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台灣和中國的家長誤將英美菁英教育淘汰下來的普通人教育方式當作育兒法寶—蠢透了!!!

台灣和中國的家長誤將英美菁英教育淘汰下來的普通人教育方式當作育兒法寶—蠢透了!!!
以下的故事由濤哥講述: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
1“中國學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學李女士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學同學,在一線城市打拼,過了30歲才結婚,35歲時收入地位穩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國大多數家長一樣,她很心疼孩子,每當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總在同學QQ群鄙視中國教育“毫無人性”,把分數看得很重;羨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興趣培養,課業負擔少,輕鬆快樂。
於是,為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四年級時,她真的移民到英國了。
初到英國,李女士總愛曬孩子上學的情況,甚至包括下面這張課表:
課程科目多種多樣,除了英語、數學、科學等“主課”外,還有戲劇、音樂、交際技巧課程,此外還有閱讀、故事時間等活動。
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半就放學。如果家長沒時間接孩子,可以留在學校參加各種興趣班,體育、手工、園藝、跳舞,烹飪、魔術等等。當然要收費,10鎊(100人民幣)左右。回家以後,作業負擔很小,幾乎全是閱讀。
更讓李女士高興的是,學校對學生管理寬鬆,以鼓勵為主,所以,孩子輕鬆了,笑容也多了。
看著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們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掙錢少,沒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後來漸漸不再曬“幸福”了......
2,有次她回國探親,我們坐在一起吃飯,問起她孩子在英國情況。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說出她的苦衷。
剛到英國時,她覺得孩子沒有學習負擔了,輕鬆快樂,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覺得不對頭了。
首先,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下降,這點她倒能幫孩子補一下。可是孩子的學習越來越憑興趣出發了,習慣了鼓勵表揚,對自己學習上的弱點、缺點也不太重視了,也不如在國內勤奮了。
我說,這樣不是很好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不正是我們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無奈地說,可是將來孩子要上私立中學的,私立中學考試題的難度和學習強度可不比國內差。這樣輕鬆下去,最終,孩子會難以通過國外名牌大學選拔。
李女士感慨說,我畢竟是乾金融財會的,數學計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學不訓練思維和計算速度,我現在還能把工作拿下來麼?可是英國的公立學校,在培養孩子數學方面太不重視了。這樣怎麼能成?我得把孩子轉到私立小學去,再不能這樣耽誤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國,真就把孩子轉到了私立學校,每年學費至少2萬英鎊(18萬人民幣),這還不算寄宿費。
李女士的寶貝兒子上了英國私立小學,她也再也聽不到老師的表揚了,而是直接說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國同樣的壓力。唯一慶幸的是,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可是別的成績卻有點慘不忍睹了。
原來,英國的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截然不同,有些課程設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業量很大,要求嚴,很多家長也很在乎小孩成績。而且課外活動也不比公立學校少,要對學生進行各項個人能力訓練和培養,這也讓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時間更不夠用。
要強的李女士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而且全是科學、地理和法語的全面補習。開銷增加了一大筆。
現在,李女士兒子如願上了私立中學,學校規定GCSE考試中拿到6個A才能進入下階段學習,否則就要轉學。她再也不吐槽中國教育了,偶爾私下發出一聲感慨,中國目前的教育還是公平的。我不厭其煩地介紹李女士的情況,聰明的讀者這時候也許已經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英國教育實現了階級的固化以及分層。
3,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與公立學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當然最後學生的人生命運和前途也不一樣。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數。
英國社會80%的要職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的私立學校。
而公立學校則是為了窮人和移民孩子準備的教育機構。在這裡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識,不要求學生有多麼嚴謹,而是提倡快樂學習。
公立學校的孩子的確能有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教師只要把學生哄得快快樂樂、輕輕鬆松畢業,就算是完成任務。
但當學生走向社會的時候,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他們大多只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干點體力活。
所以,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
在英國,更少的學習時間、更寬鬆的學習環境,也意味著一個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課外輔導,更多金錢投入,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平民的孩子永遠是平民。
公立學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階層,只能靠天賦了,成為體育或者娛樂明星,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國前首相梅傑曾指出,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家庭環境決定了未來,教育機會的缺失讓他們幾乎無法做出改變。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我們中國還是以公立學校為主,即便是重點小學、中學更多的是看分數,也不存在高昂的學費。
4,現在有很多人指出我們當今的高考弊端眾多,但有一點不能否認:在分數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對於中國而言,美國的大學入學則是以推薦為主。
在美國電影《蜘蛛俠3英雄歸來》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鋼鐵俠建議蜘蛛俠將來去上大學。
作為史塔克軍火公司的董事長,托尼的推薦當然讓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這樣的重點大學。但如果沒有這一層關係,作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會上有實力的人士的推薦呢?
