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劍橋大學新研究顯示英國新冠病毒來源判於新加坡南韓等而非中國

麗滋譯自The telegraph
新研究表明,英國新冠病毒感染源並非源於中國,而是新加坡,韓國或香港。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傳染給英國的變異新冠病毒在中國大陸沒有。
英國新冠病毒的流行可能源於新加坡,韓國或香港,而不是中國。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追溯早期人類祖先起源的“種系相關”的技術,發現自12月武漢出現這種疾病以來,冠狀病毒存在三種不同的變異體。
這三種被稱為A,B和C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所散播的路徑不同,可能是因為它們經過變異後可以更好地感染特定人群
變體“ A”是祖傳菌株,與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最密切相關。科學家認為,這種疾病從武漢市場的一種生物跳入人類。
第二種類型“ B”(在中國大陸最常見)源自“ A”,並由兩個突變隔開,而“ C”則是“ B”的“女兒”。
但是有趣的是,最初感染英國和歐洲的是“ C”型病毒,而在中國大陸根本沒有發現這種病毒。
實際上,它在香港,新加坡,韓國最常見,表明它已從這些地區傳播到歐洲。英國一例也直接來自澳大利亞。
劍橋大學的首要作者遺傳學家Peter Forster博士說:“您擁有'C'型,它不是直接來自與新加坡和東亞近海有聯繫的中國,而這就是英國案例的來源。我們知道有位工程師參加了新加坡的一次會議,然後經過阿爾卑斯山的小屋返回,因此感染網絡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我們通常使用這種分析來追踪史前人類的遷徙,以使您了解他們何時離開非洲並居住在世界其他地方,但是沒有人想到過將其方法用來研究與病毒。
“我們詳細描述的病毒流行網絡是初期的快照,當時Covid-19的進化路徑被大量突變所掩蓋。就像在表演中捕捉到了一顆超新星。”
此技術已經證實了已知感染途徑的重要性,例如商人史蒂夫·沃爾什(Steve Walsh)-53歲的英國超級傳播者,他於2月初從新加坡經阿爾卑斯山前往英國。
令人驚訝的是,看來現在似乎在控制病毒在本國境內傳播方面最擅長的國家就是這些疾病最初的傳播國。
史蒂夫·沃爾什(Steve Walsh)感染了至少11例新冠病毒
新加坡和香港都尚未出現大流行,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他們已經通過嚴格的測試,聯絡人跟踪和隔離來實現其遏制力。
同樣,雖記錄了11萬多病例,但德國僅死亡2349人。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新加坡和德國可能引發了意大利的毀滅性爆發,此後蔓延到英國。
分析表明,最早將病毒引入意大利的原因之一是1月27日首次記錄在案的德國感染,而另一種早期的意大利感染途徑也來自“新加坡群”。
墨西哥的首例似乎也從意大利傳播開開來,反過來又傳染給慕尼黑被稱為Webasto案例 —德國隔離措施遏制住了大感染。
在英國東亞爆發第一波感染之後,在半休假期間曾去過意大利北部滑雪勝地的人們帶入了大量新病例。意大利北部似乎也最初是德國感染群的種子。
與歐洲相反,美國最初的暴發是祖先的“ A”變種。據報導,居住在武漢的美國人看到了變異的“ A”型病毒,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患者中發現了大量的A型病毒。
整個大西洋幾乎沒有A型。
該團隊用了從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間來自全球採樣的160個病毒基因組的數據。
尚未使用該分析進行同行評審的進一步研究表明,人類首次感染發生於9月中旬至12月初之間。
這項研究還表明,隨著病毒席捲全球,該病毒的突變似乎已經加速了。
武漢市的主要B型並未發生很大的突變,這可能意味著它已在免疫或環境方面適應了大部分東亞人群。
相比之下,其他類型似乎加快了突變率,也許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種群。
他說:“如果病毒希望感染美國或歐洲的某人,這些人的免疫反應會有所不同,因此美主要是A型和英國C型,因而它們才可能逃避免疫反應。”
“如果您在中國非常偏遠的地區,那麼將會遇到經歷相似疾病發展過程的同質人群,但是一旦走出國門,那麼歐洲人將會經歷不同的疾病史,而且在遺傳上可能還會有更多多樣化差異的人群,因此您可能獲得更多的變異。”
該小組渴望找出某些菌株是否比其他菌株更具攻擊性,從而可以解釋為什麼某些國家的死亡率要低得多。
儘管研究人員為之奮鬥,但因為像西班牙和德國僅對幾十個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而意大利的基因組還不到10例。
Forster博士補充說:目前尚無與基因組序列相關的臨床結果,因此我們不知道這些突變是否會使某些變異更具致命性。
“系統進化網絡分析可能會幫助識別未記錄的COVID-19感染源,然後可以對其進行隔離,以遏制該病在全球的進一步傳播,” Forster博士補充說。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原文連結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0/04/10/uks-coronavirus-epidemic-may-have-seeded-outside-china-new-stu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