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阿依達(意大利歌劇)



阿依達,埃塞俄比亞公主,是同名歌劇主角。 《阿依達》這部四幕七景歌劇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朱賽佩· 威爾第所創造的。劇情是根據法國古埃及考古學家芳思華‧奧古斯特‧斐迪南‧馬里耶特的原著改編。 1880年《阿伊達》於巴黎首演時,威爾第曾親自擔任指揮演出。
《阿依達》描寫了交戰國雙方皇帝的女兒在她們同時深愛著的一位戀人之間所作的生死選擇的故事:古埃及法老王時代,東非大陸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亞戰事又起,埃及王手下戰將拉達梅斯率部出征,迎戰埃塞俄比亞國王阿姆納斯洛。此時,埃及王女兒阿姆涅麗斯公主愛戀著拉達梅斯,而拉達梅斯的心上人卻是阿姆涅麗斯的女奴阿依達。而這位女奴不是別人,正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女兒—原來阿依達也是一位公主。
盛大的歡慶場面映襯著凱旋廣場上武士們列隊凱旋的喜悅。阿依達卻在被拉達梅斯所虜的囚犯中發現了自己的父親—偽裝成士兵的埃塞俄比亞國王。敗陣下來的國王和公主一籌莫展,打了勝仗的國王和公主則忙於準備贅婿招夫。非常痛苦的拉達梅斯一方面不願意和埃及公主結婚,另一方面又為阿依達公主身處險境而焦慮。為免兩國長期交惡,也為了自由的愛情,他毅然決定放走阿依達父女。
不料,暗中監視的埃及公主阿姆涅麗斯察覺了他們的行動。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拉達梅斯最終被判決活埋,阿依達不願苟且偷生,事先來到墓穴,決心與拉達梅斯相伴生死。

歌劇作者簡介

朱賽佩· 威爾第(威爾第,Giuseppe1813-1901)
意大利作曲家.生於布賽托附近.父為食品、雜貨商.他的音樂生涯以在布塞托村教堂彈奏管風琴,同時擔任布塞托愛樂協會助理指揮開始.1832年投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從斯卡拉歌劇院藝術拉維尼亞私人學習.斯卡拉當局發現了威爾第的才能,但米蘭的學院派人士並不賞識.

他的第一部歌劇《波尼法西奧伯爵奧貝托》於1839年在斯卡拉歌劇院上演獲得成功,眼力敏銳的斯卡拉歌劇院領導梅雷利立即邀請他再寫三部劇,不幸其中第一部---喜劇《王國的一天》(1840)一敗塗地,又值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相繼病亡,便發誓再也不寫音樂.好心的梅雷利又勸說他,給他看《納布科》的臺本(索列拉編寫),劇中的愛國主義熱忱打動了威爾第的心.歌劇寫成後大獲成功,其中希伯來人合唱《飛吧,思想,插上金色翅膀》令人熱血沸騰,是威爾第藝術生涯中的第一塊里程碑.此後,他全力以赴寫作歌劇. 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大歌劇院很快都來邀請他. 《弄臣》是1851年為威尼斯寫的(因臺本在政治上引起爭議而遭禁演的幾部歌劇之一),《游吟詩人》是1853年為羅馬寫的.關於《游吟詩人》,作曲家發表過一篇宣言,其慷慨激昂不亞於瓦格納在北方發表的一些聲明.宣言說,《游吟詩人》應是一種"新型的歌劇",其中的詠嘆調、卡巴萊塔、二重唱及其他重唱、終場音樂等等,決不允許凌駕於戲劇之上.雖然他此時還不像瓦格納那樣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游吟詩人》在演出得當時,仍不失為一部高瞻遠矚、影響深遠的作品,絕不是人們心目中的為“老一套不良風格”唱讚歌.《茶花女》(威尼斯,1853)雖初演失敗,但因親切感人,不久便建立起與《游吟詩人》不相上下的地位。在《假面舞會》(羅馬,1859)、《命運的力量》(聖彼得堡,1862) 、《唐卡洛斯》(巴黎,1867)和《西蒙·波卡涅拉》(威尼斯,1857; 修訂本,米蘭,1881)中,威爾第那莎士比亞般的戲劇天才令人刮目相看. 《阿依達》(開羅,1871)也許更像一部"大歌劇",但它包含一些私下會面的場景,其表情之深刻使它屹立於同類歌劇之上.此後他沉默了十六年(一生中第二次放棄舞台生涯),隨即寫出兩部真正的莎士比亞歌劇《奧瑟羅》(米蘭,1887)和《法爾斯塔夫》(米蘭,1893),達到他創作的頂峰.晚年他還寫作教堂音樂(雖然不常去教堂),包括1873年悼念偉大意大利詩人、小說家和愛國者的《曼佐尼安魂曲》.威爾第說,"如果人可以拜人,我願對他跪下."他沒有跪下,而是寫下了19世紀最偉大的合唱安魂曲來悼念他.