在美國,你想讀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學。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學,156名畢業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內的822份錄取通知書。
而且這些精英的孩子,壓力也不比中國壓力小,該校流傳著一個數字——4。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獲得滿分為4分的成績,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實質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國的教育是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只要有個好分數,就可以上名校,改變命運。
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你知道嗎,喬布斯是不許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給孩子玩iPad或者打遊戲或者看電視,很多時候是解放父母的好辦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時候,給小朋友玩手機遊戲,他們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裡加班的時候,給小朋友玩iPad,他們就不打擾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飯,你答應他吃完飯就可以玩iPad,他就會快快吃啦....
而且,現在的智能工具還可以給小朋友讀書,教小朋友學習...真棒,對不對?
可是,你知道嗎?喬布斯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們用iPad的。
喬布斯生前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紐約時報的記者Nick Bilto問他:
“你的孩子們一定很喜歡iPad吧?”
老喬回答:
“他們沒有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聽起來是不是怪怪的? iPad之父居然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覺就像是毒販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樣....
無獨有偶。在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和工程師裡面,開始流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智能科技產品。
他們甚至把孩子們送到傳統的,完全沒有智能和科技產品的Waldorf學校,在這個學校的校園裡根本就找不到電腦!
當今大多數人已經對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產品上癮很深。
很多兒童學家開始呼籲,如果我們在孩子們很小年齡的時候就讓他們接觸科技,也許會讓他們陷入不完整,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生。
在戶外靠親身接觸學到的知識,畢竟是和從谷歌百度裡面學到的知識性質非常不同。
兩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驚了我。這篇文章說的是商業怎樣才能吸引90後和00後。
其中兩條:“他們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滿足。”“他們會千方百計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輕一代做為客戶,第一,就是要立刻滿足他們;第二,就是不能讓他們說話。
他們非常不喜歡說話。他們害怕和人用語言交流!
這已經是我們的生活狀態了。我們已經不再和人交流。
其實不光是90後00後,很多85後也已經失去了與人用語言交流的能力。
我創業後公司僱傭了幾個85後90後,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在網上找東西很快很給力,但是堅決不願意拿起電話和人交流。
他們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電郵。與人用語言交流,他們不願意,也不會。
可是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必須是人和人之間的語言直接溝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這個能力和意願,會失去多少效率啊!
這個現象讓我非常擔憂。未來的人類,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類用語言交流的世界裡,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狀態中,會是怎樣的一個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離開了現實社會,可以在虛擬中滿足一切需求嗎?
也許喬布斯對於他的孩子們的態度是正確的。
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組織表示,0-2歲的嬰兒不應該接觸科技,3-5歲的幼童每天應該接觸不超過1小時,6-18歲的孩子應該限制在2小時以內。
接觸超過4-5倍以上建議的時間的孩子和年輕人,經常有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後果。
例如:0-2歲的嬰兒,大腦的體積會增大2倍(其實人類一直到21歲大腦都在迅速發展)。大腦的早期發展受制於環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
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手機,網絡,iPad或電視)對大腦會造成刺激,使小寶寶出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容易衝動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過多過早接觸科技會造成成長遲緩。
現在美國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到學齡時智力低下,影響閱讀能力和學習成績。由於多看電腦就減少了運動,而運動是可以增加註意力和學習能力的。 12歲以下用科技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非常有害的。
1,多看電視和玩遊戲還和肥胖直接有關。被允許在臥室裡玩智能產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會得糖尿病。
2,玩遊戲的孩子中75%會睡眠不足,影響學習成績。
3,過度使用科技產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鬱症,焦慮和對科技產品變態的依賴。很多孩子不能集中註意力,自閉,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態行為。
4’暴力的媒體內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
5,高速的媒體內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因為大腦將神經推向前腦。無法集中註意力的孩子是無法學習的。
6,如果父母也對科技上癮時,跟孩子們就越來越遠。沒有的父母的親密接觸,孤獨的孩子們就轉向電子設備,更加造成了他們的上癮。
最後,電子產品的輻射對於大腦和免疫系統正在成長的孩子們的影響遠遠大於大人。
也許,當iPad之父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接觸iPad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想一想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書是好事,要繼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