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與佛有緣的人並非身在佛門,而是有這3個特點,看看你有嗎

千面修行者

佛門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有緣之人呢?與佛有緣的人又有什麼特徵呢?

有些人認爲和佛有緣就是拜佛燒香,誦讀經書,發發善心,行行善舉,其實不然。念佛誦經沒錯,但那只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終目的。不管學什麼,首先要以做人爲本,人都做不好,何以成佛呀?

真正信佛學佛,就是把佛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人,不能依教奉行就是無緣。一邊燒香拜佛,一邊不知悔過。不能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爲,不能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不是修行,這一生還是與佛無緣。真正修佛的人身上一定有下面三個特點,有其中一個,你也是與佛有緣的人。

第一:深信因果

《地藏經》說:南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每一個人的心剎那生滅,一念接一念,念佛的時候,心裡想著因果輪迴,停止念佛的時候,就在念貪嗔癡,念財、念色、念名、念利……

因果,貫穿在整個佛法里。每一個修佛的弟子都會自覺的斷惡修善,努力提升自己。可是,很多人理解的因果,只停留在表層上。以爲說幾句多行善舉、不做惡事就是深信因果。

也有很多人會提出質疑,佛教里的因果輪迴,根本無從考證,這讓人怎麼去相信?

其實,深信因果,並非是我們執著於果報是真是假,而是用「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意識去約束自己的言行。

修行,不止是修身,更重要的是修心。

深信因果就會因爲顧忌果報,常思善業,常行善舉;

而不信之人,不信因果的人,就不會用因果報應來約束自己,平日裡爲所欲爲,長此以往,無善因,又哪來的善福呢?

要想人生順遂如意,就要從內心發善心善念,順其自然,這樣才能真正地得到福祉。

所以說深信因果,懂得以此警醒自己的人,必是與佛有緣之人。

第二:常行善舉

我們常說多行善舉,到底哪些都是善舉?

佛家有言:

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不信吃齋多布施,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來今世受,今生修績後世身;三世因果說不盡,皇天不虧善心人;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爲君寄在監牢庫,世世生生福不休。

如果你覺得這段話有些難理解,通俗的來講,善舉首當其衝就是要在家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等於供佛,其無邊功德遠勝其它利益。

佛門裡有句話: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勸導父母學佛,明了因果,離六道輪迴苦,得究竟樂。

在外就要敬三寶。何爲「三寶」?即佛、法、僧。學佛就是學佛的智慧,皈依佛,覺而不迷。學習佛法心就會正而不邪。僧寶,就是出家修行的法師、高僧、大德。皈依僧就會淨而不染。

除此之外,不殺生、常布施都是善行之列。信佛學佛,要以依教奉行、以法爲依、以戒爲師、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如此一來,你就能廣結善緣、積德行善,時時刻刻內心澄明,虛懷若谷、寬厚謙和,成爲一個有佛緣有福氣的人。

第三:懂得放下

很多人對佛經里所講的「放下」理解成「放棄」。覺得放下就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這是錯誤的觀點,佛經里講的放下是讓你懂得替換。

以智慧替換愚癡心;正念替換雜念;隨喜替換嫉妒;慈悲替換嗔恨;忍辱替換報仇;謙虛替換傲慢;讚美替換誹謗;正見替換邪見等等。如此一來,你就真的放下貪嗔癡,收穫六根清淨。

這些道理很如意懂得,也很容易做到。要想放下,首先要懂得用什麼去替換它,你才能放下的。打個比方,五戒之首爲殺生,當你通過吃素食去替換肉食時,你就放下了殺生;

當你通過布施去替換索取時,你就放下了貪婪,沒有貪婪,你不會去偷盜索取;

當你通過新的愛情替換舊情時,你就放下了舊情的痛苦……

想要放下世間的痛苦,先要想明白用什麼去替換它,能代替痛苦的只有快樂,怎麼才能快樂呢,就是要發善心行善舉,心態好了,人緣好了,事情順了,好運來了,是不是就快樂了。這就是從根本上做到了替換,懂得了放下。

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人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命苦,也沒有平白無故的享福,一切都是前世善惡業報的累積。「諸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有做到深信因果、常行善舉、懂得放下,才能成爲命好福深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oogle很神經很智障,會幫你亂改字~  一個真正深愛妳的人,會把妳放在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位置,願意為妳付出時間和精力。 他們會時時刻刻注意妳的動態,關心妳的喜怒哀樂,在你 妳 需要時給予陪伴。 這種付出並非短暫的熱情,而是長期的、持續的。 他們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漠對你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