威爾第是在不顧一切、不惜貶低樂隊以抬高歌唱家的意大利歌劇傳統的哺育下長大的,開始他全盤接受,後來才逐漸按自己的需要發展歌劇形式,直到晚年在《奧瑟羅》和《法爾斯塔夫》中臻於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地.雖然他自己把尚在成長階段的作品說成"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他的早期作品是不容低估的.即使是最不成熟之作,也都表現了他的旋律天才和蓬勃朝氣,音樂一氣呵成,欲罷不能.這些早期作品也相繼重演,它們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當他成熟以後,他的創作顯示出音樂造詣的不斷深化,對樂隊更加敏感特別是在樂隊的處理上更加足智多謀、匠心獨運.他的配器極有個性,清澈透明,美麗如畫,雖然也有人批評它(例如肖伯納便把他的配器比作一隻大吉他).

西元前1230年,古埃及法老王時期

曼菲斯神殿大廳
第一景曼菲斯神殿大廳
大祭司朗費斯和年輕的埃及軍官拉達梅斯來到神殿裡,時值南邊的埃塞俄比亞來犯。朗費斯告知拉達梅斯:神明們已經指定要由一位年輕軍官率領埃及大軍出征討伐,拉達梅斯則在心中暗想:如果他是那位軍官該有多好,一旦出征勝利,他就可以把榮耀獻給心愛的阿伊達(阿伊達原是埃塞俄比亞公主,在戰爭中淪為埃及女奴)。 (詠嘆調:聖潔的阿伊達)
埃及公主安奈瑞斯走進神殿大廳,她看見拉達梅斯心神不定,想猜出其心中秘密,而拉達梅斯則是小心翼翼,不讓安奈瑞斯看出真像。此時,阿伊達登場,安奈瑞斯瞧見阿伊達與拉達梅斯四目交錯、神情稍有異樣,心中不免起疑,不由得對阿伊達起了戒心與妒意。 (三重唱)
埃及法老王在朗費斯及祭司們陪同之下來到神殿,法老王當眾宣布:神明已經指定由拉達梅斯擔任此次出征的統帥,全體高唱出征之歌,向入侵的埃塞俄比亞軍隊宣戰。待眾人離去後,阿伊達心裡痛苦萬分,她懊惱剛才竟然也隨著人群高呼、預祝拉達梅斯勝利歸來,而拉達梅斯此次出征就是要抵抗父親─ 埃塞俄比亞國王─的侵略;阿伊達陷入兩難狀況,因為她不論祈求神明保佑任何一方,結果都只會為自己帶來痛苦。她甚至甘願一死,了卻一切痛苦。 (詠嘆調:勝利歸來!)
神殿祭壇
第二景神殿祭壇
神殿裡,女祭司歌頌埃及神明的全能,並在祭壇前向神明獻上一段舞蹈。大祭司朗費斯帶著剛剛被任命為出征大將軍的拉達梅斯來此祈求神明護佑,幫助埃及大軍打敗前來侵犯的埃塞俄比亞軍隊,以衛家邦。
─第一幕落─
埃及公主寢宮
第二幕
第一景埃及公主寢宮
在奴婢們環俟之下,公主安奈瑞斯舒服地躺在長椅上,等待拉達梅斯率領埃及大軍出征勝利,凱旋歸來。小黑奴們還特地獻上一段舞蹈,取悅公主。
未久,安奈瑞斯看見阿伊達慢慢走來,她命令旁人退下,只留下她和阿伊達單獨對話。安奈瑞斯首先假意地問候阿伊達,是否為了祖國(埃塞俄比亞)的敗仗而憂心忡忡?但在言談中,安奈瑞斯逐漸看出:令阿伊達掛心的,卻是一樁愛情;安奈瑞斯不斷刺探阿伊達,甚至還捏造謊言,說是拉達梅斯已經戰死在沙場上。阿伊達至此終於表露實情,她的確深愛著拉達梅斯,並不惜以情敵之姿和安奈瑞斯對抗,但隨即她又想起自己的身份,轉而請求安奈瑞斯的寬恕。
安奈瑞斯在確定阿伊達與拉達梅斯的關係之後,心中不免燃起妒火,而阿伊達向她跪地求饒,更增加她的虛榮感和憤怒;在告知阿伊達實情─拉達梅斯並沒有戰死、還將率領大軍凱旋歸來─之後,安奈瑞斯丟下一句狠話:「有種就和我在情戰上決戰吧!」隨即轉身離去,只留下獨自啜泣的阿伊達。

