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Rubinstein Mozart Concerto 17, 20, 21, 23 & 24.wmv



19世紀的鋼琴大不相同於Mozart為之而作曲的鋼琴。鋼琴經過重新造型、擴大、改進機械功能後,能在任何力度水平發出豐滿而結實的聲音,能在各方面滿足對表情和驚人技巧的要求。鋼琴為浪漫主義樂器之王。
    19世紀初,有兩大鋼琴演奏學派:一派強調織體清晰、技巧流利,以Mozart的學生,才華橫溢的約翰.尼波穆克.胡梅爾(17781837)為代表。另一派注重音色飽滿、力度範圍大、效果如管弦樂隊、表演帶戲劇性、技巧有感染力;Beethoven當然屬於這一派。這兩種風格都體現在穆齊奧.Clementi的作品中,Clementi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作曲家、鋼琴家和教師,1799年起為倫敦鋼琴製造商。所作名著《藝術津梁》(出版於18171826年)包含100首練習曲「有嚴格風格的,也有自由風格的」,換言之,有對位練習曲、也有炫技練習曲。他所作的許多奏鳴曲受到Beethoven的推祟
    隨著技巧要求日益苛嚴,隨著19世紀中鋼琴音樂新風格的發展,出現了若干重要的演奏學派和作曲學派。Clementi的學生 John Field (約翰.Field17821837)、Hummel的學生Henselt (阿道爾夫.封.亨塞爾特18141899),都追求優雅和感傷、明亮和清晰,Chopin的早期作品特別顯示出Hummel的風格。另一些鋼琴家則以令人難忘、大膽進取和引人注意為目標。最突出的有弗里德里希.卡爾克布雷納(17851849)、西吉斯蒙德.塔爾貝格(18121871)和光怪陸離的美國人路易斯.莫勞.戈特沙爾克 (18291869),都是成功的炫技型鋼琴家,但是只能算是二流作曲家。第三種是技巧和演釋都極出眾的19世紀大師,是「鋼琴的巨人」:弗朗茨.李斯特、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漢斯.封.比洛(18301894)和卡爾陶西格(18411871)。其中李斯特和魯賓斯坦也是重要作曲家,封.比洛也是重要指揮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