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Chinese round fans 中國的圓扇


in Ermanno Scervino 白色大裙擺禮服

in Emilio Pucci 金色龍紋刺繡包身裙

眉眼細挑的劉雯身穿西方高定禮服,卻頭插珠翠,手持團扇,婷婷而立,眉目間自然恬淡,透露出一絲嬌慵,宛若古時畫中人:

“輕羅小扇撲流螢”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除了 ​​攝影師孫郡十年如一日精湛的“工筆劃”後期製作,劉雯明明身處英國古堡、身穿西方時尚大牌,卻散發著獨特的東方古典氣質,將時尚感和古韻雅緻奇異地結合在一起,毫無任何違和感,其實還靠這一把把“借來”的團扇定乾坤:

那種東風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說還休的雅意和余韻,都藏在這古朴俊逸的團扇中。即使你對“團扇”的的歷史不太清楚,也一定見過這一把把團扇的風情萬種:
87版紅樓夢裡陳曉旭手執團扇,所謂“臨水照花人”,總覺得這才是林妹妹的真實寫照

90年代徐克的經典電影《青蛇》裡,張曼玉演的“小青”也是輕握團扇,眉頭輕蹙,似怒似嗔餘味悠長:

更別提她和王祖賢這兩大女神一人拿一把團扇出鏡:

把女人似妖似仙的媚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祖賢的媚眼如絲,團扇也遮不住的風情

當我們以為只能在影視戲曲中重溫團扇的搖曳生姿,劉雯手中一把把精緻驚豔的團扇卻悄悄浮出水面,提醒著我們尚未失落的中國美:

而這些做工精細,古風復刻的團扇,全部來自姑蘇城內的一位85後的年輕手藝人:李晶。

李晶本科時期學的是工商管理,大三時期他迷上了京劇崑曲,也就自然而然地接觸到戲曲藝術的邊邊角角,從武術舞蹈,到詩詞音樂,再到服飾道具……
團扇半掩面,撩人春光無限好

在戲曲舞台上,團扇是最重要的道具了。有一天李晶遇到一把破損的團扇,想找人修補,卻發現竟然找不到可以修補的手工藝人。有經驗的老師傅說,“這是少見的緙絲扇面,做不了。”


緙絲(ke,刻絲),許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詞,它是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這種織造方法,會在花紋與素地間形成鏤痕,好像刀刻痕跡一般,所以又稱刻絲。

緙絲是一種極其金貴的絲織品
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

作為現在唯一不能被機器替代的織造工藝
緙絲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緙絲和織錦的華美不同,它有一種安靜的美麗,帶著清雋的秀​​雅,彷彿空谷幽蘭。然而這樣古老的手工藝,幾近失傳,藝不能用,是很寂寞的。


李晶最初只是想將團扇修復如初,萬萬沒想到就此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從此跳入手作緙絲團扇的路上不回頭。因為他覺得,這樣美麗的緙絲不應該僅僅只在博物館和拍賣場上被人記起,更應該回歸到絲織品本來的面目。

還有刺繡、章絨、宋錦,老的綾、羅、紗等他也都樂於嘗試

於是三年多來,他探訪集結來姑蘇古城裡各種身有絕活兒的民間手工藝人,將緙絲融入到團扇製作中,這樣既能傳承瀕危的緙絲工藝,又能重現失落千年的中國美。

他勾畫稿、制扇面、制扇框
裱扇面、配扇檔、配流蘇
每一個動作都很美

一把緙絲團扇的誕生,離不開細緻的工藝,緙絲、籐編、打銀、螺鈿、雕刻、攆須……李晶想要了解團扇的全部,就一一從零學起,秉承初心,一點點做到最好:

大學畢業後,他乾脆在姑蘇吳趨坊附近那些充滿市井氣息的民居中內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負責扇面、扇框兩個部分,其它的都由最專業的手工藝師傅們完成。



古香古色的蘇州城,俯仰之間皆靈感

這時候李晶已經拿到了江南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加之長期的戲曲愛好熏陶和收藏鑑賞力,他對團扇製作具備了獨特的審美體系,他從宋畫古詩詞中攫取靈感,並註入扇面創造中,成品出乎意料地令人驚艷:
銀鏨玉蘭花團扇,扇面是緙絲,蝴蝶取自名畫《寫生蛺蝶圖》,鑲嵌玉蘭是全手工純銀鏨刻紅酸枝扇柄,全包邊宋錦扇框,真絲迴龍須


手繡玉竹柄團扇,靈感來自清代宮廷畫家餘穉所繪玉蘭圖

每一把團扇都被賦予了獨特的設計與靈魂

但李晶的手作團扇不僅僅是“傳承”和“守成”,他在傳統中發掘美,同時融入自己的設計理念,讓團扇充滿了現代人的趣味雅意,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彩色圓珠筆作畫的扇面,新巧好玩
看似簡單,但畫起來同樣費時費力

也可將小朋友的照片臨摹到扇面上,一片天真爛漫


他賦予了團扇更多尋常百姓家的煙火情長,真正將新的生命力注入古舊的工藝,從而讓它們煥然一新,換一種姿態流傳人間:

一把團扇,讓你想起的可能是幼時耳邊隱約流淌的軟語糯詞,是少時背詩聽聞過的靜謐月下寒山寺的鐘聲,也或許只是透過藤蔓隨意撒落在石板青磚的斑駁光影。但現在,它承載了更多的懂得與珍惜。


有人來自五湖四海,卻囿於廚房與愛;有人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用一把把古韻猶存的團扇驚艷世人。若你問李晶,守著這即將失傳的手藝有什麼更長遠的打算,或者辛苦手作團扇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事業規劃?他其實答不上來。

情出自願,甘之如飴

但他知道,有些事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也不會做了。而要做,就做最好。

前路也許漫漫,然而不管是初心,還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但願總有一些什麼,永不被人遺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指出:生活中事10%由自己產生,另外的90%由我們對事件的反應決定。這個法則告訴我們,生活中90%的事件都由我們自己掌握。     費斯汀格舉了一個例子:卡斯丁先生洗漱時隨手把自己的高檔手錶放在洗漱台邊,他的妻子為了避免手錶被水打濕,於是把手錶放到了餐桌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