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肖邦的夜曲

肖邦的夜曲

這裡沒有麗日當空,這裡沒有原野呼嘯的風。暮色降臨時分,我被附上了神秘的輕
翼,開始這次美輪美奐的飛行。 。 。薄霧籠罩的樹林,靜靜流淌的小溪,花神優雅的舞
蹈,夜鶯歌唱的仙曲。 。 。不!這些豈能形容我所見的美麗,又豈能描繪我所聽到的聲
音?因為賦我雙翼的是-----肖邦的夜曲。

如同肖邦自己告訴我們他的瑪祖卡舞曲“不是供跳舞用”的,他的夜曲也不是單為了描繪夜的甜蜜或柔情。那天啟的旋律是由水晶般的淚珠和藍寶石般的星星串成,不落窠臼的和聲織成奇幻詭異的色彩,每一個音符都散發出誘人的芬芳,你的心不禁要為這美的純粹和歡樂而顫抖。 “那是生機勃勃的玫瑰花瓣與死灰般沉靜的心靈的完美結合”。


夜曲這一形式由約翰·菲爾德首創時不過是一種並不惹人注目的田園牧歌式的單純的小體裁,是肖邦賦予了它深度和激情,使它從一個鄉野姑娘脫胎換骨為高貴詩意的形象。事實上,我並不想用畫面或文字來描述我對肖邦夜曲的感受,以及他的音樂打動我的地方,因為這樣的藝術作品根本就無法翻譯成任何其他的表達形式,如果嘗試只會遠離了它的精髓。也許你能在濟慈、海涅或密茨凱維奇的詩歌中找到相似的情感表達,但我更想說,肖邦是無可比擬的,他橫空出世,卓爾不群。

用不著龐大的管弦樂大軍,無須藉助氣勢宏偉的曲式結構,僅憑詩性的抒情獨白,一件單一的樂器,意境也能這般高遠,遼闊,甚至莊嚴和崇高。那是神秘的憂鬱和溫柔的外表下潛藏著的力量。這力量來自“那個時代最驕傲並最富於詩意的靈魂”(舒曼語)。

肖邦是一個僅用鋼琴表達自我的音樂家,這種創作方式賦予了他在音樂史上最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和空前絕後的地位。沒有任何一個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樣容易從其作品中被辨認出來。即便是和同時代擅用鋼琴的音樂家相比,肖邦仍顯出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殊性。鋼琴技巧超絕的李斯特試圖把管弦樂移入鋼琴,而舒曼則將四重奏移入鋼琴。肖邦是為鋼琴而生的詩人,而他的這種專一也給予了他異乎尋常的才情和力量。
     肖邦用他心靈的管弦樂隊----88個黑白琴鍵,變幻出無數精妙的語言,創作出奇幻又充滿活力的音樂,不僅讓所有裝飾華麗、技巧輝煌的鋼琴家們甘拜下風,也讓他在所有的音樂家面前毫無愧色。

靜靜的夜晚,清寒的小屋,有肖邦的夜曲在空氣中飄蕩。時起時落的琴音用它搖曳的輝光抵禦了屋外的風雨,屋內的平淡和寂靜。



夜曲小釋:

夜曲的英文是“NOCTURN”;法語為“NOCTURNE”;意大利語為“NOTTURNO”。都是從
拉丁文“NOX”演變過來的, 原意為“夜神”,宗教釋義為“夜禱”。英國鋼琴家、作
曲家約翰·菲爾德取自宗教釋義創立了這一體裁。夜曲的特點是富於歌唱性,低聲部以
和聲風格組成伴奏織體,高聲部奏優美抒情的主旋律。肖邦發展了這個體裁,共寫過19首夜曲,內容多樣,旋律優美而富於激情, 表現了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夜曲與向情人表示愛慕的小夜曲不同,多為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用音樂寫下的內心獨白。

*       *      *

版本推薦:

