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四清”運動起分歧

1962年初,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一般通稱七千人大會)在北京召開,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1958年以來的成績和經驗教訓,共克時艱。少奇同志在大會口頭報告中,提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這種在當時聽起來頗有些刺激性的話,對毛主席來說不會是愉快的。可以說,這是兩人分歧的開端。

七千人大會之後,少奇同志仍然主持中央工作,又在解決困難的措施上同毛主席產生了分歧,這就是農業生產中的包產到戶問題。 1962年初,田家英從湖南農村調查回京向少奇同志匯報工作,提出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意見。少奇同志表示贊同,並同意田家英向毛主席匯報。但出乎少奇同志意料,毛主席不僅沒有同意包產到戶的主張,而且嚴厲批評了田家英等人。儘管田家英匯報說是個人意見,但毛主席在同少奇同志談話時,仍對少奇同志前一階段在京主持工作表示不滿,指責他在包產到戶問題上為什麼沒有頂住。

毛主席從反修防修戰略出發,決定在全國城鄉發動一場普遍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即“四清”運動。少奇同志對此是讚同的,隨著運動的深入進行,毛主席和少奇同志主要在運動的性質和工作方法上出現了分歧。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毛主席多次對少奇同志進行不點名的嚴厲批評。首先是在運動的性質問題上,少奇同志的著眼點主要放在整頓基層組織的基層幹部上,他雖然提出過“追上面的根子”,但仍認為問題主要在下面。毛主席更多考慮的是黨內當權派會不會出修正主義的問題,反復強調階級矛盾、階級鬥爭和反修防修的嚴重形勢。他堅定地認為,黨內有產生修正主義的危險,特別是那些“當權”的腐敗幹部最危險。在運動的具體做法上,毛主席對少奇同志也是不滿意的,後來還不點名地進行了嚴厲批評,主要是批評工作隊搞“人海戰術”、“繁瑣哲學”、“紮根串聯,搞神秘化”。


這次會議起草和通過了《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即“二十三條”)。會後,少奇同志主動找毛主席,做了自我批評。儘管少奇同志做了很多努力,但毛主席和少奇同誌之間的裂痕並沒有消除。 1970年12月,當斯諾問毛主席從什麼時候明顯感到必須把少奇同志從政治上搞掉時,毛主席也回答說是製定“二十三條”那個時候。

林彪等人推波助瀾“二十三條”下發全黨後,並沒有產生“立竿見影”、“轟轟烈烈”的效果,反倒更加冷冷清清,搞不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