚房的佈局是按流程設計的。對飯菜的樣式,顏色有嚴格的要求。西餐把事情標準化,程序化,提高了做事情的效率和連貫性。(麥當勞和肯德基就是標準化餐飲的極端表現)而中餐館的廚房就大不一樣,推門進去,火光沖天, 飯菜好不好吃,全看掌勺師傅的手藝。所以中餐很難統一標準,更多的是靠廚師個人的技術。中餐還講究酒桌文化,餐廳往往還會成為談生意的場所,大家高談闊論。這一點西方人完全不認同,他們認為吃飯時要集中精力,談話聲音很小甚至不說,酒桌上談生意更是不可能了。總之,文化的差異帶來了餐飲上的差異,初期的不適應很正常。當然,這些並不是大問題,入鄉隨俗的體會另一種文化,也是很有趣的一種經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