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Liz
紅豆Liz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決定你壽命長短的,不是,,,,而是……
決定你壽命長短的,不是飲食,菸酒和運動,而是......
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與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菸酒,喜肥肉,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
長壽者都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為人隨和
。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總結出的長壽之道是: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
而
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壓力激素”會損傷身體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人的心與身,何以有如此緊密聯繫?
因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應激反應中心。
碰到危機時,它們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體中的各種“資源”被重新調配,減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給,將重心放到心臟的供血和肌肉的運動中去,以讓我們迅速應對危機。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貪婪、做壞事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心血管系統也會由於長期過勞而變得格外脆弱。
心理學發現: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
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目標”能激發生命活力
個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長范緒箕教授度過了他的百歲生日,他至今仍每天做實驗、寫論文、指導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標感很強”,對健康有益,因為
生活中是否有追求,這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進而決定其生理狀況
。
英國科學家在40~90歲的人群裡做了一個7年的追踪調查: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足足高了1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
再則,醫學早就發現,人退休後,因人生目標突然消失,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均會急劇下降。
為何會如此?
原因是,
如果你沒有目標,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
,
那麼隱藏在你潛意識裡的自毀機制就會悄然啟動,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
如果有目標呢?
就會有積極的心態,努力去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就會勤於用腦。
科學家發現,
勤於思考的人的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過早衰老
。
科學家還發現,腦子活動時總是把較多的葡萄糖送到腦中最需要的地方。
在安靜時,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腦內葡萄糖利用率較低,但用起腦來,腦最活躍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並不低於青年人。
所以,用腦可促進腦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再則,
“目標”可以激發生命活力,戰勝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來日無多。
但當他的兒子兒媳出車禍去世之後,他的病突然好了,因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動機、新的目標,即,他得撫養無依無靠的孫子。
還有,
目標實現了,會讓人非常快樂
。
諾貝爾獎得主們之所以長壽,有個原因就是,功成名就、獲得社會認可,帶來了身心的巨大愉悅。
要注意的是:
“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否則會起副作用。
再則,目標不一定要大,學習唱歌,組織旅遊等都可以是目標。
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個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暫的享受財富積累帶來的快樂後,身體每況愈下,深刻反省後,他決定把財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並想方設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難的人,這讓他心情格外輕鬆,同時,他不佳的健康狀況也日漸好轉了。
個案:107歲離世的邵逸夫,樂於助人是他高壽的一個原因。
多年來,他一共向內地捐助了34億港元,他創立的“邵逸夫獎”,基金高達50億港元。
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為何會如此?
美國有位醫學研究員想了解此問題,他做了個研究:將106名未滿20歲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義工組;另一組為義工後備組。
10個星期後,義工組的學生相比後備組,他們的炎症症狀、膽固醇水平和體重指數都顯著地降低了。
助人,為何會產生醫療作用?
因為,
與人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平,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
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長壽的首要秘訣是家庭和睦
個案:格魯吉亞有位農婦活了132歲零91天。
在她130歲時,有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教授積20年的研究發現: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際關係”。
他們說——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名男性的跟踪調查也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缺乏社會支持,對健康的危害與吸煙和不運動不相上下。
美國一位精神病學家一項長達25年的“人格與心臟關係”的跟踪調查發現:心胸狹隘、名利心重、敵視情緒強的人,死亡率高達14%;而心胸開闊、助人為樂、性格隨和的人,其死亡率僅為2.5%。
心髒病的發病率,前者也是後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說:人際關係不好,令其心裡充滿著憤怒、怨恨、敵對和不滿情緒,會致使交感神經時常處於亢奮狀態,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分泌得過多。
再則,人是群體動物,活著,就是活在人際關係中。
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的人生需求,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際關係有關,“需求”獲得滿足,即會收穫快樂!
“付出友善”會“收穫友善”
個案: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介紹了一個女病人的故事:艾麗斯幾年前因失戀得了抑鬱症,離開東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
中西部生活節奏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溫情。
好幾次,艾麗斯從停車場出來上車道,儘管車道上排著長長的車隊,但總是有人給她讓道。
這種彬彬有禮、先人後己的行為,讓艾麗斯深受感動。
時間一久,艾麗斯也養成了給停車場出來的車讓道的習慣,她喜歡這種友善的行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會給她帶來一種無可名狀的快樂。
一年以後,艾麗斯的抑鬱症不治而癒了。
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說:“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反應,如同人在山間呼喊發出的迴聲。
“你善”,迴聲則“善”,如個案;“你惡”,迴聲則“惡”。
有些人人際關係差,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的結果。
為何個案的抑鬱症會好了?
因為,“付出友善”,哪怕是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加,這種抗體能增強人的免疫系統。
美國有位生命倫理學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了“迴聲”的本質:“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的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有利人際關係和諧的“付出”包括——讚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
淨空法師語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chumann - 'Widmung' 舒曼的《獻歌》
德文原版: Du meine Seele, du mein Herz, du meine Wonn', o du mein Schmerz, du meine Welt, in der ich lebe, meine Himmel d...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詠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繆爾•T•柯勒律治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詠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繆爾•T•柯勒律治 PART I 第一章 An ancient Mariner meeteth three Gallants bidden t...
巴赫的音樂,上帝的語言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偉大的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的開山大師。他萃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