彈奏肖邦的作品最忌過於表現哀婉和憂傷,或者過於甜蜜的沙龍氣息。中國鋼琴家傅聰
對肖邦夜曲有著獨到的理解,聽來別有一番意境。

降b小調夜曲Op.9-1



(1830——1831)獻給瑪麗*普勒菲夫人



作品九號中有三首夜曲,這是肖邦最初出版的夜曲,因此人們常把它拿來與菲爾德的作品相比較。出版後的次年即1833年,德國著名的批評家雷斯塔普曾指責說:“肖邦雖然不是直接借自菲爾德,卻是仿效了他的旋律及伴奏法”。對此尼克斯做了反駁:“這批評雖然有些正確,但是說'仿效'是不正確的。何況藝術家受到前輩形式的影響而創作時,即使採用了前輩的方法,也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也就是說類似並非特殊的現象,只是一般說來都是如此罷了。正如作品的內容,肖邦充分地要求著他自己的獨創性。他那
最初的夜曲第一、第二首(尤其是第二首)中隱現出菲爾德痕跡,到了以後的同類作品,形跡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踪了”。這首夜曲雖然是肖邦最初發表的,但卻是非常優美、情緒豐滿的作品。尼克斯說“充滿了夢中飽滿的甜蜜歡樂。那是把黃昏、夜的寂靜以及從這些產生出來的,統統給表現得淋漓盡致”。
樂曲為甚緩板,三部曲式。中段由八度奏出的降D大調旋律非常甜蜜,此曲的魅力也在於此。



降E大調夜曲Op.9-2



這是肖邦夜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曾被改編為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等樂器的獨奏曲。
全曲有三個主題素材。以行板速度呈示的第一主題恬適華美,猶如表情豐富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調。這一主題在整首樂曲中反復了三次,情緒連貫,但是旋律的裝飾性變化很大,具有較強的即興色彩。在第二主題中則注重於速度的變化。接著再現的第一主題,其即興特點增強,整個樂句的裝飾性變化使旋律成為斬不斷的情絲,訴說著內心的甜蜜和辛酸。以上兩個主題重複一遍後,出現了第三主題,形成臨近結束的氣氛,第三主題變化重複後出現富於熱情的華彩段落,最後,樂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B大調夜曲Op.9-3



稍快板,三部曲式。從速度標記上可以看出,這不是一首夢一般的夜曲,而具有快活詼諧性格的暗示。第一段有著非常複雜的結構,從B大調轉至升F大調再轉回B大調。中段轉到b小調,速度變為"急促地",加進了激烈的戲劇性情緒。在b小調的進行曲風格的旋律出現之後,由升f小調的新旋律接續。當第一段縮短再現後進入非常優美的、充滿魅力的尾聲。



F大調夜曲Op.15-1



(1830——1831)獻給費迪南*希特如歌的行板



作品十五號有三首樂曲,其情緒的真摯、旋律的優美、構成的巧妙,都超越了作品第九號。這首夜曲採用行板,三部曲式。開始是清朗典雅的行板主題,其旋律中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構成的轉交尤其醒目,這個雅緻的旋律非常具有魅力。中部是有魄力、近似暴風雨的激情部分。當它結束時,一切又回復到開始時優雅的情緒。



升F大調夜曲Op.15-2



這首升F大調夜曲是肖邦所作的夜曲中最著名的一首。採用甚緩板,三部曲式。安祥的主題徐徐奏出,它柔和而甜美,充滿了憧憬和幻想的色彩。這一主題在發展中採用了許多裝飾的變化音,華麗而流暢,使樂曲的情緒出現了起伏,時而騷動不安,時而如泣如訴。接著出現上行後滑下的音調,使樂曲更為抒情柔美。中間部樂曲速度加快,情緒起伏也逐漸增大,在如同流水般的五連音音型的襯托下,中部主題在高聲部輕聲詠嘆,表現出一種不安和希冀。最後,樂曲再現第一部分主題及其裝飾性的旋律發展,在寧靜而充滿了希望的情緒中結束。

g小調夜曲Op.15-3(1833)



肖邦曾在本曲的草稿上寫道:“在《哈姆雷特》上演之後”。而在經過思考之後,他又抹掉了這句話,改寫:“不!還是任意地去想像較好”。由此我們不難知道,肖邦作曲時的靈感有些是得自於詩句。這首夜曲,受到《哈姆雷特》的影響有多大,那是我們無法知道的。不過,那部富於深刻的哲理及心理的悲劇《哈姆雷特》,曾給予肖邦深刻的
印象,使他在創作的發展上,寄予很大的希望是無庸置疑的。
樂曲採用慢板,二部曲式。第一主題在呻吟、悲嘆、啜泣中帶有反抗。直到頂點,音樂才漸漸地平靜下來,在優美的轉折後,成為幽靜的鐘聲,然後出現安慰與希望的第二主題。