提伯城門廣場
第二景提伯城門廣場
群眾夾道歡呼埃及大軍勝利歸來。埃及國王和公主安奈瑞斯在祭司們和軍士的簇擁下,也來到廣場前,迎接出征凱旋的軍隊。 (凱旋場景)
拉達梅斯將戰利品─包括埃塞俄比亞戰犯在內─獻給埃及國王,阿伊達赫然發現自己的父親─埃塞俄比亞國王阿摩納斯洛─也在戰犯群中。阿摩納斯洛要阿伊達不要聲張他的真實身份,只說埃塞俄比亞國王已經為國捐軀;他並且請求埃及國王大發慈悲,饒恕戰犯們。埃及國王為了和平與安全起見,在大祭司朗費斯的建議下,只留下阿摩納斯洛,其馀戰犯一概釋放,同時國王為了答謝拉達梅斯為國盡力盡忠,也將安奈瑞斯許配給這位統率大將軍。安奈瑞斯聞言得意洋洋,而阿伊達在一旁見狀卻只有失望和傷心。
─第二幕落─

尼羅河畔神殿前
第三幕
第三幕尼羅河畔神殿前
月光 。
此時,阿摩納斯洛也悄然來到此地,他要阿伊達從拉達梅斯口中套出埃及大軍進攻埃塞俄比亞的秘密通道;在父親的親情逼迫與愛情掙扎之下,阿伊達只好勉強答應。稍後,當拉達梅斯前來赴約時,阿伊達以愛情相誘,終使拉達梅斯不自覺吐露軍機,而被躲藏在樹後的阿摩納斯洛竊聽到埃及國防機密。就在阿伊達父女準備要帶拉達梅斯逃亡時,卻正好被從神殿中走出來的安奈瑞斯及大祭司撞個正著,拉達梅斯束手就擒,而阿伊達父女則落荒逃去。
神殿大廳
第四幕
第一景神殿大廳
洩露軍機的拉達梅斯此時已被收押,靜候審判。安奈瑞斯想要相助搭救,卻被拒絕,因為此時拉達梅斯的心、甚至連名譽和性命都早已全給了阿伊達,如今他只想一死,也算是對心愛的阿伊達所做的犧牲奉獻。
從神殿地牢裡傳來祭司們質問拉達梅斯為何洩露機密的聲音,但拉達梅斯完全不做抗辯,只等待最後宣判的來臨。最後則由大祭司朗費斯宣布神明的旨意─拉達梅斯將被處以活埋的極刑;安奈瑞斯聞言,痛責祭司們的無情,但大祭司仍堅持叛國者必須接受懲罰,無可赦免。
神殿地牢
第二景神殿地牢
地牢裡暗無天日,拉達梅斯思念起阿伊達,但不知她下落如何。忽然他感覺到他不是獨自一人在地牢中,原來是阿伊達在先前已經悄悄潛入,只為等待在愛人懷里相擁而終。在甜蜜的二重唱裡,命運之神取走了這對戀人的生命,卻留給他們永恆的愛情。
─劇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