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年薪5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大多數都是什麼學歷?答案很現實

文章數據引用自百度

據調查,當前中國的十幾億人口平均月工資是近2000元人民幣不到。

除此之外,人們習慣性地將年薪5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群稱為中產階級。

想要年薪50萬以上,月薪至少要在4萬元以上,是中國人均基本工資的幾十倍。

如此巨大的差距也就注定了,這部分人在當前社會中只能是少部分人。

想要成為年薪50萬以上的人,得滿足什麼條件?

有一項關於年薪50萬以上的人的學歷的調查,其結果現實得讓人心寒。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985院校的薪資水平高於211院校,211院校的薪資水平要高於一般院校;

博士以上學歷的薪資水平要高於碩士學歷,而碩士學歷的薪資水平要高於本科學歷。

在公司年薪百萬級董事長中,基本上大部分都來自人們口中所謂的“名校”。

在當今家喻戶曉的一些知名企業家中,大部分人也都出身名校。

由此可見,薪資水平越高的人,他們的學歷往往就越高。

名校,絕對不僅僅意味著高分

在我們的教育語境中,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爭論,那就是“能力”和“分數”的爭論。

有些人認為,分數高的人不一定有能力;分數低的人,不一定沒有能力。僅僅憑藉分數評判一個人是片面的和不公正的。那些考上名校的人,他們僅僅只是分數高,並不一定有能力,他們在未來的成就也不一定有多高。

空有分數,沒有能力,顯然是很多人對於名校生的誤解。

我們的確不能僅僅根據分數來評判一個人,但是完全拋開分數去討論能力更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分數本身就能代表一種能力。

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想要取得高分有多麼難。

想要在最後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需要有強大的抗壓能力,需要有優秀的學習能力,需要有堅定的執行能力,甚至需要有不低的智商。

所以,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他們不僅僅只是分數高。

那些名校畢業生能夠取得高薪,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名校的光環。

而是因為他們求學過程的這一路走來,已經具備了成功的必備的素質和能力,所以他們取得高薪,甚至做出改變整個社會的事業只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讀書無用論,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謊言

我想,當這個調查結果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那些關於讀書無用論的謊言已經不攻自破了。

“讀書無用論”最大的謬誤無非在於簡單地把讀書的“長期價值”歸結於無用。

讀書和學習是一件長期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情。

你只有在經歷了長期的孤寂與困苦之後,才能看到其苦盡甘來的價值。

經常與讀書作比較的是“家境”。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的出身環境和家境能夠為他提供的助力,才是一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誠然,家境對於一個人的助力是短期內就能看到的。

讀書真正對一個人的收益,是長時間才能看到的。

兩者放在一起比較,自然讀書就成了無用的事情。

但是殊不知,很多時候你覺得讀書無用,只不過是因為你沒有將讀書這條路堅持到底而已。

還記得那個憑藉著致謝信火遍全網的博士黃國平嗎?





他曾經家徒四壁,嚐遍世間疾苦,但是並沒有放棄讀書這條改變自身命運的道路。

攻讀下博士學位之後,成功入職騰訊,開啟人生嶄新的篇章。

所以不要再說讀書無用了,因為讀書無用的謊言只是那些弱者用來安慰自己的理由。

讀書的苦,最有價值

現在人們大肆議論著讀書無用的背後,離不開一個原因——吃不了讀書的苦。

讀書苦嗎?當然苦。

尤其在當今社會眾多領域面對嚴重的內捲化的今天,讀書意味著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意味著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意味著忍受在高壓力重負荷之下前進的痛苦。

很多人忍受不了這種苦和累,才選擇放棄讀書這條路,抱怨讀書無用。

在某種程度上,現在社會讀書的苦要超過其他很多行業所經歷的苦。

但是這種苦和累賦予你的價值也將是其它事情所比擬不了的。

無數人已經證明過這一點:

華為天才少年左鵬飛;以707分考入北京大學的王心儀;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劉秀祥……

讀書的路,注定充滿了孤獨和困苦,但是只要心懷希望,一直向前走,所有的痛苦都將變成上天賜給你的禮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覺他不那麼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