升c小調夜曲Op.27-1



(1835)獻給達勃尼伯爵夫人極慢板,三段形式,柔聲轉快悲痛主題,轉為明朗。



這是肖邦夜曲中最陰鬱、最壯大的一首。哈涅卡曾說:“中段有著貝多芬的風格”。樂曲雖然短小,卻充滿了肖邦的天份,可很明顯地看出這是他頂峰時期的傑作。庫勒普斯基說:“在此我們的肖邦完全脫離了菲爾德風格,肖邦的詩情穿上了厚厚的魔術外衣。”樂曲是甚慢板。在六連音的伴奏下右手以柔聲奏出暗淡的旋律。這段旋律經過種種轉調,不安之情愈來愈劇烈。一進入速度轉快的中段,當即出現悲痛的第二主題,逐​​漸獲得力與熱而轉變為憧憬的明亮世界。



降D大調夜曲Op.27-2



優美平衡的迴旋曲式



是與第二首(Op.9-2)、第五首(Op.15-2)同樣著名的夜曲,要求有較高的演奏技巧。全曲由兩個主題及其兩次再現組成。第一主題柔美而略帶傷感,具有夜曲典型的深思而又抒情的特點。第二主題用平行三度、平行六度等音程裝飾,凝練而優雅。第一主題再現時較完整。第二主題再現時雖保持用雙音裝飾的特點,​​但變化甚多,憂鬱的情調在展
開過程中有時變得熱情洋溢。



B大調夜曲Op.32-1



(1836——1837)獻給德*畢林男爵夫人,行板,夢一般的純樸,尾聲有暴風雨般的宣敘與之對比。



作品三十二號包括兩首夜曲,被演奏的機會較少,原因是它們欠缺作品二十七號的兩首樂曲那種甜美的旋律,也沒有戲劇性的效果。不過它們有著溫雅的情緒和親切的感覺。
尤其是第一首B大調,可以看出它的優美、夢一般的單純的風格。庫勒普斯基曾說:“此曲要像莫扎特的詠嘆調般簡樸地,差不多全不用踏板地演奏”。它在音樂上的特徵是旋律經常中斷,突然地插入延長記號,然後是優美的裝飾樂句而終了。最後的尾聲,以非常劇烈的姿態及強烈的熱情興起,這也是此曲最有價值的地方。自始至終用行板。



降A大調夜曲Op.32-2



慢板,三部曲式。在第二主題出現的同時,先前沉靜的氣氛完全改變,成為暴風雨似的熱情。當這種激動結束後,第一主題再現。



g小調夜曲Op.37-1(1838)



作品三十七號包括兩首夜曲。這首g小調夜曲自始至終用行板。庫勒普斯基曾給這首樂曲取名為"鄉愁"。曲式是在第一段之後,經中段降E大調的聖詠合唱,然後再現的三部曲式。

G大調夜曲Op.37-2(1838)



這首夜曲是肖邦在赴西班牙馬略卡島的航海旅途中得到的靈感。喬治·桑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敘述,對樂曲的內容有明顯的暗示:“那天晚上,天氣暖和,四周黑漆漆一片。只有後而跟來的波蹟的粼光在輝映。甲板上除了舵手們其他的人都已入夢。唯獨他(指肖邦)無心睡,通宵地唱個不停。不過,為了怕吵醒他人,他只能用非常低的聲音在哼
唱。或許他自己也在半睡眠狀態也說不定。我聽了他的歌唱,不知有多久,總是聽不厭,因為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曲調。肖邦常配合著節奏,以我們所聽不慣的節拍來歌唱。他的歌聲像是隨風飄浮的煙霧。那歌聲並非一般的歌聲,只是像夢中的自言自語,一股未被任何事物影響的心聲。但是它們都有配合著船身的搖擺,配合著黑暗水中清晰的音
調,甜蜜地像是被單調的形式綁著而茫然地即興演唱。 ”按上面的描繪,再來聽此曲,會在音樂中彷彿又看見那段情景。樂曲採用小行板。在低音部不斷起伏的伴奏中出現重音,似表現船的進行,其間豐富的和聲描繪出水上輝映的
粼光。接著出現舵手之歌,或者說是夢幻中的自言自語。歌聲消失,船還是繼續在海洋上飄伏。不久,再度傳來舵手之歌,但這次是用低聲吟唱。旋律是以肖邦風格的半音階來處理,歌聲更平滑下沉。船逐漸在遠處消失,然後從黑暗的水中隱約傳來舵手之歌。

c小調夜曲Op.48-1



(1841)獻給羅拉*德尤貝爾小姐,慢板,三段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36277